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日: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20-12-17 荔枝新聞

你一定知道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今天(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同時也是著名的《兒童權利公約》「30而立」的生日。

↑1989.11.20 奧黛麗·赫本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向大家介紹《兒童權利公約》。

然而兒童權利並非一成不變,這是一個不斷被構建的觀念。回望歷史,兒童權利獲得國家與社會保護,僅僅才100多年。

「傳統社會看不到兒童,甚至也看不到青少年。」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普·阿利埃斯

古代社會中,人們持有「國家」本位的兒童權益觀。在古希臘,斯巴達的兒童是國家財產,並不擁有獨立自主人格;而古羅馬的法典中甚至允許弒殺畸形嬰兒,父親可三次將兒子賣為奴隸,也可剝奪子女生命而不受懲罰;中國的《論語》中也有著「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記載。

時間來到中世紀,人們認為幼兒一降生就已經是「小大人」,甚至在當時的繪畫中,兒童的體貌和特徵被描繪為與成人完全一樣。

同時,他們也從來不是繪畫的中心題材,人們甚至從未想過兒童擁有自己的權利或天性。

然而從14世紀後出現的文藝復興運動起,人們開始倡導人權,肯定人的價值。

18世紀,被稱為「發現孩子第一人」的教育家盧梭提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兒童的概念自此建立。

盧梭

19世紀中葉,法國出現了要給予兒童特別關照和保護的聲音,兒童的少數權利得到發展。

但直到20世紀,人們才明確意識到需要為兒童爭取權利,各國紛紛建立法律和福利保障體系,「兒童的世紀」由此開始。

「所有國家的男女都應承認人類負有提供兒童最好的東西之義務。同時不分種族、國籍或信仰的差別。」

——《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

在20世紀的開端(1900年),一位名為愛倫·凱的瑞典教育家出版了著作《兒童的世紀》。

愛倫·凱

這本「大膽的作品」「以兒童為中心」,第一章就語出驚人「兒童有權選擇父母」,當然這並非表示可以隨便選擇父母,而是意味著兒童有權在家裡受到良好的照顧和教育。 

一戰中的歐洲難民孤兒

14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無數兒童流離失所。一位名叫埃格蘭泰恩·傑布的英國女人,開始憑藉自己的力量救助兒童。1919年,她和妹妹成立了救助兒童基金會,為全歐洲的兒童提供幫助。至1921年末,已有300個分支機構。

1918年巴黎裡昂火車站小難民正在看管自家行李

1920年,埃格蘭泰恩·傑布在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救助兒童聯盟,隨後起草了《兒童權利憲章》

1924年,國際聯盟的成員國一致通過將《兒童權利憲章》作為《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於第五屆國際聯盟大會批准通過。它成了國際社會上簽訂的第一部保護兒童權利的文書。

雖然此宣言大多是對一戰中兒童不幸遭遇的反思,卻促使了「兒童權利」走進國際視野

兒童有正確表達意見的自由,並且在司法和行政訴訟中,兒童也應該具有適當陳述意見的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兒童權利,1959年,在《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基礎上,聯合國發布了《兒童權利宣言》,兒童受教育權首次通過宣言的形式在國際社會提出。此外,宣言還規定「兒童應被保護不受一切形式的忽視、虐待和剝削」,「不應成為任何形式的買賣對象」。

1989年聯合國大會

在1989年11月20日舉行的第44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是世界兒童權利發展的最為重要的裡程碑!《公約》包含了54個條款,涉及了兒童的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相關權利,這是第一部有關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約定:

※凡18周歲以下者均為兒童,其人權必須被重視和保護;

※所有兒童應享有生存權、全面發展權、受保護權等數十種權利;

※四項基本原則是:無歧視、兒童利益最大化、生存和發展權以及尊重兒童的想法;

※締約國為確保兒童福祉,應採取一切適當的立法和行政措施。

時至今日,締約國達196個,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正是為紀念上述兩份文件的通過,聯合國將每年11月20日確定為"世界兒童日",希望提高全世界兒童的權利意識,改善兒童福祉。

至此,兒童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被關注、照顧和保護的對象來看待,世界正通過立法、兒童機構、家長和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重新塑造兒童的生活和命運。

1991年,中國籤署了《兒童權利公約》,1992年,公約生效。作為《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履行公約相關承諾的法律體現,根據具體國情,中國在1991年頒布了堪稱「小憲法」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立足於對兒童的教育和保護,這也是中國兒童權利法律保護的第一部專門法。1999年我國又頒布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然而,陽光背後仍有陰影,隨著時代變遷,我國未成年人權利保護面臨的問題愈發複雜多樣。近年來屢屢發生的性侵、拐賣、虐童、校園霸凌事件等不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但好消息是,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繼2006年和2012年之後,《未成年人保護法》迎來第三次「大修」, 新增「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兩章, 條文「擴容」近一倍,對於各種問題均作出積極回應。 

雖然大多數時候兒童是「沉默」的,但感謝那些人和事,在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間,讓世界關注到兒童權利的重要性並明確了何為兒童權利。

或許「兒童日」、「兒童節」,對大人來說,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是去關注並尊重兒童權利,讓法律、社會、家庭為每棵小苗都撐起保護傘。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朱彤 YING

相關焦點

  • 荔枝教育|世界兒童日: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世界兒童日」,同時也是著名的《兒童權利公約》「30而立」的生日。44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是世界兒童權利發展的最為重要的裡程碑!   正是為紀念上述兩份文件的通過,聯合國將每年11月20日確定為"世界兒童日",希望提高全世界兒童的權利意識,改善兒童福祉。
  • 當我們和孩子談論「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孩子的憂愁五歲的外孫女最近有點憂愁,經常在睡前和媽媽談論死亡:「媽媽,所有人都會死嗎?」「媽媽,人活到一百歲也要死嗎?」「媽媽,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媽媽,人死了,活著的人是不是就會忘掉那個死掉的人了?」甚至在昨天半夜哭著醒來說:「媽媽,我不想死!」
  •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20-12-21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途轉而去了銀泰的新華書店,沒有什麼興趣打量熙熙攘攘的店堂,熟知書籍更新的姿勢,並不是慢騰騰,而是不對版,有幾個人一直在自拍,與書籍的合影,我閃躲出門,惡狠狠瞥一眼灰濛濛的天空,零下幾度,雪又被錯過了。
  • 當我們談論跑步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極少幾次的早起經歷,讓我意識到四五點的世界跟七八點的世界,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天沒亮的凌晨,清冷,空曠,空氣清新,帶著一種若有若無的期待感。尤其是冬天,很冷,但是整個人很舒暢,冰冷的空氣灌進肺裡,讓人覺得自己很鮮活,就跟剛從湖裡撈上來的蝦似的。但想歸想,這麼多年來,五點半前起床的次數屈指可數。
  • 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而且從苟晶在網上的發言和採訪,可以看到苟晶在經歷了這種對她自己人生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時依舊能展現很好的修養,這是一個文明人應該有的自我修養。我們在看待別人時,應該有這種基本的換位思考的能力。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偶然性的存在,它是高考一次考試定大學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改也是想辦法去完善這種考試制度,而不是否認這種偶然性,甚至用這種偶然性去否定一個人。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回到高考錄取掉包本身,我們在談論它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什麼?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 19歲女孩,5次墮胎史:當我們談論未成年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一部特攝兒童向電視劇,因為被家長投訴,所以遭電視臺下架了。家長的理由是,那檔電視劇裡,很多角色的頭髮都是花花綠綠的,他擔心孩子看了會影響到價值觀。這種類似的事情,這些年層出不窮,家長們堅持不懈在各個領域揮舞大旗行使自己的「權利」,為了就是保護自家孩子的身心安全。
  •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當時,POPMART的一些設計師與市場人員做了專場的演講,帶領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潮玩消費領域的崛起。正如很多的中國製造一樣,早期的泡泡瑪特也是以渠道商為主,後逐步滲透到供應鏈上遊,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最終走上品牌之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曾表示,當時店裡銷售飛漲的產品正是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潮玩IP。
  • 哲學問題|當我們談論動物權利時,我們在談什麼?
    從古至今關於這些看起來既矛盾又雙標的難題無數哲學家提出了他們各種各樣的觀點(嗯…    似乎每一種論證思路看起來都很有道理誒…)今天,就讓我們順著他們的邏輯分析鏈一起頭腦風暴一下吧 💡既然要談論「動物權利」
  • 當我們談論性別平等時,究竟在談什麼
    一席:日本之恥「假如沒人能談論性侵,那就由我來做這件事吧」——伊藤詩織冰點周刊:最高法性侵兒童犯罪可判死刑冰點周刊在最近發布了多篇關於兒童性侵的文章,對於目前案件頻發的狀況,值得我們去思考孩子們被侵害之後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種性教育的缺失也助長了加害人的犯罪機會。
  •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 也在談論我們自身
    作者:趙序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0年11月  在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裡,我們習慣了用人類的視角去看動物,而忽視了站在動物的視角去看待人和動物、人與世界、動物與世界的關係。他的《動物眼中的人類》,正是從動物的視角出發,讓我們覺察到動物因為人類受到的影響,體會動物是人類的進化之鏡、情緒之鏡、行為之鏡。這部作品是趙序茅行走中國各地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記錄自己的科考經歷,記錄所思所想的結果。
  • 羅點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 我們在談論「尊嚴」
    2013年6月25日,經過北京市民政局審查批准,羅點點又正式推動成立了「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這標誌著羅點點「尊嚴死」事業又往前邁出一大步。7月,羅點點又牽頭出版了一本有關死亡的書:《死亡如此多情——百位臨床醫生口述的臨終事件》,她期望人們更多地去談論死亡,從而能更好地接受「尊嚴死」的理念。
  • 當我們在談論託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裡我借用了一句美國作家卡佛的成名書籍標題《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句式。我今天談的不是選擇誰來帶娃的問題。我今天談的不是娃多大的時候送託的問題。我今天想談論的是當我們想託娃的時候,我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 當我們談論「關係」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心理諮詢師說
    諮詢師們(尤其是關係學派的諮詢師們)幾乎認為「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這「關係」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小題大做了呢?那麼,當我們談論「關係」時,在談些什麼呢?「關係」時,談的是你在關係中的情感體驗關係中細膩而豐富的情感體驗帶給了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充實,任何情緒情感本身沒有對錯,問題是這些情感有沒有給我們造成痛苦和困擾,是不是與現實情境相關和有邊界的。
  • 當我們談論李子柒時,我們談論的是中式生活美學
    因此,當我們談論李子柒時,談論的,實際上是中式生活美學。說起中式生活美學,詩、酒、花、茶是不可不提的代表。中式風雅·詩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無論是兒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詠誦,還是成年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嘆。中國人一生中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在古詩中心照不宣。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表現生活,也展示詩人的精神世界,其語言之美、音韻之妙、意境之深,令人美不勝收。
  • 兒童交流指南:如何與學齡前兒童談論棘手的敏感話題?
    和你的好奇的學齡前孩子談論敏感話題——比如死亡、離婚和性——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簡短,並且在孩子的層面上。看看我們的專家是如何回答以下三個常見問題的。但我們所愛人的精神進入了天堂(活在我們心裡)。」 如何談論: 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宗教信仰。但大多數人更願意告訴他們的孩子,愛的人的靈魂將永遠與他們在一起,無論是在天堂,還是在他們的思想和記憶中。
  • 當我們在談論這本書時在談論什麼
    什麼是歷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樣子,我想這種不同就是歷史吧。這本書裡收錄的每個人的口述實錄,不會消散在時空,若干年後,我相信會成為可以回溯的痕跡。——蘇雨涵(藝術家)《方力鈞》04當我們在談論這本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當海澱家長談論六小強時,農村困境兒童正在失學和輟學!
    當海澱家長談論六小強時,農村困境兒童正在失學和輟學!身處海澱的家長們談論的都是六小強,985、211。家長群裡聊的都是孩子今天打卡完成了多少學習任務,有沒有什麼好的課外班推薦,哪裡又冒出一個天才兒童,新一年級過高分過了PET,9歲學完高中數學……當海澱家長為孩子的考試和升學焦慮時,全國還有百萬的困境兒童正在經歷著失學和輟學。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國0-14歲兒童總數為2.22億人,佔人口總數的16.6%。
  •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本刊記者/霍思伊2020年12月4日,民政部發布正式文件,對婚姻登記機關落實「協議離婚」冷靜期的具體程序有了明確規定。根據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夫妻雙方自願申請協議離婚的,需經過30日冷靜期,期間任何一方不願意,即可撤回離婚申請。自離婚冷靜期屆滿後30日內,雙方必須要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申領離婚證。
  • 《FGO》當我們談論凱爾特 英國 盎格魯-撒克遜 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凱爾特曾經包括英格蘭全境,不列顛島這片土地上就主體民族和統治者民族而言先後跑馬燈似的換了五六次有餘……要弄清楚當我們談論凱爾特、英國、羅馬、盎格魯-撒克遜時我們究竟談論的是什麼,就不得不將不列顛上古和中古歷史做一個完整的梳理。 史前時期至凱爾特整個不列顛群島範圍內最早的巖石位於蘇格蘭北部,形成於大約27億年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