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會「啃骨」的腫瘤,如何防術後復發?|骨巨細胞瘤|復發率|腫瘤|...

2020-12-14 健康界

有一種腫瘤,主要臨床症狀是患部疼痛和壓痛,骨質膨脹變薄時,壓之可有捏桌球感,或有牛皮紙音。

這種腫瘤是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它是一種局部呈侵襲性生長的原發性骨腫瘤,因在顯微鏡下該腫瘤具有體積巨大細胞而得名。其發病率約佔所有原發良性骨腫瘤的23.96%,佔原發性骨腫瘤的13.7-17.3%,在我國的發病率高於國外文獻的報導(3%~5%)。

骨巨細胞瘤的發病部位主要集中於四肢長骨及中軸骨和骨盆骨,如果得不到完全的治療,這些患者後半生將需要持續治療,情況嚴重者還會引起骨骼損壞導致骨折、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截肢,從心理和生理上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

參加此次多學科會診的劉女士,年屆60,今年發覺頸背部疼痛,持續2個月不見緩解,並伴有四肢放射性無力感1周。本以為是普通的肩頸背疼痛,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骨腫瘤。八月份,動了手術,術後病理顯示骨巨細胞瘤,頸6錐體骨質破壞,腫瘤侵蝕嚴重。

頸6錐體骨巨細胞瘤,術前

患者病歷

初步診斷

頸椎骨巨細胞瘤

病情介紹

患者,女性,61歲

患者因「頸背部疼痛2月餘伴四肢放射性無力1周」就診,2020.07.31MR增強:頸6椎骨骨質破壞伴軟組織腫瘤形成,考慮惡性可能。

2020.08.19行前路頸椎錐體腫瘤切除重建內固定術(R1切除)。術中探查見頸6錐體骨質破壞,腫瘤侵蝕嚴重。

術後病理:「頸6錐體」提示骨巨細胞瘤,IHC:CD68(kp1)(多核巨細胞),S100(-),AACT(部分陽性),P63(-),Ki67(30%陽性),P53(-),Vimentin(+),H3F3A(+)。患者一般情況可。

查體: ECOG 1,一般情況可。

討論時刻

術後復發風險高嗎?

根據NCCN骨腫瘤臨床實踐指南2020.1版:

對於局限性病灶,手術仍然是骨巨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方式。該患者經檢查,可耐受手術,所以行前路頸椎錐體腫瘤切除重建內固定術。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在徹底清除腫瘤組織的前提下,儘可能保留自身關節、恢復肢體功能。但手術切除肉眼可見的腫塊後,可能仍遺留肉眼不可見的癌細胞。

骨巨細胞瘤具有潛在惡變以及肺轉移風險,局部復發率高達20%-50%,患者關節受損且疼痛明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並且該患者Ki67(30%陽性),復發風險較高,所以建議行輔助治療。

術後該用哪種輔助治療?

骨巨細胞瘤術後,仍有復發率高的問題,即使在良性階段,也可能出現肺轉移。建議行術後輔助放療+地舒單抗靶向治療,降低局部復發率。

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數據發現,放療對於骨巨細胞瘤較敏感且安全,可用於以下情況:1)因內科疾病無法進行外科手術的骨巨細胞瘤;2)不可切除的骨巨細胞瘤;3)R1/R2切除術後的骨巨細胞瘤。該患者屬於R1切除術後的骨巨細胞瘤,可採用局部放療。

「骨靶向藥物」地舒單抗的出現,為骨巨細胞瘤患者帶來創新的治療選擇。地舒單抗(英文名稱:Denosumab,就是上文NCCN指南中翻譯為狄迪諾塞麥的藥物)是一種RANK配體(RANKL)抑制劑,與現已獲準的減少腫瘤骨骼併發症的藥物作用機制不同。它是一種特異性靶向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ANKL)的完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IgG2單抗),阻止RANKL和其受體物質結合,抑制破骨細胞活化和發展,減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2004年,一項對「骨靶向治療」療法的作用機制進行概念驗證性2期臨床研究發布。該研究納入了37例GCT患者,主要終點為客觀腫瘤緩解的患者比例;病理學角度巨細胞分布減少90%,或影像學在第25周時目標病灶無放射影像學進展。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術後放療+建議地舒單抗

骨巨細胞瘤在中國的發病率遠高於國外,所幸近幾年,關於骨巨細胞瘤的治療取得長足發展,這種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疾病,復發率獲得很好的控制。地舒單抗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的骨靶向藥物,為罹患這一少見疾病但受限於當前治療方案的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和新的希望。

文章校審:

胡巧英

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放療科主任

影像供圖:

溫阿明

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放射科醫生

相關焦點

  • 骨巨細胞瘤為何術後復發?
    骨巨細胞瘤屬於介於良性惡性之間的交界性腫瘤,臨床上一般按照良性腫瘤手術,最常見的手術方式是刮除術,如果嚴重情況下,可以採用腫瘤切除後腫瘤假體置換術。骨巨細胞瘤術後很容易發生復發,那麼為何容易復發呢?骨巨細胞瘤術後復發的主要原因是術後有局部殘留,這種殘留並不是醫生認為自己沒有做乾淨手術,而是骨巨細胞瘤本身的生物學特點造成臨床醫生治療中誤判或本身的臨床嚴重程度決定的。
  • 癌症術後復發,如何「二次治療」?|腦膠質瘤|癌症|治療|腫瘤|放療|...
    20世紀30年代曾報導,即使對腦膠質瘤行大腦半球切除,仍出現健側大腦半球腫瘤復發,可見其侵襲性之強,手術很難做到徹底切除腫瘤,因此復發率極高。  此次參加多學科會診的王先生,2014年診斷出顱內膠質瘤,動了右側額葉腫瘤切除術,術後行輔助放療。波瀾不驚地過了6年,本以為癌細胞不會「死灰復燃」,沒曾想今年6月複查,居然發現腫瘤復發了。又行第二次手術,仍舊無法根除。
  • 腫瘤標誌物升高=復發嗎?
    相信大家對於腫瘤標誌物一定不陌生,TA 的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腫瘤、確認分期、了解治療效果等等。 然而,腫瘤標誌物常常因為其名字引諸多恐慌。如果看到腫瘤標誌物的數值超過或低於參考值,病友們會擔心是不是腫瘤復發了,非腫瘤患者會覺得是不是得腫瘤了。
  • 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會復發嗎?
    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會復發嗎?  手術方式  目前,肺癌的手術治療方式有3種。術後發現,經標準肺葉切除手術的患者復發率較低,而採用開胸局限性切除手術的患者復發率較高,甚至達到了前者的3倍。並且局限切除相比於肺葉切除,其死亡風險高出 30%,癌症相關風險高出50%。  (2)不典型保守或保留肺組織手術方式,常用於氣管、支氣管成形重建術,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除術。
  • 第306醫院切除罕見腫瘤5年無復發
    普通外科李成林主任和張宏文副主任聯手配合主刀切除了這個困擾患者多年的大腫瘤,手術歷時13小時。腫瘤與膀胱、輸尿管、子宮附件、周圍血管等關係密切,手術做得很仔細、很精緻,腫瘤被完整切除,基本無任何副損傷。術後病理診斷為巨大侵襲性血管粘液瘤,腫瘤大小30cm * 14cm * 7.5cm。患者於術後10天恢復良好出院回家。每年的8月份潘女士都會打來電話,告訴我們在當地複查的結果。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目前,手術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但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高達60-70%。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 ct DNA如何做好晚期實體腫瘤檢測及復發監測?
    我們可以看到ctDNA的全稱是Circulating tumor DNA,也就是循環腫瘤DNA,早在1948年,研究人員就發現我們細胞內的DNA並不是都呆在我們的細胞核內,這些DNA也會游離到血液中來,這些在血液中的DNA就被我們稱之為cfDNA (circulating cell-free
  • Cell:揭示腫瘤起始幹細胞導致癌症在免疫治療後復發
    但是,與許多其他的癌症治療一樣,免疫療法的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癌症復發。在許多情況下,腫瘤復發了,但是醫生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阻止免疫療法的腫瘤細胞,並對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提出了新的見解。
  • 手術後吃什麼傷口癒合快 不能手術的黑色素瘤復發怎麼辦?
    大多素黑色素瘤的患者在治癒後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健康保護,就很容易再復發。黑色素瘤復發後也是很難治療的,惡性程度很高,老年患者是高發的人群,防止黑色素瘤復發對延長患者的壽命是最關鍵的,對於手術後,放化療,中藥治療及其他的治療後,還是要繼續治療一段時間,並按時的複查,防止黑色素瘤復發。
  • |癌細胞|肝硬化|肝癌|復發|腫瘤...
    另外靜脈血管受累,尤其是門靜脈受侵或癌栓形成是影響肝癌術後復發轉移的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若在在手術中發現 門靜脈癌栓者,即使已行半肝或擴大半肝切除,也難以保證手術切除的根治性。加之,臨床上大多數情況下對於發現門靜脈癌栓的病人往往採取的是腫瘤切除加門靜脈取栓術,肝癌復發轉移的根源並未徹底清除。
  • 腫瘤醫院師英強主任醫師談「軟組織腫瘤的治療」
    [網友778288]問: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穿刺活檢之前要注意什麼,謝謝 [嘉賓師英強]: 骨與軟組織腫瘤穿刺活檢前一定要明確是否必須要活檢,不活檢直接手術可否。如果能直接切除那也可避免活檢,如果不能直接切除而且腫瘤又巨大,那就需要做活檢來明確病理性質。因為骨與軟組織腫瘤均為惡性腫瘤,從理論上來說,活檢都有可能造成腫瘤播撒,所以活檢應該慎重實行。
  • 明明切除了腫瘤,怎麼還是會復發?醫生給出幾個理由,望能早知曉
    但是,經過研究數據顯示,有80%的腫瘤患者手術之後是會出現復發或者轉移的,嚴重時還會出現死亡!因此就有很多人比較疑惑,明明切除了腫瘤,怎麼還是會復發呢?哪些因素會導致腫瘤再次的復發?而這個時候及時切除,那麼腫瘤細胞也會繼續生長,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就在此入侵,從而再次復發。
  • 腫瘤在冬天更容易轉移復發?如何在冬季提高自身免疫力
    放化療使患者的免疫力受到一定的破壞,如果發生感冒、發燒等疾病,患者的身體素質將會變得更差,嚴重時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那麼腫瘤患者如何安然度過冬天呢?冬季對腫瘤患者有影響嗎第一場雪已經降下,相信不少患癌朋友在這周能明顯感受到氣溫的驟降。這對於癌患來說,不僅是生理上帶來的困擾,更是心理上的折磨。
  • 腫瘤復發轉移99%的病人不懂,100%的臨床醫生不給你解釋!
    ,例如研究發現Ⅰ期乳腺腫瘤即可在骨髓發現腫瘤細胞。 (2)腫瘤幹細胞的潛伏:腫瘤幹細胞通常對化療耐藥,而且可以長期潛伏在體內,當機體內環境適宜其生長時,即可引起腫瘤復發。
  • 為什麼切除了腫瘤,還是會復發?是一場醫學騙局嗎,告訴你答案
    我都按照你的要求,切除了腫瘤,不是已經沒事兒了嗎,為什麼我又復發了?這是癌症復發患者和家屬,反覆諮詢醫生的常見問題!那麼問題來了,癌症為什麼切除還會復發,又為什麼會讓患者死亡呢?1、癌症特性決定了一大部分癌症之所以能通過手術切除,就是因為細胞在基因變異後形成了「腫物」,所以臨床也將癌症稱之為惡性腫瘤。
  • 瘤切除後,為什麼依然會復發,這四個方面,的確讓人很無奈
    導語:不知道大家是否對腫瘤這一疾病有了解,腫瘤分為兩種,分別為惡性腫瘤以及良性腫瘤。如果身體患有的是良性腫瘤,手術切除後,身體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是惡性腫瘤,切除之後也很有可能會復發。而惡性腫瘤復發也是存在一定因素,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腫瘤切除後,為什麼依然會復發?
  • 脛骨骨化性纖維瘤如何治療才不會復發?聽醫生怎麼講
    事情是這樣的:8年前,當患者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因為左小腿的疼痛而就醫,而後在當地人民醫院被確診為左脛骨骨化性纖維瘤,當時進行了脛骨腫瘤的刮除和植骨術,術後症狀有所好轉。但萬萬沒想到2013年和2014年複查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復發,於是又再做了兩次脛骨的腫瘤刮除和植骨術。
  • 研究發現:治腹瀉的黃連素,還能抗腫瘤,預防腸息肉復發
    中國的胃腸道腫瘤的死亡率高於歐美國家,多數病人在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如何提高早診率,並做好規範治療?但是,腸道的腺瘤性息肉的復發率很高,將近一半的病人在切除腺瘤三年內復發。」 如何降低腸腺瘤性息肉的復發率,成為消化疾病領域專家學者關注的問題。既往研究有關注葉酸、阿司匹林、二甲雙胍,而鄒天慧所在的研究團隊關注到治療感染性腸炎的常用藥、我國傳統中成藥鹽酸小檗鹼(也叫黃連素)。
  • 腫瘤的「特效藥」被發現,可以清除體內毒素,還可以抑制復發轉移
    腫瘤,就是機體局部組織的細胞過度、不協調生長所形成的異常新生物。它是由細胞轉化而來,伴有分化和調控的異常。致瘤因素,可能是身體內部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外界因素刺激而形成。肝癌是一種高度惡性腫瘤,我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 讓腫瘤聞風喪膽的抗癌力竟藏在體內,召集最強免疫軍團對抗實體瘤
    近年來,免疫治療一直都是國內外腫瘤治療研究領域的火爆熱點,可以稱之為革命性的突破。癌症的免疫療法可以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每種類型的癌症不相同,每個患者又都是獨特的,癌症治療如何做到專門針對一個人呢?醫學研究者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試驗發現,可以採用過繼性細胞療法或細胞免疫療法(使用患者T細胞)來對抗特定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