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當「看病難」遇到「停車難」,看智慧城市杭州這樣...

2020-12-20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田宏):距離西湖200多米的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上城區浣紗路,一提到這條路,杭州很多老司機都是愁眉苦臉,能避就避。

  當「看病難」遇到「停車難」,如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杭州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通過杭州「城市大腦」向基層賦能。

  整合停車位資源 動態指引先行

  「以前來這裡看病,可能兩小時拿藥出來了,家屬開車還在醫院外圍繞圈沒找到停車位。高峰期時,我們要安排20名保安人員進行交通疏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胡煒回想起曾經的浣紗路感慨道,「如今,醫院門口的浣紗路車輛有序通過,這得益於醫院與杭州『城市大腦』共享資源數據,醫院原本只有120多個停車位,打破信息孤島後,把方圓兩公裡商場內的1000多個停車資源都整合了起來,解決交通堵點,也解決我們的痛點。」

  上午9時,正值醫院就診高峰,記者看到浣紗路上的車輛依次有序通過。醫院門前的停車引導屏在實時動態更新,同步向就醫者提供醫院剩餘泊位,以及附近的工聯CC、湖濱銀泰的餘位信息,提示車主「哪裡有停車位」以及「最近停哪裡」,幫助車主在兩三分鐘內尋找到合適的車位。

  另一方面,打開支付寶輸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智慧醫院」,在線上掛號預約的市民則可根據出發地及出行方式擇優選擇系統推薦的出行公共運輸或自駕路線,點擊「智慧停車」即可同步停車位信息引導車主找到位置,還可一鍵喚醒高德進行導航,形成就醫從交通服務開始的全鏈條智慧化服務。

  作為街區治理重要場景之一的浙一、浙二醫院,目前延誤指數下降了19%,泊位指數上升0.67,三個月導流成功車輛累計78815輛,即上即下車輛日均從3.5萬輛左右提升至5萬輛。

  多年來,「排長龍」「停車難」困擾市民就醫「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通過杭州「城市大腦」向基層賦能,切實打通多方壁壘,釋放數字紅利,如今,就醫路上交通有序了、排隊車輛消失了、泊位效率提高了。

  精簡流程 看病最多「付一次」

  傳統就醫流程在問診、檢查、治療、配藥前都要排隊付費,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記者了解到,市民只需要一部手機和一個健康碼就可完成驗碼進醫院、掛號取號、就診、繳費、醫保結算,無需再攜帶醫保卡、身份證,還減掉了掛號付費、診間處方開單付費、入院預繳金付費流程,待全部就診結束後,每天18時起「舒心就醫」服務系統進行批量代扣,實現基於信用的無感支付,為醫療付費「減環節」、「減時間」,最終達到看病最多「付一次」的目的。

  將窗口服務搬運至手機端,「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也是杭州「城市大腦·衛健系統」推廣的重要特色應用場景。有效解決掛號、付費排長隊,平均看病可以節省時間 1 小時以上,「一碼就醫」也讓市民「舒心就醫」;另一方面,醫院收費窗口減少50%,減少人力成本。

  為進一步實現指尖上操作,市民能方便門診,杭州衛健、醫保共建杭州市網際網路診療平臺,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智慧雲藥房互聯互通,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優勢和籤約醫生作用。針對慢性病患者要定期複查開藥等情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胡煒介紹:「我們開展線上複診、線上處方和線上醫保結算,每天在線醫生人數200多人,藥品在杭州區域內可實現免費包郵到家,希望患者少跑一次,真正能舒心就醫。」

  據悉,杭州市已有303家醫療機構提供「最多付一次」服務,包括市區兩級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年「最多付一次」服務還推廣到了省級醫院和民營醫院,全市舒心就醫服務指數92.74%,累計提供服務4700萬人次。杭州是國內第一個全面實施「最多付一次」的城市,也是受益人數最多的城市。

相關焦點

  • 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人民網杭州10月21日電(汪瑞華)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
  • 破解「停車難」 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
    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群眾停車難問題有了明顯緩解。
  • 創泰·中國好停車梁堅:致力於解決停車難問題
    梁堅:大家辛苦了,我們創泰·中國好停車倡導智慧停車,為了解決2.75億車主停車難的問題,我們目前的技術是採用傳感技術,在全國30多個城市,包括深圳、上海等城市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今天早上正好也在北京這邊已經開始在試點了,即將要鋪開,這是一個好消息。應該來說,我們現在是中國智慧停車第一品牌,我也有幸在下周作為唯一受邀的停車行業代表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做演講,這也是中國好停車的一個好事。
  • 深圳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破解城市「停車難」
    原標題: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車位已滿」,這大概是車主最討厭的詞彙之一了。為破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深圳交警在羅湖區率先試點推行「錯峰共享停車」,讓停車更實惠、更智慧。   據了解,目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353.2萬,備案經營性停車場6400家,全市停車泊位250.8萬。
  • 杭州全面推進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讓城市幸福感「提檔升級」!
    比如去醫院看病,市民抱怨停車難、反覆排隊付費;去商圈購物,停車泊位緊缺,逛街不敢開車;去景區遊玩,排隊等候時間長,進出擁堵不堪;去菜場買菜,環境雜亂無序,菜品質量不一;去車輛年檢,窗口來回跑,審驗效率低……去年,杭州火車東站迎來了一系列「高大上」又「接地氣」的改造:進站自助刷臉,出站換乘地鐵「無縫銜接」,計程車候車時間、排隊人數等信息一目了然……這些溫暖的「細節」,有效提升了市民旅客的出行體驗
  • 智慧停車讓停車不再難 出行更方便
    2020年,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以「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為抓手,為有效解決停車亂、停車難等問題,管城區停管中心把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停車問題落到實處,同各辦事處密切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難攻堅、自我增壓,紮實開展全區停車場管理工作,全面規範停車管理秩序,圓滿的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
  • AI+5G,杭州捷順掀起智慧停車「革命」
    2019年,杭州人口正式邁入千萬大關,那些曾經喊著逃離北上廣的人,蜂擁流入了杭州這座新一線。伴隨經濟、人口的高速發展,杭州市汽車保有量與停車位供求關係的矛盾衝突逐步凸顯,停車難問題成為了遏制杭州城市化進程推進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矛盾,2016年,杭州首創城市大腦,開啟城市數字治理的新徵程。
  • 寧波市推行智慧停車模式緩解「停車難」
    今年來,寧波市城管局聚焦民生實事,積極探索智慧停車新模式,多舉措破解城市「停車難」困境,不斷提升市民群眾停車的便捷度和獲得感。持續挖掘道路停車泊位資源。按照「規範設置、嚴加管理」原則,逐步擴大道路泊位收費區域範圍。
  • 覆蓋停車行業全產業鏈 2020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
    9月17日,記者從2020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簡稱:國際城市停車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智慧城市、智慧停車」為主題的國際城市停車博覽會將於11月5日-7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
  • 市婦幼保健院停車難 看病難、排隊時間長
    群眾代表:大家好,我是市民劉豔,我經常到婦幼保健院看病,說實話,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員態度和醫療水平都是在山東省享有知名度。我們很多年了,我們家都非常信賴它。但是每當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停車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家人,有時候轉半天也找不到停車位。
  • 停車神器ETCP破解城市停車難 通行效率最高能提十倍以上
    原標題:停車神器ETCP破解城市停車難  面對城市停車難的問題,ETCP停車通過「智慧停車」的概念,將眾多孤立的線下停車資源整合到大數據平臺中,再通過大數據運算合理分配車位,為許多出行的市民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
  • 【2020·指尖城市】湖北武漢,讓城市更智慧
    央視網消息(記者 蔡純琳):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近日,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湖北武漢行中,記者先後走進武漢市民之家、武漢市交管局、武昌區百瑞景社區等地,近距離感受到「智慧」概念已滲透到這座城市的各個領域。  無人警局創新非接觸式政務服務
  • 「智慧停車」、新增停車泊位44.8萬個……杭州用「聰明大腦」破解...
    「十三五」期間,市建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擁堵和停車難總體部署,依託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這一常設協調機構,聯合多個部門打出了緩解停車難系列組合拳,推動停車泊位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停車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杭州動靜態交通組織提供了配套設施支撐。
  • 上醫院停車難 浙一浙二及周邊停車看這兒
    浙醫一院與浙醫二院是杭州兩家大醫院,來看病的人多、車多,而且兩家醫院地處杭州市老城區、南北緊挨著,馬市街將兩家醫院南北相連,停車著實是件難事。那麼,周邊該怎麼停車?目前醫院停車位:浙一約380個,浙二約200個。其實,除了醫院自己的泊位外,周邊地區的停車泊位也可以利用起來。
  • 武漢榮獲「全國智慧停車示範城市」
    湖北日報訊(記者黃磊、通訊員朱玉龍)12月7日,由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指導,全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主辦的「5G時代城市道路停車管理智能化發展論壇」在珠海開幕,武漢獲頒全國十大智慧停車示範城市之一。2016年9月,武漢城投停車場公司推出「武漢停車」APP,為市民提供14000餘個路邊泊位和30多個停車場的停車服務,已有80萬車主註冊使用。
  • 徐州:「智慧城市」駛於「智慧停車」,大數據為社會治理...
    近年來,我國居民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而能夠提供的停車位相對不足,停車難問題凸顯。
  • 醫院停車難如何破局
    馮大美/漫畫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 甘霖 停車難是許多城市都存在的「痼疾」,醫院停車難問題尤重昨天下午,由市人大常委會主辦,寶安區人大常委會承辦的人大代表電視問政會就聚焦這樣一個民生難題。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和寶安區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市民代表共聚一堂,圍繞醫院停車難如何破局展開討論。 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羅莉,秘書長石崗出席問政會。
  • 市政協「眾人議事廳」聚焦中心城區停車難 挖掘停車空間 緩解供需...
    為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我市有關部門下了不少功夫。據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在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中深入挖掘城區內街小巷停車資源,利用邊角地劃設停車泊位,以及進行道路微循環、在次要道路增設停車位。從2014年開始,我市住建部門開始統籌全市公共停車場建設計劃,截至目前累計新增停車泊位近萬個。
  • 國內做得好的城市智慧停車公司有哪些?
    據統計,截至2020年目前國內做網際網路+智慧停車的企業已經超過百家,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2016年上到國務院下到地方政府紛紛大力扶持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停車技術和行動支付的技術日益成熟,進入智慧停車的企業也在日益不斷的增加。
  • 關於浙江省城市大腦(智慧城市)應用優秀典型案例評選結果的公示
    城市大腦是加強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為及時總結推廣我省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的好經驗,激勵先進、示範引領,進一步普及城市大腦基本理念,擴大城市大腦影響力,助力全省城市大腦建設與推廣工作,在浙江省經信廳指導下,浙江省信息化發展中心、浙江省智慧城市促進會、浙江在線和天目新聞聯合開展了浙江省城市大腦(智慧城市)應用優秀典型案例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