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田宏):距離西湖200多米的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上城區浣紗路,一提到這條路,杭州很多老司機都是愁眉苦臉,能避就避。
當「看病難」遇到「停車難」,如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杭州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通過杭州「城市大腦」向基層賦能。
整合停車位資源 動態指引先行
「以前來這裡看病,可能兩小時拿藥出來了,家屬開車還在醫院外圍繞圈沒找到停車位。高峰期時,我們要安排20名保安人員進行交通疏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胡煒回想起曾經的浣紗路感慨道,「如今,醫院門口的浣紗路車輛有序通過,這得益於醫院與杭州『城市大腦』共享資源數據,醫院原本只有120多個停車位,打破信息孤島後,把方圓兩公裡商場內的1000多個停車資源都整合了起來,解決交通堵點,也解決我們的痛點。」
上午9時,正值醫院就診高峰,記者看到浣紗路上的車輛依次有序通過。醫院門前的停車引導屏在實時動態更新,同步向就醫者提供醫院剩餘泊位,以及附近的工聯CC、湖濱銀泰的餘位信息,提示車主「哪裡有停車位」以及「最近停哪裡」,幫助車主在兩三分鐘內尋找到合適的車位。
另一方面,打開支付寶輸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智慧醫院」,在線上掛號預約的市民則可根據出發地及出行方式擇優選擇系統推薦的出行公共運輸或自駕路線,點擊「智慧停車」即可同步停車位信息引導車主找到位置,還可一鍵喚醒高德進行導航,形成就醫從交通服務開始的全鏈條智慧化服務。
作為街區治理重要場景之一的浙一、浙二醫院,目前延誤指數下降了19%,泊位指數上升0.67,三個月導流成功車輛累計78815輛,即上即下車輛日均從3.5萬輛左右提升至5萬輛。
多年來,「排長龍」「停車難」困擾市民就醫「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通過杭州「城市大腦」向基層賦能,切實打通多方壁壘,釋放數字紅利,如今,就醫路上交通有序了、排隊車輛消失了、泊位效率提高了。
精簡流程 看病最多「付一次」
傳統就醫流程在問診、檢查、治療、配藥前都要排隊付費,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記者了解到,市民只需要一部手機和一個健康碼就可完成驗碼進醫院、掛號取號、就診、繳費、醫保結算,無需再攜帶醫保卡、身份證,還減掉了掛號付費、診間處方開單付費、入院預繳金付費流程,待全部就診結束後,每天18時起「舒心就醫」服務系統進行批量代扣,實現基於信用的無感支付,為醫療付費「減環節」、「減時間」,最終達到看病最多「付一次」的目的。
將窗口服務搬運至手機端,「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也是杭州「城市大腦·衛健系統」推廣的重要特色應用場景。有效解決掛號、付費排長隊,平均看病可以節省時間 1 小時以上,「一碼就醫」也讓市民「舒心就醫」;另一方面,醫院收費窗口減少50%,減少人力成本。
為進一步實現指尖上操作,市民能方便門診,杭州衛健、醫保共建杭州市網際網路診療平臺,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智慧雲藥房互聯互通,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優勢和籤約醫生作用。針對慢性病患者要定期複查開藥等情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胡煒介紹:「我們開展線上複診、線上處方和線上醫保結算,每天在線醫生人數200多人,藥品在杭州區域內可實現免費包郵到家,希望患者少跑一次,真正能舒心就醫。」
據悉,杭州市已有303家醫療機構提供「最多付一次」服務,包括市區兩級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年「最多付一次」服務還推廣到了省級醫院和民營醫院,全市舒心就醫服務指數92.74%,累計提供服務4700萬人次。杭州是國內第一個全面實施「最多付一次」的城市,也是受益人數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