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性別平等時,究竟在談什麼

2021-02-17 張小康

最近國內對性平的討論越來越多,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我很開心看到許多大號在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因為他們的影響力會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件事的重要性。稍稍列舉一下。有時間的各位可以碼下來看一看


⭕️所有文章包含連結,可以點擊閱讀

3號廳檢票員工:祝中國女生早日穿衣自由

這篇文章沒有連結,因為已經被刪除了。在這裡是因為它引起了全網對於女生穿衣自由的討論,文章雖然不夠嚴謹,遭到了不少人的謾罵與反駁,但明白人都懂這裡的自由指的不是法律法規,而是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

一席:日本之恥

「假如沒人能談論性侵,那就由我來做這件事吧」——伊藤詩織

冰點周刊:最高法性侵兒童犯罪可判死刑

冰點周刊在最近發布了多篇關於兒童性侵的文章,對於目前案件頻發的狀況,值得我們去思考。孩子們被侵害之後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種性教育的缺失也助長了加害人的犯罪機會。

丁香醫生:我沒有陰道,但我是個女人

「這不是選擇男或女,這是選擇生或死」

人物:櫃外的母親

這是一個無從選擇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給予,如何去愛。

極晝工作室:我為同性伴侶辦的公證,被他們當作結婚證明

「不歧視,也不特殊對待,通過觀察來識別關係,但不點破雙方的秘密。」

武老白:戀人計劃

一項針對「同性扭轉治療」的藝術項目,同性戀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生命的權利。

張懸:停止浪漫想像,但我們還是要恭喜臺灣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即便沒有這一草案,臺灣人同樣可以在 2019 年 5 月 24 日以後遵照民法享有結婚權利——大陸媒體們仿佛約好了一般的,忽略了臺灣人在此之前的種種努力和剛剛過去不到 3 個月的重挫,只留下一個「臺灣同性婚姻合法」的倉促標題,就引導大家歌舞昇平。

國內微博gay/les超話先後被封,連續三起輕生

在這我想借用臺灣林書毅老師的一個小故事。

「你認為妖怪長什麼樣?」學生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長脖子,鋒利的尖牙,面目猙獰,出沒水中,披頭散髮,老師繼續講到,「因為大家都沒見過妖怪,所以每個人想像都不一樣,就像大家對同性戀的看法一樣。」

在目前的社會中,相比於性彆氣質與常人不同的「娘炮」「男人婆」,同性戀仍處於隱蔽的狀態,不被人們察覺。人們對同性戀的少數印象還是從電視劇或小說裡搬來的浪漫情節,要麼「娘」到無法接受,要麼高富帥樣樣俱全。這幾乎稱不上刻板印象,這是純想像啊……對於我們此時此刻所處的社會,大部分區域中同性戀是「不存在」的。

政府表示同性婚姻不符合國情

該講法制的時候開始用傳統開脫,在法制日報上講傳統,把法治放哪了?

Taylore Swift:you need to calm down

蔡依林/阿信:玫瑰少年

這兩個MV也可以看一看,那些閃閃發光的人,也在發聲呢,微博/網易雲可搜

說完以上,現在讓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

相關焦點

  • 臺灣見聞 | 當談起「性別平等」時,我們在談什麼?
    後來慢慢發現在臺灣的公交、公廁、捷運以及火車上,都能看到各種反對性騷擾、促進性別平等的標識👇。在各種公共場所都能看到可以免費拿取的「宣導性別平等」或介紹「正確認識同志群體」的小冊子👇。這些,都是我在臺灣兩個多月來親身感受、觸目所及的「性別平等實踐」,不是簡單地喊喊口號,而是處處落實,具體而微地為臺灣營造了更加性別平等、友善的社會氛圍。不過,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達到目前的狀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中間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途轉而去了銀泰的新華書店,沒有什麼興趣打量熙熙攘攘的店堂,熟知書籍更新的姿勢,並不是慢騰騰,而是不對版,有幾個人一直在自拍,與書籍的合影,我閃躲出門,惡狠狠瞥一眼灰濛濛的天空,零下幾度,雪又被錯過了。
  •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20-12-21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問題|當我們談論動物權利時,我們在談什麼?
    從古至今關於這些看起來既矛盾又雙標的難題無數哲學家提出了他們各種各樣的觀點(嗯…    似乎每一種論證思路看起來都很有道理誒…)今天,就讓我們順著他們的邏輯分析鏈一起頭腦風暴一下吧 💡既然要談論「動物權利」
  • 性別平等 和諧家庭|我們在行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進性別平等教育,積極探索在家庭、學校、社區中廣泛宣傳性別平等教育,提高性別平等認識。1月5日,由陽江市婦聯指導,市婦兒工委辦、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辦的「性別平等·和諧家庭」2019年教育培訓活動匯報演出在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行。
  • 種族性別平等(261)
    他們堅持言論自由,經濟貿易自由化全球化,種族平等性別平等,人們有遷徙移民的自由,減小貧富差距爭取財富平等,宗教信仰自由,鼓勵無政府主義。聽起來都挺先進的。 來看左派種族性別平等    本來平等只是地位,尊嚴,機會,人權的平等,而能力,智力,智慧,財富,是從來就不一樣的,而且是天生的不一樣。
  • 當我們在談論託育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裡我借用了一句美國作家卡佛的成名書籍標題《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句式。我今天談的不是選擇誰來帶娃的問題。我今天談的不是娃多大的時候送託的問題。我今天想談論的是當我們想託娃的時候,我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 當我們談論「關係」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心理諮詢師說
    諮詢師們(尤其是關係學派的諮詢師們)幾乎認為「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這「關係」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小題大做了呢?那麼,當我們談論「關係」時,在談些什麼呢?「關係」時,談的是你在關係中的情感體驗關係中細膩而豐富的情感體驗帶給了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充實,任何情緒情感本身沒有對錯,問題是這些情感有沒有給我們造成痛苦和困擾,是不是與現實情境相關和有邊界的。
  • 當我們在談論孩子成長時,為什麼必談運動?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村上春樹說:&34;。運動,對於人的影響至關重要,看得見的,是保持身形和健康;看不見的,是塑造性格和韌性,而無論哪一種,都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素養。有研究表明,孩子小時候的運動能力強,認知能力就越好,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對於信息的處理速度也會更快,克服困難的心態和韌性都會更好。
  • 男女平等:性別的博弈
    「這丫頭片子什麼都不會做嘛」,小強不無憐愛地「痛斥」自己的女友。   和上一代人相比,這一代年輕人的性別觀念,無疑正發生著悄然卻顯著的變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央視資訊ePanel會員調查系統實施的調查(共850人參加)顯示,64.5%的人認為,和10年前相比,現在男女更平等了。
  • 600 個性別平等倡導者在瑞典開了一個會,真誠地探討了若干問題
    「我們在這裡談論男女平等的問題,可男人都在哪兒?這個場子裡到底有幾個男的,嗯?」她有些激動地回頭環視。回應她的是一片沉默。我想起媒體代表剛剛見面時的場景。當時,來自其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女性記者甚至對男性的出現感到驚訝。「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我問 Muiu。
  • 談戀愛,究竟是在談什麼?
    我看著他們在一起時的甜蜜,看著他們告訴我說分手了。無一不感到驚訝。軍戀當真有那麼不靠譜?02在一起是因為什麼才會在一起的呢?因為喜歡,因為在一起舒服......還有什麼呢?而是關於談!怎麼談?如何談才能談好。談理想談將來談現在談眼前,這都是我們能夠談論的東西。因為當初選擇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保證一點:現在的我們有相同的興趣、相同的愛好,甚至是一同的選擇出路,因為我們能夠一路同行。這裡的同行不只是生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路同行。因為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共同話題,有著說不完的話。
  • 當我們在談論「山貓精神」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看到這個詞被一次又一次地濫用、過度解讀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情懷,究竟是什麼?是用LOGO甩你一臉的「豪奢」?是用車鑰匙標榜一個人的身份與階級?還是「面子」大於「裡子」的表面風光?當然不是,我只希望這些嘈雜的聲音不要淹沒真正的情懷之作,在這個拼刀法、博眼球的時代,我們太需要經過時間沉澱的真正情懷之作了。
  • 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而且從苟晶在網上的發言和採訪,可以看到苟晶在經歷了這種對她自己人生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時依舊能展現很好的修養,這是一個文明人應該有的自我修養。我們在看待別人時,應該有這種基本的換位思考的能力。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偶然性的存在,它是高考一次考試定大學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改也是想辦法去完善這種考試制度,而不是否認這種偶然性,甚至用這種偶然性去否定一個人。當我們在談論高考錄取掉包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回到高考錄取掉包本身,我們在談論它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什麼?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 當我們談論跑步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知道村上寫過一本《當我們談論跑步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但也僅僅是知道而已,從沒看過。連嶽曾在他的文章裡提過很多次這本書,我也經常看連嶽的文章。也曾想過要嘗試一下跑步。當然,不是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隨便跑跑,而是系統的、堅持很長時間的那種。
  • 當我們在談論這本書時在談論什麼
    什麼是歷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樣子,我想這種不同就是歷史吧。這本書裡收錄的每個人的口述實錄,不會消散在時空,若干年後,我相信會成為可以回溯的痕跡。——蘇雨涵(藝術家)《方力鈞》04當我們在談論這本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衝動離婚的數據謎題「離婚冷靜期」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相關的討論就很激烈。支持者認為,實踐中,由於離婚登記手續過於簡便,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家庭穩定,因此需要設置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
  • 當我們在談論發音練習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關鍵期假說認為,人的年齡越大,第二語言學習的難度就越高,要想獲得母語那樣的語言水平,尤其是在語音方面,幾乎是不可能的[1]。人類的發音器官與身體其他器官的發展一樣,在青春期前皆處於發展的階段,彈性很大,一旦過了青春期,發展就會趨於穩定,彈性也會逐漸減弱。嬰兒在剛出生時,語言肌僅能使喉部發出持續的哭叫,隨著生理機能的成長,它逐漸能夠控制各種複雜的發音。
  • 北塔資本王潛: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
    三、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剛剛我們提到要從用戶和客戶的層面去考慮他們的具體場景和生存狀態,這就引出了一個我始終在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究竟要培養孩子的什麼「素質」?在東西方的語境下,對於什麼叫做素質教育,實際上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和完整的定義。
  • 當我們和孩子談論「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孩子的憂愁五歲的外孫女最近有點憂愁,經常在睡前和媽媽談論死亡:「媽媽,所有人都會死嗎?」「媽媽,人活到一百歲也要死嗎?」「媽媽,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媽媽,人死了,活著的人是不是就會忘掉那個死掉的人了?」甚至在昨天半夜哭著醒來說:「媽媽,我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