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中午睡覺的時候突然抽了一下,嚇死我了。」
「我有感覺!我夢到自己走樓梯踩空摔下去了,然後就抖了一下,我有明顯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即將進入甜美夢鄉,突然觸電般地抖了一下,又或不由自主猛地踢一下然後瞬間被驚醒!
有人說缺鈣,有人說還在長個兒,也有人說是神經系統向你發送了一條彈窗抖動。
有的答案更嚇人:神經系統發現你陷入睡眠,很久沒有活動,所以它就動動你,想試試你死了沒有,是大腦想「救」你。
關於睡前一抖的說法各種各樣,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睡前一抖是怎麼回事?
一天24小時,睡眠時間就幾乎佔了8小時。睡眠是人體各種器官機能、內部生態系統復原、修復的必須過程。
優質的睡眠可以平衡人體內激素、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改善大腦記憶功能。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少人卻深受睡眠的困擾。除了失眠、半夜驚醒、盜汗、多夢等情況之外,相信不少人有睡前夢見踩空,突然一抖的經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在西醫看來,睡覺時突然「抖一抖」是臨睡肌躍症的表現,也叫肌抽躍。這是由於白天身體達到了極度疲憊的狀態,入睡前使大腦對身體的活動出現了錯誤的判斷,以為身體處在危險的境況中,從而發出肌肉收縮的指令,導致身體猛然抖動,並且有一種懸空感。
但在中醫看來,臨睡肌躍症則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引起。中醫認為:肝藏血,腎藏精。當肝藏血不足的時候,人體就會出現煩熱、多汗、多夢等症狀;當腎陰腎精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腰膝酸軟、手腳發熱、失眠、盜汗等症狀,當身體出現了這些症狀的時候,表示身體陰氣陰血陰津耗損,就會對睡眠產生不利的影響,經常出現臨睡肌躍症就是表現之一。
睡前一抖的其他誘因
除了過度勞累、肝腎虧虛這兩種因素之外,臨睡前夢見踩空,突然一抖,還有以下幾種誘因:
一、缺鈣
這種情況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他們經常會有睡前一抖的經歷,這多數是因為人體血鈣濃度降低,從而導致肌肉、神經長時間亢奮,最終引起痙攣抽搐的現象。
不過小草要和大家明確一點:缺鈣引起的抖動一般較頻繁,有時會伴有肌肉、關節的疼痛感。但睡覺時偶爾抖一下跟缺鈣沒多大關係。
二、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症候群是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疾病的一種,是常見的神經系統感覺障礙性疾病。主要症狀是在夜間睡眠時雙下肢極度不適感,具體表現為有明顯的麻刺感、燒灼感、酸痛感,入睡前有懸空的感覺,易進行,嚴重幹擾睡眠過程。
三、症狀性肌抽躍
除了因過度勞累造成的臨睡肌躍症,還要警惕症狀性肌抽躍,即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睡前一抖症狀。在頻繁出現睡前一抖症狀的同時,如果還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就要警惕是否是腦部疾病,比如:缺氧後遺症、腦炎、腦基底核病變等。
因此,如果經常出現睡前一抖的情況,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要及時接收,以免拖延病情。
中醫告別睡前一抖
多伸展肌肉。睡前可以伸展腓腸肌(就是小腿部位)、足部肌肉,這有助於預防抽筋。伸展方式與腿抽筋時伸展腓腸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一樣。
保護體表的陽氣。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始,無孔不入。因此,睡前應該關好門窗,關小空調,保護體表的陽氣,以免受涼,降低睡眠質量。
正確睡姿,舒展身體。儘量避免趴著睡、蜷著睡,這樣會使胸腔被直接壓迫,心臟和肺部容易出現不適感,當胸悶、呼吸不順暢時會引發臨睡肌抽躍症。
據統計,我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看完這篇文章,從今天開始睡個好覺吧!
參考資料:
[1]醫學生中醫體質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06)
[2]重症肌無力患者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9(11)
[3]睡眠障礙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19(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