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學友 周樹人老師【徐南鐵主編 粵海述評第164期】

2021-02-06 粵海述評



【主編者言】用現在的語詞、語氣以及現在習用的敘述方式,去狀寫過去的魯迅,在略顯詼諧的語境中,讓讀者把魯迅與當下聯繫起來,從而自然而然地以今日的眼光去看魯迅 ,形成一種與歷史的勾連和互動。

周樹人老師

文 | 姬學友

周樹人是魯迅的原名,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名字是有分工的:筆名多用於創作,比如寫小說,做雜感;原名多用於履職,比如在教育部做官、到學校當老師。魯迅做官時間很長,從1912年算起,有14年之久;魯迅做老師時間更長,從1909年6月就開始了,持續18年。魯迅每到一個學校做老師,不管專職的,還是兼職的,用的都是原名,且頗為敬業。故尊一聲周樹人老師,當不至於辱沒了魯迅先生。

魯迅一參加工作就做了老師,「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範學堂作化學和生理學教員」。公允地說,作為老師的周樹人,嚮往的是外面的世界,信奉的是人往高處走的老話。所以跳了好幾次槽:「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做了師範學校的校長」,直到永久性地走出故鄉,到北京教育部去做部員,改行搞了行政,才算穩定下來。

做了官的周樹人,職位是僉事兼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按他自己的說法,「僉事這一個官兒倒也並不算怎樣區區」,工資水平也比較可觀,至少比時為北大圖書館助理館員的毛澤東高30倍。但他還是不在乎個人名分,不計較學校層次,到北京的多處學校兼課。據有關資料記載,周樹人老師不僅「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國文系講師」,也到諸如大中公學這樣的中學教書。也就是說,周樹人老師在北京做官期間,始終沒有脫離教學第一線。周樹人老師兼課,是按鐘點收課時費的,目的在貼補家用。儘管不是盡義務,但賣力;不是混職稱,但用心;不是作秀式的走基層、轉作風,但務實;也不是言必稱創新、以教改或課改的名義胡折騰,但有效。這也有眾多的材料為證。

周樹人老師就這樣穩穩噹噹做了十多年兼職教師,結果還是跳槽。1926年8月,他又從北京走出,「去做廈門大學教授」了。這年「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十月抵上海,從此脫離職場,專事文學創作。

成為自由撰稿人之後的周樹人,不肯再進學校教書,因而不再具有老師的職業身份。但他堅持在業餘時間從事繼續教育,組織短期講習班,進行單獨指導,因而培養人才的方式更靈活,更多樣。

方式之一,繼續教育,準確地說,是繼續教育之一種,函授。周樹人老師的函授教育,對象多是文藝青年。時間可長可短,程序極為簡單。不用考試,無需繳費,也不發文憑,主要以信函往來的形式輔導答疑,話題廣泛,但沒有具體科目。如果感覺投緣,文藝青年可以選擇合適時間登門求教。如果獲得信任,周老師還會主動約談文藝青年,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天。這算是不定期的定點面授。許廣平說,「許多散處各方的青年,無間遠邇,都來請教,他不啻在家裡開了一個義務的木刻函授學校,而且是不定期限的……」,許廣平說的是木刻愛好者,也可指文藝青年。

方式之二,短期講習班,主要對象是青年木刻愛好者。1931年8月,魯迅舉辦了為期6天的木刻講習會,「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並親任翻譯。旨在介紹版畫知識和技法,提高木刻愛好者的藝術水平和能力。魯迅還貢獻出自己的版畫收藏用以學員觀摩,並做主講。講習會結束三天之後,8月24日上午,魯迅還約請社員到北四川路底施高塔公寓看畫片、畫冊,並講解一小時。1936年10月8日,去世前11天。周樹人老師雖已重病在身,還是前往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觀看第二次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參觀過程中,他又和在場的青年木刻家們進行了座談,並就木刻創作的真實性和作家的修養等問題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比如看到李樺的木刻連環畫《黎明》多達90幅,便說:「連環畫是無須這麼多的,最好是二三十幅,短小精悍往往比長篇大著有力,作家應該寶貴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青年攝影家沙飛當日拍攝的系列照片顯示,在這次座談會上,周老師精神狀態很好,不像一個病人,有一張照片,甚至在大笑,這在魯迅照片中是難得一見的。內山嘉吉後來看到了沙飛的這些照片,感慨地說,魯迅的笑容使他想起1931年辦木刻班就熟悉了的那種「文靜而和藹的笑容」,「魯迅先生帶著笑容的照片並不多見,除了這張之外恐怕很難找到其他的了。」這難得一見的笑容,流露的是一位辛勤的園丁,眼見青年桃李日益成長時那種由衷的欣慰和欣賞之情。

方式之三,單獨指導,有點像現在的博士生導師指導研究生。不過魯迅一向看不慣「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樣的人,主張青年們與其「尋什麼烏煙瘴氣的鳥導師」,「不如尋朋友,聯合起來,同向著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所以還是不稱魯迅導師好。周樹人老師晚年貌似熱鬧,實際比較寂寞,可以「隨便談談」的朋友式的學生不是很多,僅胡風、黃源、柔石、馮雪峰等少數幾個入室弟子,不過這幾位都是個頂個的人才,其才氣和水準,縱是當今那些「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一類,也難以望其項背。晚年的周樹人老師不是官員、不做老闆,只是個著名的自由撰稿人,有時也不敢著名,著名了即遭刀砍斧削,或發不出去。因此沒有足夠的權力,也沒有多餘的金錢,給弟子們頒發博士文憑,或者弄幾個國家級項目,更無法提拔他們做官。所以弟子們不僅沒有得到實際利益,反而經常受到擠兌,或者批判,有的甚至橫遭殺身之禍、牢獄之災。但他們無怨無悔,他們敬仰老師的人格、學問和風骨。

盤點起來,魯迅在杭州、紹興、廈門、廣州四地做專職老師時的教學成績不是很大。主要是任職時間太短,來不及發揮作用就辭職或跳槽了。倒是在北京做兼職老師和在上海做業餘老師時期,教學成果實在豐碩,稱得上累累。比如在北京大學教書,所寫講義《中國小說史略》由新潮社、北新書局出版後,至今還是學術界推重的權威學術專著。雖然不是「重大」項目,但意義足夠重大;沒在「國家級」出版社名號,但水準遠超國家級。比如在北京師範大學任課,所教學生許廣平,在校期間被校方稱為「害群之馬」,自然與「好學生」無緣。後來卻成了周老師志同道合的愛人,著名的《兩地書》的主要作者,第一部《魯迅全集》的出版組織者和策劃人,天賦和能力一點也不在如今的長江學者或一級教授之下。周樹人老師的函授教育成績也很可觀。函授生中,有不少年輕人如川島、臺靜農、李霽野、蕭軍、蕭紅、增田涉,以及一批木刻青年,如李樺、陳煙橋、曹白等,比較有名,和老師關係也比較和諧。也有個別話不投機以至絕交的,如高長虹、徐懋庸。不誇張地說,周樹人老師以一己之力培養的文藝人才,抵得上以他筆名命名的文學院。

周樹人老師雖然教學成績斐然,但沒有人想起要授予他國家級教學名師或全國優秀教師的稱號,他自己好像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或者壓根不在乎。他照例教書,育人;照例在課堂上、講習班上、座談會上南腔北調,談笑風生;他的講演也思路清晰,幽默深刻,雖然他很謙虛地說:「我曾經能講書,卻不善於講演」。「講書」就是教書,周樹人老師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還是心中有數的。凡是聽過課的學生,也都認可周老師「能講書」的自評。

舉賢不避內親,先聽聽許廣平是怎麼說的:

「聽過他講話的人們不會忘記,無論在北京,在廈門,或在廣州,他的講課都是那麼吸引人,以致別系別科的學生,或校外的學生,都一致地津津樂道聽過他的課,而且在每個地方都一樣地得到熱烈擁護,其中必定有道理存在著」。

她還非常生動感性地描述了周老師上課時的情景:

「講授功課,在迅速的進行。當那笑聲還沒有停止的一剎那,人們不知為什麼全都肅然了。沒有有一個人逃課,也沒有一個人在聽講之外拿出什麼東西來偷偷做。鐘聲剛止,還來不及包圍著請教,人不見了,那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許久許久,同學們醒過來了,那時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一絲絲暖氣。不約而同的大家吐一口氣迴轉過來了。一致愛護的魯迅先生,在學生中找不出一句惡評」。(《魯迅與青年》,原載1938年10月16日《文藝陣地》第二卷第一期,後收入《欣慰的紀念》)

再看看創造社元老鄭伯奇的回憶:

「怕是有病的關係吧,魯迅先生的聲音並不高,但卻很沉著;口調是徐緩的,象是跟自己人談家常一樣的親切。 

  

在樸實的語句中,時時露出諷刺的光芒。而每一個諷刺的利箭投射到大眾中間,便引起熱烈的鼓掌和鬨堂的笑聲。 

不知什麼時候,屋子裡添進了那麼多人。偌大的一座講堂是擠得水洩不通了。連窗子上面都爬著挾書本的學生。」

著名學者林辰在《魯迅傳》中是這樣介紹魯迅的演講或教書的:

「他說的國語,略帶一點江浙味,吐音清切,引證比喻,又均適貼而富於幽默感,使聽眾既易理解,又感興趣。」「每一個聽過魯迅演講或教書的人,一定都能證明:魯迅不但善於作文,就是演講,也很能吸引聽眾。」

  

周樹人老師一生沒有得到過來自政府方面的獎盃,但他贏得了眾多青年學生的口碑。


作為老師的周樹人有兩大長處為他人所不能及,一是向來勤苦做事,事指學問和藝術。周作人說,魯迅「做事全不為名譽,只是由於自己的喜好」,「不求聞達,但求自由的想或寫,不要學者文人的名,自然也不為利。」他認為,「這是求學問弄藝術的最高態度」,「以這種態度治學問或做創作,這才能夠有獨到之見,獨創之才,有自己的成就,不問工作大小都有價值」。學問和藝術,是周樹人之所以成為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的深厚人格背景。二是對待學生如朋友,熱情,誠懇,毫無保留,沒有那种師道尊嚴式的講究。請看他給青年木刻家李樺的信:

「但先生的木刻的成績,我以為極好(以下舉七八件具體作品名目)……不知道可否由我寄幾幅到雜誌社去,要他們登載?自然,一經複製,好處是失掉不少的,不過總比沒有好;而且我相信自己決不至於介紹到油滑無聊的刊物去。」

對這段話,著名畫家陳丹青做了畫龍點睛的解讀:

「這不是兜上門去的要幫忙麼:又體察畫家對於複製的挑剔,又保證不送去蹩腳的地方,不獨是尊敬藝術家,簡直有點寵——」

魯迅熱心,為了幫助青年木刻愛好者開闊眼界和提高眼力,魯迅常自費出版外國和本國的版畫集分送或寄給他們,寄了,送了,還請對方寬舒,以打消顧慮。再看他給另一位青年木刻家曹白的信:

「但是您似乎感情太勝。所以我應該特地聲明,我目前經濟並不困難,送幾本書,是毫無影響的,萬不要以為我有了什麼損失了。」

要是有足夠的耐心,讀一讀周樹人老師給函授生川島、蕭軍、蕭紅等的信,就更能感得他對青年人的關心和愛護了,更能了解他的函授教育的優長了。周海嬰說,父親從日本回國後實際上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是個教育家,「父親與學生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他說話很和藹,是個溫和的中文系老師」。有時我想,信中的周老師事無巨細,無微不至,如婆婆之對小兒,那種千叮嚀萬囑咐,是不是過於絮叨了;那種認真勁兒,是不是過於迂腐了。

周樹人老師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不少被人挑剔指責的地方。比方說,處事上的好較真,容易被認為是偏激或記仇;性格上的老天真,容易被人調侃或利用;作文上的敏銳和鋒芒,容易被理解為多疑或不寬容。

例證一,周老師很不善於密切聯繫領導,如他的直接上級教育部長兼司法總長章士釗。不只不善於,明明知道文言是領導的看家本領,還公開嘲笑領導的文言文不好,讓領導情何以堪?天賜良機,周老師很快就讓領導抓住支持女師大學潮的把柄,就勢免去職務。偏偏周老師不服,以僉事兼科長之微,上訪到平政院,舉報自己的部長兼總長以權謀私,「倒填免職日期」。這一場上演在民國的司法秀,屬於典型的民告官,竟然不可思議地以周老師贏了官司而告終。可見,這法官一點面子也不講。擱現在,人家是章「老虎」,倒填就倒填了,免職就免職了,一個基層小吏,除了忍氣吞聲,或求告無門,你能把他怎麼著啊!

例證二,周老師不懂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道理。套用現在的話說,周老師無疑屬於那種教學科研型的人才,讓他專門搞科研,為學術而學術,不一定有什麼成效。下面這件事足可以證明。考慮到魯迅沒有任何職務,也沒有國家級項目資助,時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相當於教育部部長)的蔡元培,誠聘魯迅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月薪300大洋。這是個閒職,不需要上班,沒什麼約束,也沒有具體要求,唯一的條件是要求受聘者埋頭進行獨立的學術研究。但魯迅並沒有拿出相應的成果來,連一份感謝國家、感謝領導的表態文字也沒有。不僅沒有,在他的雜文裡,還是一如既往地抨擊國民政府治下的黑暗面。此事被後來兼任教育部長的行政院長蔣介石知道,認為周老師「惟數年以來,絕無成績」,於是果斷予以裁撤。還好,蔣部長沒有小氣到責令屬下讓周老師將四年薪水如數退回的程度,也沒有敏感到大V周老師的公開言論已經到了「妖言惑眾」的程度,像後來的蘇雪林女士所說的那樣,否則早就把周老師捉將官去了。

例證三,周老師為文不夠溫柔敦厚,欠點中庸之道。表現在眼光太毒,語言太辣,是非太明,得罪了不少自我感覺良好或不好的闊人達人閒人。典型的例子是,「正人君子」、「文人雅士」本來是一個很好很體面的稱號,經周老師筆下一演繹,意思全反了,似乎與偽君子、衛道士、男盜女娼成了同義語,弄得誰都不願也不敢再戴上這頂曾經令人肅然起敬的桂冠。再有,人與禽獸本來是有很大的區別和不同的,經周老師別有用心的反覆強調,某種禽獸如叭兒狗、媚態的貓、趙家的狗等等,似乎與某類人有些同質化了,或者說某類人與這種禽獸有些同質化了。無怪乎周老師當時就遭致某類人的不斷圍攻,忌恨,詛咒。直到現在,還有某類人不斷在說,魯迅偏激、多疑、不寬容、不合時宜、不具建設性。連我這樣的白丁,也多多少少受了一點周老師的不良影響。有時候碰見一隻體量不大的寵物貓,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細細地打量它的表情。越看越感不到它的可愛和乖巧,越看越覺得這隻媚態的貓滿臉都是世故和陰險,從鬍鬚到眼角。

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單從教書育人的角度看,從取得的教學成果看,周樹人先生還是個挺不錯的老師的,以往不多見,今天更少有。

(作者單位:安陽師範學院)


相關焦點

  • 楊美仁 | 寫給天堂媽媽的信【徐南鐵主編 記憶第221期】
    【推薦文章】(點擊即可閱讀)▶徐南鐵 | 柔軟的烙印▶鍾益財 | 夢中唏噓慈母淚  年年斷腸一月八▶劉尚禮 | 記我的母親
  • 【免費諮詢】虹橋商務區法律服務工作站第164期
    【免費諮詢】虹橋商務區法律服務工作站第164期 2021-01-11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64期:社會主義 vs 自由主義
  • 北大經院學術午餐會第164期 | 胡聰慧:啟動效應與選股偏好——基於...
    北大經院學術午餐會第164期 | 胡聰慧:啟動效應與選股偏好——基於新股中籤的證據 2020-12-09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 迅 殺君馬者道旁兒【徐南鐵主編 記憶回放】
    過當鼓勵的第一種危害就是剝奪被鼓勵者的選擇權。人的選擇是以需要為前提,如果沒有外力作用,人就會根據內在需要來決定選擇,而這種內在需要,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教育的本意之一是開發學生的興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興趣就有熱愛,有熱愛就有追求、探究、發現、創造,就有付出、沉迷、執著、堅守。教育所理想的境界,許多就基於「興趣」和「熱愛」這幾個詞。
  • 粵海品牌品鑑之旅|與粵海同行 共鑑名企風採
    沿著千年珠江的軌跡,粵海集團幸會江門,匠造全新力作【粵海·壹桂府】,海江共生一座城市的新期待,重新定義城市人居品質想像。帶著對城市代表作的期待以及對粵海集團品牌魅力的嚮往,2020年9月25日,粵海·壹桂府特別邀請江門主流媒體參與粵海品牌品鑑之旅,近距離感受粵海品牌的獨特魅力,深入了解粵海集團發展歷程、品牌文化等。
  • 2000-武捷思:「粵海」掌門人 成功完成粵海重組
    2000武捷思  成功完成粵海重組  粵海掌門人  我們是在按計劃採訪完在京的幾位五道口人之後,才設法接洽武捷思的,原因是我們在幾乎所有採訪對象的口中,都聽到了這個名字和「粵海重組」這件曾經震驚金融界的大事。
  • 譯見||汪寶榮:國內社會翻譯學研究現狀述評
    本文來源:本文原載《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2019年第1輯 感謝汪教授賜稿!其他重要研究成果述評 本節述評上述論文集未能收錄的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國內學者用英文發表的論文)。
  • 赤戟網文推書單第164期
    赤戟的網文推書單-第164期每期發書三本,詳細點評,每周一到兩更。同好可看:《這個明星來自地球》關烏鴉,低開高走·文青向的平行世界文抄娛樂文·狗糧神作,小說開頭青澀,但忍到章老師上車之後,劇情開始漸入佳境,暴走,超神,越寫越有味道,堪稱公眾號2019年度狗糧文,公眾號的相關留言高達400+多條(保守估計),公眾號裡的狗糧文浪潮就是因此書而起~當然,這書爭議也非常大,不過能理解
  • 粵海水務蟬聯「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中國環境網訊 4月2日,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在北京盛大開幕,備受水務行業矚目的「2017年度水業企業評選」結果揭曉,粵海水務榮膺「2017年度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並以2507萬噸/日的水務總規模,躍居全國水務企業第二。同時,粵海水務2017年新增水處理規模942萬噸/日,高居全國水務行業榜首。
  • 粵海鐵路湛海線中斷 鐵路仍在搶修
    受今年第7號熱帶風暴「帕布」和第8號熱帶風暴「蝴蝶」的雙重影響,從8日起至昨日(11日),粵海鐵路湛海線雷州至龍門、龍門至徐聞區間持續暴雨,導致鐵路線路共有15處發生險情,其中前日23時08分起湛海線多個區間封鎖,線路中斷(如左圖,新華社發)。
  • 粵海鐵路開通現場報導:粵海鐵路南港碼頭
    粵海鐵路開通現場報導:粵海鐵路南港碼頭   2003年1月7日10:02  新華網   新華網南港碼頭1月7日電(記者 師海波) 被譽為粵海鐵路瓊州海峽輪渡工程咽喉部位的南港鐵路棧橋已於近期通過了船
  • 小記邳州運河中學校報發展簡史及三任主編
    黃立傑主編在復刊第一期、總第28期《春華報》上刊發《復刊說明》,對以上情況,進行了簡單介紹,並呼籲廣大師生「都來關心她、支持她,為她傾注一腔心血,全心全意把她辦好」。後在復刊一周年總第38期《春華報》「主編寄語」中,又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追求的夢想是繁榮校園文學,希望從這塊小小園地能走出魯迅、巴金、泰戈爾、普希金……雖然真誠的揮灑還沒有全部見到成效,我們依然無悔地付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考慮沒有國家統一刊號,從2001年9月22日總第50期——2003年元月1日總第64期,《春華報》復名《春華》。
  • 粵海喜來登酒店
    陶淑英(粵海喜來登酒店市場銷售總監)  粵海喜來登酒店大堂給賓客溫馨、舒適、典雅的感覺受訪酒店採訪記者:黎存根●商務酒店大量湧現,同質化競爭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粵海喜來登酒店就是秉承這個宗旨,為廣州的酒店業帶來喜來登的獨特舒適感受。●貴酒店最突出的品牌特徵是什麼?答:粵海喜來登酒店是國內首家擁有所有喜來登品牌體驗項目的旗艦酒店,客人可輕鬆樂享全方位獨特體驗。
  • 周樹人一生百十個筆名,為何對「魯迅」情有獨鍾?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其一生用過百十個筆名,其中最被人知曉的還是「魯迅」。為何被廣泛傳播的是「魯迅」而不是其他筆名呢?「魯迅」這個筆名又對周樹人有何重大意義呢?在陳漱渝《搏擊暗夜·魯迅傳》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
  • 江門粵海中山粵海降價:生魚料降兩百一噸、加州鱸料降六百一噸
    江門粵海中山粵海降價:生魚料降兩百一噸、加州鱸料降六百一噸2016-01-15 20: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瀏覽量: 4095 次 我要評論 1月15日下午,江門粵海飼料有限公司、中山粵海飼料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通知,決定從2016年1月16日凌晨開始,&
  • 《中等日語教育研究》第29期正式發布
    《中等日語教育研究》第29期雜誌分成「日語教研」、「日語教學」、「日本文化」、「活動報導」、「日語書刊推薦」等多個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第2回日本語教育授業教案コンテスト」的特等獎得主劉照利老師和一等獎得主張莉老師特別公開了參賽教案,便於同行老師交流學習。
  • 粵海水務:生命水 政治水 經濟水
    「做水務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對水,對生命敬畏的心態,要有社會責任感」,廣東省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鋒在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多次強調安全供水的重要性。
  • 魯迅的大名眾所周知,但是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
    魯迅的大名眾所周知,但是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魯迅先生的筆名比起他自己真實的名字要出彩太多了,但是魯迅這個筆名,卻是我們近些年教育中不斷普及的結果,真實的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揭秘。
  • 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構建的思考
    其中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僅有三句話:第一句「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是對中小學教師教學改革的一項制度性設計;第二句「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提出教學述評的基本要求;第三句「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是講結果的運用,將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一、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立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