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聊聊兒童權利保護那些事

2020-12-17 張律師說婚姻

今天是6月1日「國際兒童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69個兒童節。「國際兒童節」是為了悼念在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中被殘害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為了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為了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益,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理事會,決定將每年6月1日作為「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宗旨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受教育權、撫養權,同時也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23日規定,將中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一、我國在參與國際兒童權利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

1990年8月29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大使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籤署了《兒童權利公約》,中國成為第105個籤約國。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決定批准中國加入《兒童權利公約》,同時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符合其憲法第二十五條關於計劃生育的規定的前提下,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的規定,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第六條所規定的義務。1992年3月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向聯合國遞交了中國的批准書,從而使中國成為該公約的第110個批准國。該公約於1992年4月2日對中國生效。

二、我國國內兒童權利保護方面的體現

01法律規定

《兒童權利公約》第一條規定「兒童係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於18歲。」我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規定「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這一規定與《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年齡相吻合。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該條規定也是源於《兒童權利公約》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

02司法實踐

2019年5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因發出深圳市首份兒童人身安全保護令,即寶安法院作出:禁止被申請人對凌某實施家庭暴力的民事裁定,為深圳市首起將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拓展到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法律事件,被深圳市關愛行動組委會評選為2019深圳關愛行動「十大關愛事件」之一。

案件回顧:

2017年12月18日,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牛湖派出所接到深圳市兒童醫院報警,稱在其處就診的一小女孩身上帶有多處不同程度的燙傷、摔傷和毆打痕跡,懷疑其遭受父母虐待。經民警調查,受傷的小女孩出生於2008年,還不滿10歲。其父母系來深圳務工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小女孩因營養不良身體發育緩慢,與同齡人相比身材瘦小,走路時常有摔倒現象;在家比較調皮,存在撿垃圾吃、攀爬陽臺、亂吃藥物等行為。民警深入了解得知,小女孩的父母因孩子存在各種調皮行為的情況下,為了管教孩子,偶爾會用手或衣架、掃帚等物品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並認為打罵是管教孩子的正常方式。送到醫院前,小女孩因母親洗完頭髮後忘記調低水溫以致其在洗澡時被過高的水溫燙傷。公安機關立案後,小女孩的母親以因涉嫌虐待罪被公安局取保候審。隨後,寶安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前述裁定。

該裁定作出後,寶安法院少年綜合審判庭組織兩次家庭走訪,跟進女孩身體恢復情況及其父母的改正情況。此外,安排社工開展不定期跟進、回訪,切實督促改正,並幫助解決女孩的家庭困難。女孩家庭所在社區街道、婦聯不定期上門探訪慰問,持續關注女孩出院後生活境況。目前,女孩生活一切良好。

1、什麼是人身安全保護令?何為家庭暴力?

(1)人身安全保護令,這個名詞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當中,這部法律於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

人身安全保護令其形式是一種民事裁定,是由人民法院依申請而做出的。是為了保護正在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當事人免受不法侵害。

《反家庭暴力法》中對家庭暴力是這樣解釋的,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2、人身安全保護令如何提出?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進行投訴、反映或者尋求幫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的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前面我們所提到的深圳這起兒童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就是由醫療機構發現並報案的,公安機關經調查後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的。

3、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作出有哪些條件,具體措施是什麼?

(1)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明確的被申請人;(二)有具體的請求;(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情形.通常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應當在七十二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駁回申請;情況緊急的,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作出。

(2)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一)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二)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三)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四)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4、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應當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

三、針對兒童的人身保護令有何特殊之處

因兒童群體的特殊性:無民事行為能力、依法應受保護性,這份深圳法院首次籤發的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其意義重大:它將兒童權利保護直接拓展到了司法領域,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與《兒童權利公約》的宗旨相吻合。同時也向公眾傳達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家庭成員之間發生的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行為均是違法的,這種暴力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施暴者是會受到法律嚴懲的。

四、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我國其他地區的實踐

我國臺灣地區,在反家庭暴力、兒童權利保護和救濟方面已經有很先進立法和司法實踐。並且有較為成熟的社會服務機構。

通過立法規定了民事保護令(以下簡稱保護令),並根據期限將保護令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

其申請主體也是多元主體,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者,其法定代理人、三親等以內之血親或姻親,得為其向法院聲請之。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設立多元的庇護資源與機制,如設立短期、中期、長期的庇護所。提供或轉介被害人、經評估有需要之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或家庭成員身心治療、諮商、社會與心理評估及處置。設立「放心園」--家庭暴力加害人與未成年子女的會面交往中心,最大限度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政府會委託有資質的服務機構,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有社工、專業的學者、心理諮詢師共同參與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未成年子女或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癒合治療。

五、兒童權利保護未來之路

司法裁定的籤發是保護兒童權利的一種司法救濟措施,需要監督執行,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兒童權利被侵害的問題,尤其針對監護人侵害問題,更是亟需解決。對於被侵害兒童權利的保護,不僅僅是人身安全方面,在入學、託管、癒合治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兒童需要更多的福利救濟關懷、持續的心理疏導等,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面,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如與民政局、司法局、婦聯、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從對未成年人心理機制有較為全面了解、善於溝通,具有溝通技巧和調查方法、有法律或社會工作相關工作經歷的人員當中,選聘專業人士擔任社工,關護未成年人的庭後生活狀況;推動民政部門與社會組織、公益機構和有能力的社會力量共建家庭暴力受害人庇護場所、未成年人關愛機構,並同婦聯、社工站、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聯合回訪幫扶制度,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必要的幫助。

相關焦點

  • 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以兒童的視角保護未成年人基本權利
    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啟動。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延兵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李延兵 周圍圍)昨日,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以「兒童視角下的基本權利」為主題的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邀請學界、司法界兒童保護專家及公益領域兒童保護實踐專家,圍繞兒童的基本權利問題進行了對話。
  • 兒童權利保護與少年犯
    從這一觀點出發,對少年權利的保護比處罰少年犯罪,更能顯示其應有的社會效果。基於這一點,本文將對兒童權利的保護以及我國在保護兒童權利方面的有關問題作專門的論述。 一、兒童與兒童權利保障 兒童即少年,也稱未成年人。 年齡是界定兒童的唯一標準。兒童年齡的確定以國家法律規定為準,未達成年年齡的人稱為未成年人,也被稱為兒童。
  • 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文/齊澤宏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兒童是獨立的權利主體,有生命權、健康權和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權利,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與智能的權利;有享有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保護,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有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並就影響他們生活的事項發表意見的權利,實施家庭教育要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各項權利。
  • 文化批評:保護兒童權利,我們的回答是「每一天」
    兒童節前,一條新聞引人關注:全國婦聯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留守兒童5000多萬,各地省一級關愛留守兒童的品牌活動有60多項。這則新聞,讓人對兒童節的意義有了另一層認識。節日不僅要給孩子們幸福的一天,更是為了喚醒社會對兒童的關愛、對兒童權益的保護。
  • 六一特刊|兒童權益保護系列報導—國際公約篇
    下周一就是六一兒童節不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對這一天最深的印象莫過於「我還是個寶寶」對這個節日本身卻並不了解>今天包河法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六一國際兒童節」兒童節由來: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 【成長路上 法治同行】六一兒童節、最好的禮物是法律的保護!
    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那麼,法律是如何保護兒童的呢?蘭西法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兒童的法律。
  • 漫畫視頻 | 幸福一家人:尊重和保護兒童的權利
    漫畫視頻 | 幸福一家人:尊重和保護兒童的權利 2020-10-19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方位架起兒童權利保護高壓線
    立法在兒童保護上尚不周延依據我國現行刑法,強姦14周歲以下女童的,成立強姦罪,最高可判處死刑,而針對男童的「強姦」行為只能成立猥褻罪,至多也只能判處15年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嫖宿幼女罪廢除之後,男童仍然未被納入強姦罪的保護對象。那麼,這種在兒童保護上體現出的男女不平等該如何看待呢?
  • 我國兒童權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人類家庭中的一員,兒童具有不可剝奪的人權與自由。他們有權最大潛力地發展其個性、能力及才智;有權從特殊的保護與幫助中獲益;有權參與影響他們生活的決定;有權以可行和積極的方式知悉他們的權利。①雖然兒童在家庭中有著獨立的法律地位,依法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但由於兒童在年齡、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在有些場合尚不能以自己獨立的意志進行民事法律行為。
  • 「六一」兒童節 看成都市兒童福利院孩子們如何過節
    在成都市兒童福利院,四川省民政廳、成都市民政局共同舉辦的「兒童福利院開放日」,孤殘兒童「尋夢環遊」活動精彩紛呈,兒童笑臉處處綻放,福利院的孩子們也一起過了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兒童福利工作,通過政策、人力、財政的保障支持,帶動全社會更多組織和愛心人士共同參與兒童保護工作。
  • 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美好的權利如何腳踏實地
    作者 | 王融 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 引言:兒童個人信息保護,難點在哪裡?尊重和保障兒童權利是被廣泛認可的基本通識,各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律中也逐步引入兒童個人信息保護。儘管從兒童權利視角,包括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2]在內的官方和民間研究都已開始關注探討:兒童對其享有的隱私、個人信息相關權益處分的獨立性,以及基於兒童動態發展的考量,是否應當「充分理解、尊重不同類型兒童在不同階段的特點與能力」[3],從而質疑法律一刀切的按照兒童年齡劃分的信息處分權利差異化的合理性。
  • 六一兒童節,那些年的經典少兒讀物
    2020年趨半,又來到一個國際六一兒童節。過這個節已是若干十年以前,每到此時總升起些許歲月滄桑的悵惘,生命流逝的惶惑,和對美好童年的無限追望。那些年,那些書,曾經陪伴那些歡愉的時代,在這個日子翻閱溫習,是對一段一段歷史的祭奠,也是對甜蜜回憶的重溫。
  • 聯合國框架下完善兒童權利保護的法律進程
    作為人權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權利保護一直也是聯合國關注的重點問題。一、聯合國兒童權利保護的基本框架1948年,聯合國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並在第25條著重規定了對兒童權利的保護。以該《宣言》為基礎,1966年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對兒童權利保護都進行了特別規定。隨後,聯合國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通過了一系列專門性公約及文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5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和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
  • 我國兒童權利保護意識調查研究報告(三)
    網易親子一直以來大力倡導兒童權利的保護,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我國正式實施20周年之際,網易親子藉助網易親子網絡平臺邀請廣大網友參與《2012年中國兒童權利保護意識》調查,以此了解目前我國兒童權利保護的現狀及社會公眾對兒童權利保護的態度。
  • 六一節兒童節快樂!聊聊那些天才的小孩子們
    今天是2020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首先,祝全天下的兒童們節日快樂,祝你們都能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先來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相聲經典選段《八屏扇》之小孩子讓我們跟隨這一經典聊聊史冊上那些有名的小孩子:在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時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一個「正」字參朋比。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十二歲身為宰相。
  • 學習《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的最大利益在大人決定和未成年人有關事情的時候,他們應該思考自己的決定會對未成年人產生什麼影響再做決定。所有大人都應當做對未成年人有利的事。各國政府應當確保未成年人都得到父母或者(必要時)其他親人的保護和照顧。各國政府還應當確保未成年人的照顧者或者單位很好地履行了職責。4.
  •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2020-11-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一兒童節的由來你知多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肯德基,麥當勞又推出了新的兒童套餐,今天的你過六一了嗎?剛剛朋友發微信給我說,現在過節的都不是真正的兒童,反而是我們這些已經過期的兒童更注意這些節日,因為小學生們都不屑於過兒童節!
  • 「保障兒童權利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11月20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周年紀念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恪守承諾,為保障所有國家所有兒童的權利作出新的更大行動。
  • 《兒童權利宣言》《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節必看
    鑑於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及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鑑於此種特殊保護已在一九二四年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中予以說明,並在世界人權宣言和許多有關兒童福利的專門機構與國際組織的規章中得到確認;鑑於人類有責任給兒童以必須給予的最好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