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2020-12-25 村東張二狗

提要: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話是從男女結婚的年齡上說的,意思是:寧可男方年齡大七歲這麼多,也不可以讓女方年齡大一歲。這把年齡看得太重要,又似有偏向性,歧視性,不公正性,太片面絕對性,所以,說不上有理無理,各人認識不同使然吧。

男娶女嫁,講究門當戶對。其中年齡大小,就是條件之一。人生有限,青春更有限,生育年齡也有限,把人的年齡大小當作成婚條件是應該的,但不應是最重要最看重的。在一定範圍內,哥妹婚,姐弟婚是沒問題的,只許哥妹婚,甚至父女婚,絕不許姐弟婚就不妥。這如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一樣不公平了。當然,年齡差距太大,成了父女婚,公孫婚,母子婚,奶孫婚都是不好的。男女的年齡大小不宜差別太多為好。特別女的生育年齡有限,如果重生育,講優生優育,就應看重一點生育年齡,考慮到年齡這個問題。

我國向來有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思想,對男人而言,更有大男子主義,這也表現在年齡上,所以有「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的說法。有的男人更有「喜新不厭舊」「寧小勿大」的思想在作怪。從人平均壽命說,女比男長壽,要兩兩白頭偕老是女比男略大才對。但由於重男輕女思想,與傳統習慣在左右人,更因男人的私心與貪色念頭起作用,男可老大許多都行,女的老大一點點都不可,這是很不公平的。

這話是在封建時代特定的男權思想意識下人們的普遍認知,古人說男人三十立父志,意思是男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立父親之志,成為家庭的主宰,也就是三十而立的真正含義。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狀態中男人成熟將更晚,享受寵溺的時間更長。

女人則從小就被洗腦三從四德,賢良淑德是做女人的根本,在很小時就學做家務,做女工,侍奉家裡所有的人。女兒想過得舒服一點,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在如此環境之下,女人自然早熟一些。你想當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娶一個成熟世故的大女人時,那該是一種什麼狀況?如果女人天性善良倒還罷了,要是刁鑽陰狠那一家人都會遭到迫害。當人們見到了大女人小男人的情況下,男人及家人被欺壓,男權被剝奪之後,就總結出來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只有這樣男人才能掌控全局,適應潮流。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當一個嬌生慣養完全不知世務的小男人,娶了一個誠實善良持家有方的大女人後,家庭興旺,令人羨慕時,又有人總結為女大三,抱金磚。

夫妻之道,貴在適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相包容才是王道,與年齡並無實質性的關聯。但與社會背景是有一定關係,在當下的社會,男孩大多被寵溺而自我,倒是女大三抱金磚更貼切應景實用一些。

現在是自由戀愛結婚,各種條件的重輕由各人拿捏不受幹擾了。姐弟婚,母子婚的也不少了。說來我想起小時看到一些情況,我老家村大,看見好幾對夫婦都是女比男大好幾年,一問才是娃娃婚,娶的是兒養媳,女大好幾歲,一來就可幫家裡幹活了,而後就是男先死,女長壽,男的十五六就做父親,結婚過早,是否對壽命有影響?男女婚齡要注意,重視也應該,但不應絕對化。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這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這話有啥道理在農村,人們最注重的就是嫁娶。老人常常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人到了結婚的年紀,家裡就開始著急給他娶媳婦,而女人到了嫁人的年紀,就想著找個好人嫁了。如果晚了,村裡的好男人都沒有了。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大媽:已過時
    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呢?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說在農村傳統的婚姻觀念裡,嫁人的話寧願男人比自己大七歲,也不願找比自己小一歲的,反之娶妻也一樣,不願意娶比自己年齡大的做媳婦,哪怕只大了一歲。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按照多數人的心理以及傳統思想做崇,大都認為夫妻雙方的年齡,應該是男的大一些比較好,這也就是寧可男大七,這裡的七其實也是虛數,並沒有確切的定義,也有說法是男的比女性歲數大一些比較好,但不要大過七歲,超過七歲的話,很容易產生代溝,生活之中會遇到很多雙方無法理解的事,為啥都愛講究男的比女的大呢?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在農村,對於兩個人是否能夠結婚要求很嚴格,需要看兩個人的屬相,生辰八字,年齡等等。如果有其中的一項不適合,家裡的父母就會覺得,這兩個年輕人不適合在一起,尤其是關於年齡適不適合的俗語也有很多。那麼,這句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總得來說就是男女在一起,如果有年齡差的話,寧可男方比女方大七歲,也不要女方比男方大一歲。
  •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如今有很多三十多歲的大齡青年,他們自身不怎麼著急,可是父母卻急壞了。到處託人、找媒婆給張羅著相親對象。而在相親的時候,有些比較傳統的父母,還是會有一些要求的,其中一點就是年齡。比如有些父母就會說其「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樣一句老話,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人們常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話有道理嗎?
    01男大七羽墨常年生活在農村裡,老人們更喜歡跟年輕人聊天,我在村裡經常聽見老人們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羽墨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媒婆給雙方介紹時,也會避免出現:「男大七,女大一」的情況,這句話一般是指女方選擇夫君的時候,寧可男方大7歲,也不要女方比男方大一歲,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大概率女方這輩子會吃虧,或者說會過得不好。那這是什麼道理呢?為什么女方比男方大一歲就會不太幸福呢?
  • 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有道理嗎?
    近年來離婚率不斷升高,有些原因是感情不和,有些是因為事業矛盾,有些則是家庭情況等等,除此以外,也有不少的婚姻是因為年齡上的差距造成的,在很早以前就流行著一句「女大三,抱金磚」,這個三代表生的意思,而用辨證的分析,女孩的心智會發育的比男孩早,到了適婚的年紀,女孩的心智成熟就會多照顧家庭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
    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老話,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以下見解:01 從傳統觀念的角度看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說:在選擇配偶時,寧可男比女大七歲,也不要女比男大一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兒育女。以前人們封建思想落後,結婚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女人越年輕,生育能力越好,生出來的孩子也越聰明。年紀大點的女人,就沒有這個優勢了。所以,就有了「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的說法。類似的說法還有「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男大七,抱金雞,女大一,不成妻」,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 老祖宗的婚配觀:「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有何道理,靠譜嗎
    至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另一半,老祖宗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為我們總結出一條「金科玉律」——「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放到現在還適用嗎?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有道理嗎?
    而古人對男女婚配一向很看重,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俗語,其中一句俗語就是|「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那麼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這個婚配觀,說得有道理嗎?那就接著往下看吧。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說女性在擇偶的時候,男人的年紀大一點是沒有什麼關係,反而男方年紀大一些更好。
  •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到底是為什麼?老人婚姻觀靠譜嗎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到底是為什麼?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俗語是老百姓生活裡,通過現實發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也可以稱為「經驗之談」。劇照「寧可男大十七,不可女大一」就這樣被流傳下來了,這句話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男方和女方交往的時候,男方可以比女方大一點,但最好不要超過七歲,不然無論氣質還是溝通方面都比較難,但女方不可以比男方大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黃曆我們都聽過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話的意思遠遠不是這字面的意思,在咱們傳統的農村的很多老人的眼裡,這男人是萬萬不可以比這女方小的,如果這男方一旦比這女方小,帶來的問題就是兩個人的婚姻必然不穩定,這寧可這男方比這女方大上七歲甚至是十歲二十歲,也不可以這女方比男方稍微大上一點點。
  • 「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靠譜嗎?
    時至今日,俗語涉及的範圍很廣泛,比如為人處世,家庭矛盾,養生常識等等,都是古人思想感情的彰顯,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與嚮往。這些老祖宗傳下的文化財富,字字珠璣,句句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熟記於心並踐行於生活,人生也能豁然開朗,越走越順。
  • 俗語「寧願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答案跟你想的略有不同
    相親的時候,老一輩人有著他們的講究;關於相親結婚,有這樣一句農村俗語「寧願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難道農村人主張「老少配」嗎?其實,答案跟你想的略有不同!俗語「寧願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單純地從字面上看,可以這樣理解:「對於男性來說,相親結婚寧願找一個比自己小七歲的女性,也不要找一個比自己大一歲的女性。」
  • 除了女大三抱金磚,還有「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的說法!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說的是,只要夫妻雙方,女的比男的大三歲,就有數之不盡的好處,在古代就有童養媳的說法,女人比男人大一點會照顧家,幫助男人更好的成長。雖說這句話是古代的陋習,但是放到現在,它依然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現在女生的心理年齡都要大一點,而且在加上女人再比你大三歲,這種心理年齡的人,喜歡上的男人必然是尤其可取之處。其實,夫妻雙方在意的不應是年齡,而是生活中相互的陪伴。我們經常聽這句話,但是另一句我們卻很少聽,那就是「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 俗語「寧可男大一輪,不可女大一辰」,男娶女嫁,年齡差多少合適
    有些俗語不僅僅局限於交朋會友的交際用語,而且還能夠起到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作用,特別是民間農事耕種、婚喪嫁娶等方面,俗語一定程度左右著人的舉止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俗語的可信度開始受到挑戰,比如有句話說「寧可男大一輪,不可女大一辰」。毫無疑問,這是一句涉及男女婚配的俗語。
  • 古人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很多的俗語,之所以會聽到俗語,因為俗語是由先人總結,蘊含著很多道理。說起俗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遍地是黃金,單等勤勞人」、「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凍」等等。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些俗語都比較「粗糙」,但從中我們能學到智慧。
  • 俗話說,寧可男大七歲,不可女大一,這裡面有何說辭
    自古以來就有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還有娶妻不賢毀三代的俗語,可見結婚對男女來說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現在一般的男女只要感情好三觀一致基本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別識農村人對於婚姻有很多的要求和講究,比如說門當戶對,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話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話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鏡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禍先,驗不回瞬;藏鉤射覆,莫予能隱。——《智囊全集》這句話的意思是:察照事物的真相,度量事物的根本。如此,在福禍發生以前就能迅速預測它。即使如藏鉤射覆這樣的事,也都不能矇騙我。
  • 俗語「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涵蓋至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些俗語不僅蘊含著極大的道理,更是讓我們少走了不少的彎路。隨生活還是農業生產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比如那些形容天氣的氣象俗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形容耕種的俗語「瑞雪兆豐年」,還有叫我們我們做人道理的俗語「針沒有線長,醬沒有鹽鹹」。這些俗語短而精悍,看著不長,告訴我們的道理可是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