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評:保護兒童權利,我們的回答是「每一天」

2020-12-17 鳳凰網讀書

兒童節前,一條新聞引人關注:全國婦聯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留守兒童5000多萬,各地省一級關愛留守兒童的品牌活動有60多項。

這則新聞,讓人對兒童節的意義有了另一層認識。節日不僅要給孩子們幸福的一天,更是為了喚醒社會對兒童的關愛、對兒童權益的保護。實際上,「六一」兒童節的確立,就是為紀念1942年發生在捷克利迪策村的一次屠殺,其最初的也是最終的目的,都是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童年是構成人一生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兒童成長,讓他們成年後有更多機會取得個人成功並造福社會。兒童也是整個社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世界最終是他們的,人類的種群和社會都需要一代代兒童的成長來延續。

同時,正如聯合國《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所說,「世界上的兒童是純潔、脆弱、需要依靠的」。他們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對外部世界都缺少抵抗力,容易受到傷害。作為無法獨立生活、更無法為自己主張權利的群體,兒童尤其需要全社會悉心呵護。

陶行知寫過一首《小孩不小歌》:「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還要小。」儘管我國有多項法律法規保護兒童權益,卻仍有一些人「小看小孩小」,侵害兒童權益的現象仍然存在。

個體層面上,我國0—14歲兒童由於成人疏忽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造成的傷害,發生率為10%。校園慘案、血鉛超標、踩踏事故等屢見報端。群體層面上,功利化的教育擠壓著孩子們的快樂,基礎教育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大,兒童福利水平相對滯後,還存在留守兒童、服刑在教人員子女、愛滋病致孤兒童等「困難兒童群體」。

讓人欣慰的是,很多人正為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眾人的愛心匯聚起託舉明天的力量;代課教師站在清貧的講臺,向孩子們講授文明;志願者無私奉獻,點亮大山之中孩子們的心燈……「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他人的孩子,是神」,兒童節是喚起社會關注兒童的節日,這個節日也理應屬於他們——這些為兒童而努力著的人們,因為他們在為社會守護著良知,為世界構築著未來。

智利詩人密斯特拉爾有一首詩:「我們需要的東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們不能等。……對孩子,我們的回答不能是『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兒童節一年只有一天,保護兒童權利,我們的回答卻應該是「每一天」。

(原刊《 人民日報 》2010年06月01日09版《人民時評》 原題:我們的回答是「每一天」)

[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只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相關焦點

  • 「保障兒童權利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11月20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周年紀念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恪守承諾,為保障所有國家所有兒童的權利作出新的更大行動。
  • 兒童權利保護與少年犯
    從這一觀點出發,對少年權利的保護比處罰少年犯罪,更能顯示其應有的社會效果。基於這一點,本文將對兒童權利的保護以及我國在保護兒童權利方面的有關問題作專門的論述。 一、兒童與兒童權利保障 兒童即少年,也稱未成年人。 年齡是界定兒童的唯一標準。兒童年齡的確定以國家法律規定為準,未達成年年齡的人稱為未成年人,也被稱為兒童。
  • 人民日報:保障兒童權利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11月20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周年紀念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恪守承諾,為保障所有國家所有兒童的權利作出新的更大行動。
  • 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文/齊澤宏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兒童是獨立的權利主體,有生命權、健康權和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權利,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與智能的權利;有享有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保護,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有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並就影響他們生活的事項發表意見的權利,實施家庭教育要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各項權利。
  • 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美好的權利如何腳踏實地
    作者 | 王融 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 引言:兒童個人信息保護,難點在哪裡?尊重和保障兒童權利是被廣泛認可的基本通識,各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律中也逐步引入兒童個人信息保護。但在更為合理的法律機制形成之前,我們仍主要依賴監護人同意機制來實現兒童個人信息保護。但正如個人信息保護是個人權利、信息自由流動、公共利益等諸多正當利益之間的平衡取捨一樣,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由於涉及權利主體與權利行使主體相分離,其在制度落地中註定遇到更多實踐問題。
  • 六一,聊聊兒童權利保護那些事
    前面我們所提到的深圳這起兒童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就是由醫療機構發現並報案的,公安機關經調查後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的。3、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作出有哪些條件,具體措施是什麼?三、針對兒童的人身保護令有何特殊之處因兒童群體的特殊性:無民事行為能力、依法應受保護性,這份深圳法院首次籤發的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其意義重大:它將兒童權利保護直接拓展到了司法領域,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與《兒童權利公約》的宗旨相吻合。
  • 聯合國框架下完善兒童權利保護的法律進程
    以該《宣言》為基礎,1966年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對兒童權利保護都進行了特別規定。隨後,聯合國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通過了一系列專門性公約及文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5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和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
  • 我國兒童權利保護意識調查研究報告(三)
    、兒童擁有哪些權利、兒童的哪項權利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哪項權利尚存在很大的問題、誰最應該為兒童的權利保護承擔責任以及調查對象是否願意學習有關兒童權利的知識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以了解調查對象對兒童權利保護方面的認知和了解。
  • 我國兒童權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因此,各國均立法規定了兒童在家庭中的權利,以保護兒童的利益。本文從兒童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對親子關係訴訟中親子鑑定的思考及兒童最大利益優先原則的確立等方面粗淺分析我國兒童權利保護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以期能拋磚引玉。  一、兒童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  世界各國均立法規定了兒童在家庭中獨立的法律地位,這也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要求。
  • 世界兒童日: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然而兒童權利並非一成不變,這是一個不斷被構建的觀念。回望歷史,兒童權利獲得國家與社會保護,僅僅才100多年。壹「傳統社會看不到兒童,甚至也看不到青少年。」1924年,國際聯盟的成員國一致通過將《兒童權利憲章》作為《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於第五屆國際聯盟大會批准通過。它成了國際社會上簽訂的第一部保護兒童權利的文書。雖然此宣言大多是對一戰中兒童不幸遭遇的反思,卻促使了「兒童權利」走進國際視野。
  • 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以兒童的視角保護未成年人基本權利
    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啟動。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延兵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李延兵 周圍圍)昨日,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以「兒童視角下的基本權利」為主題的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邀請學界、司法界兒童保護專家及公益領域兒童保護實踐專家,圍繞兒童的基本權利問題進行了對話。
  • 全方位架起兒童權利保護高壓線
    立法在兒童保護上尚不周延依據我國現行刑法,強姦14周歲以下女童的,成立強姦罪,最高可判處死刑,而針對男童的「強姦」行為只能成立猥褻罪,至多也只能判處15年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嫖宿幼女罪廢除之後,男童仍然未被納入強姦罪的保護對象。那麼,這種在兒童保護上體現出的男女不平等該如何看待呢?
  • 荔枝教育|世界兒童日: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然而兒童權利並非一成不變,這是一個不斷被構建的觀念。回望歷史,兒童權利獲得國家與社會保護,僅僅才100多年。   1924年,國際聯盟的成員國一致通過將《兒童權利憲章》作為《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於第五屆國際聯盟大會批准通過。它成了國際社會上簽訂的第一部保護兒童權利的文書。
  • 《兒童權利宣言》《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節必看
    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中國政府於1992年批准了該《公約》,我們希望孩子們的權利能得到父母、監護人、社會組織、政府以及國際組織的保護。,銘記如《兒童權利宣言》所示,"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包括適當的法律上的保護",回顧頒布了《關於兒童保護和兒童福利、特別是國內和國際寄養和收養辦法的社會和法律原則宣言》、《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以及《在非常狀態下和武裝衝突中保護婦女和兒童宣言》,認識到世界各國都有生活在極端困難情況下的兒童,這些兒童需要給予特別的照顧,適當考慮每一民族的傳統及文化價值對兒童的保護及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 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審議中國履行《兒童權利公約》情況
    原標題: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審議中國履行《兒童權利公約》情況  新華網日內瓦9月27日電 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26日和27日在日內瓦審議中國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第三、四次合併報告以及履行《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首次報告。
  • 兒童權利公約26年 漫畫展示孩子眼中的兒童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規定了世界各地所有兒童應該享有的數十種權利,包括最基本的生存權、全面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全面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11月20日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26周年紀念日,也是國際兒童日。
  • 除了不被性侵犯,還有哪些兒童權利值得我們關注?
    最近「鮑某明性侵養女」事件又一次引發公眾對未成年人權利保護的關注。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體現在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上,我們關愛和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首先需要關愛和尊重弱小的生命,這也是魯迅倡導的「弱者本位」、「幼者本位」。除了大眾認知比較普遍的侵犯兒童權利的行為以外,還有很多我們可能察覺不到的,自己曾經歷過的,或對他人做過的侵犯權利的行為。
  • 兒童權利:認識兒童的基本點
    ,在我們這個情感上高度重視孩子的社會,人們對兒童權利依然陌生,不能說不是一大缺憾。 關鍵詞:兒童權利;孩子;保護兒童;權利是;傳播;兒童是;監護人;可持續發展;兒童作為;享有 作者簡介:   在我國,有關兒童權利的傳播以及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的理念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我們這個情感上高度重視孩子的社會,人們對兒童權利依然陌生
  • 學習《兒童權利公約》
    開學將至特別的日子細讀《兒童權利公約》,再次觸動我們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啟發我們新的教育意識、守護意識。為了全部的兒童,為了全面的兒童,為了兒童的美好未來!《兒童權利公約》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保護隱私兒童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法律必須保護兒童的隱私、家人、住宅、通信和名譽不受任何破壞。17. 獲取信息兒童有權通過網絡、收音機、電視、報紙、書籍和其他方法獲得信息。大人應當確保兒童不會接觸到有害信息,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各國政府應當鼓勵媒體以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播來自多種渠道的信息。18.
  • 家長(監護人)朋友須知:切實保護孩子得到教育的權利
    家長(監護人)朋友須知:切實保護孩子得到教育的權利 2020-05-13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