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7月28日電 (記者 何玲玲 商意盈) 浙江經濟「半年考」近日公布「成績單」:生產總值20762億元,同比增長7.7%,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2.6%,尤其亮眼的是,省會杭州GDP增速居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一。
漂亮的「半年報」背後,是浙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新興增長點頻現。動力之變、結構之變、方式之變,就像一組由加、減、乘、除組成的經濟「四則運算」,讓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浙江,在本輪經濟周期中,又一次勇立潮頭,凱歌當行。
加:創業創新蓬勃發展
在位於杭州餘杭的「夢想小鎮」,粉牆黛瓦的舊式民居和美輪美奐的現代建築交相輝映,12個舊時糧倉被改建成孕育夢想的種子倉。短短1年多,集聚網際網路創業項目680餘個、創業人才6400名。
水馬環保是「夢想小鎮」中一家新材料水淨化科技公司,相比傳統的淨水企業,他們給公司注入了不一樣的網際網路基因。「我們不僅想讓大家喝上乾淨的水,同時淨水器的取水口還有人體數據採集和收集功能,通過大數據可以實時監測健康狀況,一舉多得。」公司CEO李淵敏說。
浙江的創業創新,既有製造業、服務業企業蓬勃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基金、私募等金融機構。位於杭州上城區的「基金小鎮」僅有3平方公裡,累計入駐金融機構超過500家,集聚高端專業人才1600多名。
「老城區走出經濟發展新路子尤其困難,基金小鎮成立1年多,目前管理資金超過4000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稅收6.5億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上城區區委書記繆承潮說。
「夢想小鎮」和「基金小鎮」只是浙江如火如荼創業創新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設企業150448戶,增長35.7%,新設個體工商戶310981戶,增長12.7%。
減:去產能騰挪新空間
鏽跡斑駁的高爐依舊,卻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機器轟鳴。在用完最後一批坯料、結束了流水線上最後的一道工序,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承載了許多人青春記憶的杭州半山鋼鐵基地,半年前正式「熄火」,全線關停。
創建58年來,杭鋼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近年來鋼鐵企業效益急劇滑坡,且由於高排放、高能耗的行業特性,跟杭州城市功能定位越來越不相符,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停杭鋼半山基地的決策部署。
杭鋼董事長陳月亮說,半山鋼鐵基地已經安全有序關停、妥善分流安置1.2萬名員工,並完成了杭鋼股份重大資產重組。
杭鋼只是浙江積極推行「去產能」的一個案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浙江省共淘汰落後和嚴重過剩產能企業610家,整治「髒亂差」和「低小散」企業7100餘家。
乘:信息經濟呈裂變效應
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增長勢頭乏力,新的增長點在哪裡,是不少地方面臨的困惑。浙江多地提出以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信息經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N次方」效益。
生產飛機上密封墊圈的一家公司曾為與歐洲空客配套,耗時兩年改進生產,卻一直達不到對方要求。最後一次審核來臨前,公司輾轉找到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
力太科技董事長李善通說:「我們採用了『工廠物聯網+在線監控+全程追溯』,12天上線,兩天後通過審核,成為浙江首個與歐洲空客實現配套的供應商。」
除了中小企業,大企業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的「發動機」作用尤其明顯。據介紹,阿里巴巴與杭州市的戰略合作,已聚焦到實施雲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領域的27個重點項目。在杭州濱江區,已形成電子商務、智慧互聯、智慧安防等一批信息經濟產業集群。
除:除掉制約和障礙
今年以來,浙江繼續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當好「店小二」,全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省行政許可事項從去年的554項減少到516項。
在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管局註冊大廳,杭州優位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領取了全省第一張「五證合一」營業執照。「從創業者遞交材料,到領到『五證合一』營業執照,只需要兩個工作日。」濱江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中心負責人王汀說。
浙江的經濟發展生態,不但有「內涵」,還有「顏值」。近年來,浙江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為切入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僅今年上半年就拆除違法建築面積8029萬平方米,改造舊住宅區、城中村、舊廠區8832萬平方米,給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騰出廣闊發展空間。
在除掉經濟發展的制約和障礙過程中,「浙江辦法」層出不窮,其中一個妙招就是進退有度,把屬於市場的還給市場,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夢想小鎮」管理方,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谷建文說:「除了項目角逐外,『種子倉』全權交給了經驗豐富的天使投資人、已經成功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創業者能否入駐,都由市場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