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之後就一直和媽媽在一起,從來沒有一個人離開家庭,獨自到陌生的環境中學習、交友。所以,當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家長就充滿了擔心,擔心小朋友不適應,擔心他們被欺負……
前幾天,閨蜜告訴我,她發現自己家的小姑娘在幼兒園被別人&34;死死的。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別人說什麼都同意,甚至喜歡跟在別人的身後,別人讓他幹嘛就幹嘛。
有一天,小朋友在一起玩過家家,被人都是小公主、小仙女,只有女兒是&34;,自己差點沒忍住把女兒帶回家,但是仔細看看孩子,好像玩的挺開心的,一點不願意的情緒都沒有。朋友問我這種情況究竟要不要幹涉,究竟是正常情況,還是自家女兒真的被欺負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寶貝只要不在自己的身邊,就變成了&34;,別人讓幹什麼都可以,家長擔心長時間下來,給孩子會變成討好型人格。其實這種想法完全是多餘,至於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表現,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是屬於哪一種&34;,第一種是將自己的想法藏匿起來,或者他們認為別人的想法比自己的更好,所以自願當小跟班。第二種則是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按照別人的想法行動。
如果是第一種家長則完全不用擔心,這正說明寶寶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並且能夠分辨什麼事情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家長應該開心才是。而且,寶寶既然認定別人的想法比自己的好,說明這個孩子的身上一定有自家孩子感興趣的特質,或者是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新鮮特質。在做&34;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家長沒有必要阻止他們,說不定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變成真正的朋友哦。
而如果寶寶是第二種情況,家長就要相應的措施了,尤其是寶寶已經到了唯命是從的地步時,說明寶寶在社交上已經呈現出低自尊人格。他們已經開始否認自己想法,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錯的,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迷失自我,甚至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做出違背法律的事情。
角色扮演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經常和寶寶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每次選擇不同的角色,可以是警察、醫生、消防員,也可以是小偷、壞人,但是側重點要是&34;,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換扮演。比如今天家長是小跟班,明天就是孩子當跟班。
家長在扮演的時候儘可能表現出有主見的樣子,這樣孩子在之後自己的社交中就會有意模仿家長的反應。
適當鼓勵孩子
家長在生活中要學會鼓勵孩子,只有爸爸媽媽表現出對自己的關心和信任,孩子才會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這樣在社交時才會敢於表現自己,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其實孩子願意做&34;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懶。因為小跟班只要聽從別人的指令就可以,完全不用自己動腦筋想。所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做領導者,而這就要求父母在生活中培養他們的責任心。這樣他們才願意勇敢的站出來,願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這樣既能讓他們享受遊戲的樂趣,還能在玩耍中靈活動腦。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點和發展,家長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想法的要求孩子,更不要因為孩子做&34;就看不起他們,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為。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跟者,父母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心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