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看了這些拼音標註,所有90後是否都一頭霧水,怎麼,和當年學的好像不一樣?
沒錯,就是不一樣,因為這些字詞的拼音,都改了。
按照我們當年學的,衰在詩中原本應該讀cuī,斜在詩中原本應該讀xiá,騎在詩中原本應該讀jì。由於讀錯的人很多,現在已經修訂了拼音。在新版教科書中,這些字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其實不止這些,有很多漢字的拼音,都背著我們悄咪咪地變了。
比如,讀了好多年還自以為很有學問的說(shuì)客,正確讀音其實是shuō客.
「說」字有四種讀音。
一是讀「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釋,解說;2. 告訴,講話;3. 言論、主張(作名詞,如「學說」「歪理邪說」)等等。
二是讀「shuì」,意思是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比如「遊說」。
三是讀「yuè」,作「悅」的通假字。
四是讀「tuō」,作「脫」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種讀音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十分少見。
以前每次讀鐵騎( qí),都會被同學糾正,「是鐵騎( jì)啦!」。但是現在,學渣終於可以如願以償了,jì 音已經取消了。新版新華字典這個字就只有 qí 一個讀音。(舊讀「jì」「jí」,2005 年起,統一廢「jì」「jí」讀「qí」,詳見《新華字典》第 11 版)。
更讓人驚訝的是,「呆板」本來讀 ái bǎn,但是後來為了尊重大眾的習慣,所以從 1987 年開始,這個詞的讀音更改為 dāi bǎn。原來三十多年前這個詞就改了,我竟然讀了這麼多年都是錯的……
「誰」這個字,在日常對話當中經常被讀作「shéi」,原以為這樣生活化的讀音只是大眾不標準的讀法,沒想到「誰」字真的官宣了「shéi」這個讀音!
以前語文考試第一題,永遠都是「下列哪一項的拼音標註有誤?」,確鑿(záo)這項基本都是送分般的存在,沒想到,連它也「轉正」了。從確鑿(zuò)變為了確鑿(záo)。據說原因是「從俗」,也就是,太多人讀錯了,於是錯的也就變成了對的。
還有粳(jīng)米改成了粳(gěng)米,唯(wěi)唯(wěi)諾諾改成了唯(wéi)唯(wéi)諾諾,靡(mǐ)靡(mǐ)之音改成了靡靡(mí)靡(mí)之音,網友們驚呼:「以前扣掉的分數還能加回來嗎???」「為了某些文盲,要全世界遷就」「那還學詩做什麼???那麼好的韻味已經被破壞了」
對於拼音的不斷修改,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馬慶株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的發音也會出現變化。「就比如說『確鑿』的『鑿(záo)』字,大家都這樣讀,讀著讀著就成了『對的』。
但是很多網友表示,漢語拼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因為錯的人多了,就「隨波逐流」。但是也有網友表示,這就像是繁體字轉變為簡體字一樣,是一種順應時代的表現,沒什麼不可以的。
不知道你們什麼想法,不過本編我非常擔心:這變來變去,我怎麼記得住,而且萬一哪天又變了,我豈不是又要錯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