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高中家長,你有沒有聽過報志願的講座,主辦機構會不會把志願填報說的高深無比,晦澀難懂?會不會告訴你,如果你自己來填報,很有可能浪費很多分數,導致追悔莫及?別著急,看看這篇價值過萬的文章:報志願分幾步走?什麼叫浪費分?
①報志願分幾步走?
第一步,不看分數看排名。你的排名就是投檔的順序,考全省第1,所有人都得等你投完才能投;排第1000,那就等第999名投完了才輪到你。
第二步,參照排名報志願。往年啥排名去了哪所學校,在考生數量和招生計劃變化不大的基礎上,今年也不會差很遠。至少參照一下院校的層次是沒問題的。
第三步,深化志願求個性。你畢竟不是往年同樣排名的孩子,你跟他有著不一樣的愛好和興趣,所以在選擇具體學校的時候可以選差不多檔次的不同學校。在選專業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冷熱進行搭配。
看,不看分數看排名、參照排名報志願、深化志願求個性,三步報志願真的很難嗎?有傳說中那麼神乎其技嗎?我不覺得啊。
②什麼叫浪費分?
這三個字咱們得分兩邊兒看。對於一些報志願的機構來說,浪費分是一種營銷口號;對於很多家長朋友們來說,浪費分是一種心理錯覺。
什麼是營銷口號呢?根據大數據所梳理出來的結果和現在填報志願的規則來看,在正常填報狀態下,你想浪費很多分,都很難做得到。很多機構會舉一些極端的例子來說服家長,自己來填報可能會浪費很多分。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絕!絕!絕大多數家長是不會找專業機構去填報志願的,可你又聽說過有多少人浪費分的?如果在1000個人裡邊有1個浪費分,就能給你造成了危機感,那你的確就是機構眼中的優質客戶。
什麼是心理錯覺呢?寒窗苦讀十幾年參加高考,拿著考分報志願去上大學。你說分數重要嗎?他當然重要。但分數和人生哪一個重要呢?
人永遠不是圍繞著分去活的。不浪費分擦邊被錄取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被調劑到一個冷門,或者自己完全沒有想像過或者完全不喜歡的專業。
大學期間,面對這種專業你能提得起神來學嗎?這相當於你在大學浪費了多少時間?更重要的是,未來在工作崗位上,你可能完全用不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因為你在大學已經學得很痛苦了,你只想快些從泥淖當中跳出來。
請問一來一去,你損失人生當中的時間划算,還是損失自己填報當中的分數划算?如果這二者你必選其一,你會怎麼選?
依我看,與其把不浪費分數當成是填報志願的第一原則,不如把豐盈人生當成第一追求。只要你能選擇到一個自己願意接受的城市,一個自己感覺不錯的大學和一個自己相對沒那麼討厭的專業,在我看來就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志願填報。
你浪費了多少分,大一上學期一過,就再也沒人會提起;你的大學生活是否順心,你的專業是否賦能了你的事業,卻有可能在你垂垂老矣之時,依然有人提起。
歸根結底,志願填報是以孩子的人生為中心。高考分數只是填報的基礎,不是目的。
先說這麼多,至於「高分選大學,低分選專業」對不對?,「報考先選一線城市」對不對?「五分一個梯度」對不對?這些問題,如果你感興趣,就在評論區留言吧。晚點我再來聊。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