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電動三輪車廠家傳出電動三輪車即將漲價消息,其主要的依據是市場需求增加與原材料上漲。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有三大新情況,電動三輪車要想漲真的很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經銷商積壓了大量庫存車,為清理庫存會開啟價格戰
大家都知道,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整個第一季度,電動三輪車行業在都處於一個暫停的狀態。而這意味著很多經銷商都積壓了一定量的庫存,而隨著復產復工推進,用戶需求也變得多了起來,雖然這可以消化一部分庫存,但是短時間並不能完全消化。而為了清理這部分多餘的庫存車,電動三輪車經銷商會率先開啟價格戰,從而引起電動三輪車迎來降價潮。
二、中小型電動三輪車企業,開啟價格戰
同樣,停工停產對中小型電動三輪車企業的打擊也很大。而隨著復工復產推進,資金實力不足的中小型電動三輪車企業,為了儘快恢復生產,會率先開啟價格戰,以此來減輕自己的壓力。而這意味著電動三輪車行業在短時間內還會陷入價格戰漩渦,並迎來降價潮。
三、害怕無法上牌上路,電動三輪車用戶購買力減弱
自今年以來,多地都加大了對電動三輪車的監管,而很多不滿足資質的電動三輪車,面臨著無法上牌上路的困境。這使得很多電動三輪車用戶既無奈也無助,保持著觀望態度,不敢輕易入手電動三輪車,而這會直接導致電動三輪車用戶購買力減弱,間接推動電動三輪車迎來降價潮。
因此,綜合以上三點來看,電動三輪車行業在短時間內還會迎來降價潮,並不會像一些廠家所說的漲價。當然,對於廠家與經銷商來說,其實這個時候,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產品價格戰上,而應該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差異化產品,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而對於用戶來說,在選擇電動三輪車時,也不應該一味地只考慮價格,而忽略了品質與上牌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