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房將帶來樓市真正下半場 房地產軟著陸啟動號角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房評網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沒有如往年一樣,對房地產幾乎一筆帶過,很少濃宣重染,而是作為其中的一項基本任務,並且真正在供應端結構上進行調整,我們認為,2020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起始,房地產將真正進入「下半場」,一場不動聲色的軟著陸開始了!

房評網認為,讓房地產進入下半場一個重要標誌,並不是房價降了,或者開發商利潤降了,而是住房結構變了,在居住方面,人們有更多選擇,從而讓當前的房地產供應和需求結構發生質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今年經濟工作會議中關於房地產的任務信息: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從以上任務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

「房住不炒」是為了保障系統性風險不會發生。

「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是關鍵性的一個政策,是為了大力促進長期租住,而不是買房,這將顛覆大城市居住供應結構,必將長遠影響中國的居住供應結構和消費觀念。

後面的篇幅全部用來從土地和稅費等政策上對租賃住房進行支持。

這充分說明國務院對租房市場的重視遠遠大於賣房市場。

眾所周知,歐洲很多國家有完善的長租房政策,在房租,社會福利,公民權利等方面著重保障租房者利益,使得租房成本遠遠低於購房成本,因此很多人終生都不會買房,而是選擇長租房。

在這樣完善的長租政策下,歐洲的新商品住宅房地產開發商少,新商品住宅市場小,加上人口增長慢,大部分房地產產權交易只發生在二手房市場,從而抑制房價上漲造成的風險。

我們從今年這麼大篇幅闡述租房及長租市場的信息中,可以明確看到長期被房地產捆綁的地方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和實操性。

也就是說,長租房機制的完善將可能解決三個問題:房地產系統性風險,地方房地產經濟軟著陸,樓市供應結構和居住觀念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看,長租房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和低收入者能夠住得起房,住得安穩,住得放心,住得有保障,甚至終生都可以住在長租房裡,安居樂業。

這裡就不再贅述歐洲長租房的政策,各位可以從網上自行百度。

從房企角度來看,隨著長租房的發展和居住關鍵的改變,中國房地產的未來肯定和現在歐洲、美國相似,新房市場萎縮,二手房市場活躍,租房盛行。

可以預見,中國龐大的房地產企業群,將會逐漸萎縮,當前TOP10的巨無霸房企,都將成為歷史。

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不是經濟主流,下一代的生活也將不會再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中國經濟的未來,將是科技和生態的未來,年輕人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這樣回應,樓市下半場大勢已經明確
    中國社科院這樣回應,樓市下半場大趨勢已經很明確了!文:房咖君樂福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市場發展月度分析報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2019年房地產市場,由最初的大幅度上漲,到目前的平穩運行,各區域市場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基本處於平穩回落的狀態,那麼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趨勢將是怎樣?下面我們進行分析和解讀!
  • 國民經略:樓市進入下半場,中心地段強者恆強,邊緣地段持續橫盤
    文/幸福裡A今年以來,中國樓市呈現出了分化的態勢。北方房子賣出「白菜價」,南方則頻現「萬人搖」。都說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為了穩樓市,青島、廣州、上海等地紛紛發布人才落戶新政,「搶人大戰」正式上演。未來,置業的城市怎麼選?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成渝,哪個都市圈最有發展前景?
  • 房地產信息聚合體聚焦昆明樓市大小事
    溝通企業市場,分享樓市情報,做好輿論監督,傳遞權威聲音。2020年春天,秉承創新發展、媒體融合和緊跟市場節奏的理念,都市時報·大象房鑑所應運而生。作為都市時報旗下的融媒體產品,它定位於「聚焦昆明樓市大小事的房地產信息聚合體」,著力傳遞昆明、雲南房地產市場的最新新聞,為受眾提供專業化的資訊服務,為房企和市場提供專業化的媒介意見和訊息分析。
  • 「房產稅」或將到來?樓市出現五大變化,炒房客該何去何從?
    而高空置率導致的房價上升,反而對住房租賃市場是一種利好,一些炒房客由於是貸款炒房,為了應對高額的月供,選擇將購入的房產投入租房市場賺取租金,租房市場的房源不斷增多,租金也有下降的趨勢。並且從20年7月起,全國平均房價已連續四個月突破萬元大關,一二線城市則普遍超過了2萬,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高房價無疑是壞消息。
  • 馬雲「入局」房地產,樓市要變天?任正非一語「擊中要害」
    近日,看到幾篇自媒體文章:馬雲「高調」重返房地產……樓市要變天的題目,筆者認真閱讀後笑了。一些作者朋友們又誇張了!明明馬雲去年已經宣布退休,不再擔任阿里職務了,難不成馬雲要做房地產?實際上是阿里巴巴在近日宣布對易居企業進行戰略投資,共同打造一家首期投資50億元的房產交易平臺,其中阿里巴巴持股85%,易居控股15%,雙方將在房地產線上線下交易、數字營銷、交易後的相關服務等領域合作。阿里巴巴這家企業我們很熟悉了,它是以馬云為首創立的,馬雲之前是阿里的最高領導人,這樣一來就有媒體說馬雲要做房地產了。
  • 長沙樓市上半場跌宕起伏 下半場倚馬可待
    各位看官可以權當八卦,就著長沙上半年樓市奇聞異事,信口開河,博君一笑。■記者 劉婞  房價,去哪兒  春節剛過,各地傳出的樓盤大幅降價事件,銀行收縮房地產非標融資的信息雙雙刺激了市場。  雖然事後無數人站出來,澄清事件均為個案,但對市場來說,卻達到了以偏概全的重磅效果。
  • 復星聯席總裁徐曉亮:房地產「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上
    在徐曉亮看來,房地產行業發展至今,三高(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模式面臨天花板,房地產的「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之上,而復星要做的,就是通過「蜂巢城市」將不同產業集群聯繫到一起,由此來詮釋產城融合的大方向。房地產的「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之上復星集團在2013年提出「蜂巢城市」概念。
  • 樓市四大變化來臨!房地產的冬天要來了?
    從數據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樓市的熱度開始降溫了。 雖然,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多數還是上漲,但是目前房地產的環境正在發生一些重大變化,這意味著,房地產的冬天馬上就要到來。第一,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已經到來。近期,有關房地產調控加碼的消息頻頻傳來,讓整個房地產業感到寒意漸濃。
  • 租房漂泊感如何消除?租房也能在城市紮根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表示,租房和購房,是住房消費的兩種基本方式,它們之間如同蹺蹺板。過去30多年,購房這一端過於火熱,住房租賃相對平淡得多,培育規模化、規範化的住房租賃市場是必須補的短板。今年,控房價、穩市場,仍將是樓市的主基調,調控目標不會動搖、調控力度也不會放鬆。「這一輪調控力度很大,效果明顯,穩定住房價,對市場心理預期作用很大。」
  • 評論丨樓市2021:房地產金融長效機制落地,一城一策更加精細化
    2020年8月份開始,基於補齊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樓市政策開始轉向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即從資產端和資金端「雙管齊下」,堵住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渠道——對開發商融資開啟「三道紅線」管控,按照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是否大於70%,淨負債率是否大於100%,現金短債比是否小於1倍等「三道紅線」,對房企按「紅-橙-黃-綠」四檔管理,按不同指標劃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15%
  • 樂有家七諾七保,為房地產服務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2016年是樓市狂歡的一年,銷量與房價齊齊走高,尤其是各大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熱度完勝新房。緊跟市場火熱隨之而來的,是購房者在置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陷阱、糾紛,行業投訴案件數量也出現增長。也是在這一年,樂有家控股集團真服務保障體系雛形初現,「五大順心承諾三大安心保障」成為了萬千客戶選擇樂有家置業的第一要素。
  • 超3成城市二手房價下調 2019樓市將平穩調整
    自2015年底以來的樓市「牛市」已入尾聲,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調控政策仍以微調為主,房地產市場將維持降溫態勢。   新建住房銷售價格漲跌互現   2018年12月,各地繼續堅持因城施策,切實履行城市主體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樓市「有變」 木門及家裝行業將迎來什麼?
    樓市「有變」 木門及家裝行業將迎來什麼?這是中國又一新的、具有震動效應的樓市政策消息。關於「共有產權房」,「京房字」微信平臺於8月3日曾發布消息:「北京新推出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開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將來北京購買型的政策房,將只有共有產權住房這一種。」所謂「共有產權房」,即購買人以低於同區段商品房的價格購買,只持有部分產權。其意義在於,購買者可以用較小的付出,獲得穩定的居所。
  • 下一個十年房地產紅利在房租?
    甚至有人說:下一個十年,房地產行業的紅利在於租賃市場。我認為這一觀點有些過於樂觀。推動房租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暴漲,根本原因是供需出現失衡,供嚴重小於求。每年的這個時間,大學生畢業、求學租房,一時間增加對房屋租賃的需求。大量畢業生湧入一二線城市,需求猛增,但供給一時無法跟上,導致短期的供需矛盾激化。
  • 海南房價暴漲,2020年樓市還會火熱嗎?
    還記得2017年的雄安新去概念這個東西好幾天也就行了,時間一長也就涼了。樓市或許會面臨這2個難題很多朋友只關心買房時機和房價走勢的問題,卻沒有從宏觀的角度考慮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今天這場疫情讓樓市瞬間跌入谷底,用眾創來形容也不為過。雖然現在樓市轉暖了,但整體來看未來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尤其是這兩個方面。
  • 香港樓市美國化,內地樓市德國化,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房子還能不能...
    全世界的房地產發展模式總共可歸納為三種:美國式、新加坡式、德國式。  美國樓市100% 靠市場去推動、調節,政府極少主動幹預;  新加坡樓市的發展,20%靠市場調節,80%靠政府調控;  德國樓市的60%是福利住房,留出40%的市場空間,大部分人都去租房,在房子上賺錢的概率大大降低。  美國模式的核心是市場解決一切。
  • 今年起,樓市將迎來三股「寒流」,銀行行長:要做好過苦日子準備
    可見,未來房價基本已經杜絕了大漲的可能,此外,自2021年起,樓市將迎來「寒潮」。01時間剛來到2021年,樓市就迎來第一股「寒流」: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設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中央會議再提房地產!非常時期,非常信號
    2021年,中國樓市向何處去?01據新華社報導,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發布,再次對房地產定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
  • 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0屆年會盛大開啟
    2004年,「831大限」打開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大門,房地產業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以極強的韌性抵擋住衝擊,但包括房地產在內,很多行業仍然受到不小的影響。這一情況也令從業者更清醒地意識到,房地產不可能脫離各種內外環境而獨善其身,「黑天鵝」的陰影始終存在。2014年和2015年,樓市低迷。
  • 2020年中國樓市經歷了從驟降到恢復性上升的過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從此表述可以看出,除了堅持『房住不炒』之外,政策格外提及到了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尤其是今年包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搶房源現象比較明顯,所以對於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將繼續受關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