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教育孩子該怎麼獎勵、怎麼懲罰

2020-08-22 舒蘭心理

先說說獎勵:

孩子刷碗給錢、孩子整理好玩具獎勵冰棍,考了好成績獎名牌鞋。。。這些都是物質獎勵,物質獎勵可以用,但不能經常為之,尤其是想讓孩子一生都具備的素質與習慣。

經常依賴物質性的獎賞,短期會帶來不錯的效果,但長此以往帶來的弊端是:

1、父母物質獎賞孩子,是一種以上對下的姿態,孩子的地位被弱化,並不利於孩子建立自尊感;2、孩子畢竟比較小,又有即時被滿足的渴望,所以容易被一時的物質獎勵所帶引,而不再思考自己本來的想法和態度;3、容易忽略行為本質,不重視這個行為要求本身的意義,而只是當成獲取獎賞的手段。

比如說刷碗,當有一天不給孩子錢了,孩子有可能就沒有了刷碗的積極性,他並沒有體會到為家人服務帶來的成就感。如果沒有考出好成績,禮物就得不到了,孩子就容易受挫自暴自棄。即便考好了,拿到了禮物,孩子也只是高興一陣兒,並不能增強長足的學習動力。

物質獎勵是外在動力,而真正能積發起孩子做事學習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內在動力!說簡單點兒,就是孩子沒有任何物質獎勵的情況下,還樂意幹的那股勁兒。我的一個朋友,是這方面的能手,她的女兒在小學年紀就會做飯,手藝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她說:我就是請教她,我讓她覺得她才是最能幹的。

所以,獎勵不如獎給孩子內在動力!(如何更好的增加孩子的內在動力,後續文章會介紹,歡迎持續關注)

再說說懲罰

懲罰的原則是:讓自然的合理後果來懲罰孩子,不必人為的刻意安排懲罰。比如孩子吃零食不聽勸告,那就要告訴孩子,錯過了午餐,如果你餓了,就沒有食物給你了,只有水果了,還是餓的話,就只能等到晚餐才有食物了。再比如,孩子不聽勸告不穿外套,經歷生病就是對他的懲罰。早上不起床,遲到的孩子會挨老師批評。這些都是自然帶來的懲罰,但我們不必增加額外的、不是直接後果的懲罰。比如,不吃飯,我罰你不能看電視;你遲到,我罰你不許外出玩兒等等,這樣是不恰當的懲罰方式。

不刻意獎賞,也不刻意懲罰,是本文的主旨,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老師的「懲罰權」寫進了法律,孩子該怎麼罰?
    告知她,孩子放學後被留堂了十五分鐘,原因是上課鈴響了後,還一直站在教室中間和同學講小話。 同學老師紛紛提醒,可孩子的話匣子像全自動洗衣服開啟了放水程序,在興頭上不把這波話講完,還關不上了,因此耽誤了五分鐘全班才開始上課。 另一個來自兒子的託管班老師。出的問題是,孩子背書的時候,怎麼都坐不住,非得在課室裡走來走去東摸西摸,影響了別的孩子背誦。
  • 獎勵?還是懲罰?教育孩子還有更好的方式
    >,看名字你可能以為這是一本讓父母變得好玩的書,其實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用充滿關愛的人性化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書。,易媽從焦慮悲觀再到奮力改變,利用自己教育方面的優勢,將家庭幹預的方法運用在孩子身上。情感引導的基本要素:1、了解並尊重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所以情感引導也要因人而異;2、了解孩子的發育階段,以避免設定不切實際或者不適當的目標;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達的任何情感,並把孩子最難管教的時刻看作了解他們的良好機會;4、對孩子的各種情感都要表現出同情和支持;5、
  • 別說你知道該怎麼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你都是怎麼懲罰孩子的?大聲吼他,讓他害怕?打幾下?還是關禁閉?不給吃飯?……有很多報導都說過父母懲罰孩子、虐打孩子的,有的甚至失手導致孩子死亡。有的家長會說:「我打自己的孩子,關你什麼事!」但是更多的家長會說,只是懲罰一下,不會把孩子打的很狠的,都是在孩子身上拍兩下居多。
  •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怎麼用?裡面有技巧
    獎勵和懲罰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兩大法寶。通過獎勵可以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激勵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通過懲罰可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獎勵和懲罰是一種家庭教育的藝術,只要父母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去獎勵和懲罰,教育的效果往往會更佳。接下來,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獎勵和懲罰。
  • 孩子愛罵人該怎麼教育?家長這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確的!
    孩子慢慢的長大,學的話也慢慢多了,竟然學會了罵人,那麼面對愛罵人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吧!孩子罵人的原因1、被情緒所困擾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是通過懲罰孩子來發洩情緒,試圖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懲罰行為來理解自己,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然後選擇罵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教育的無力往往從懲罰和獎勵開始
    在一些小問題上,比如吃飯,睡覺,獎懲教育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一些大事情上,比如入園、學習、寫作業,獎懲教育還有用嗎?不管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這種獎懲教育實際上是大人對孩子的一種操控。
  • 孩子老犯錯,究竟該懲罰還是不懲罰?
    很多家長可能也有著相同的煩惱,加減法在某搜尋引擎搜索「孩子」兩個字就出現了很多條熱搜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孩子不聽話,犯錯,打罵不管用的,該怎麼教育」的求助。孩子犯錯、不聽話的問題困擾著眾多家長,那孩子為什麼老是犯錯呢?
  •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孩子?聰明媽媽用這5個技巧代替!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之前浩浩媽一直對家長們說,不能責罰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犯了難:孩子犯了錯,難道就不管了嗎?孩子有錯不但要指出來,懲罰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只不過,不過懲罰不等於打罵,萬一沒注意,打傷了孩子,自己可能會後悔一輩子,而且還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今天浩浩媽就教你,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 好孩子是誇出來,還是懲罰出來?心理學:把握3個原則,二者皆可
    在跟蹤調查了兩種不同教育的數百個家庭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只要把握好3個原則,無論是習慣於懲罰的家長,還是習慣於獎勵的家長,都能培養出心智健康的優秀孩子。獎勵和懲罰的3個原則首先,心理學是怎麼定義獎勵和懲罰的?
  • 各個年齡段父母該怎麼去「愛」孩子?
    孩子的未來不是掌握在學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應該是這樣的: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需求,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需要什麼樣的「愛」。各個年齡段父母怎麼去「愛」孩子,值得一看!
  • 沒有獎勵,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獎勵孩子最有效?試試用這個方法
    若不改進獎勵的方式,而依舊按照傳統的獎勵方式教育下去,父母遲早要垮,因為他們給不出無限擴大的獎勵;孩子也遲早要垮,因為他們的欲望被一步步撐大。那麼用什麼樣的獎勵方式來獎勵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研究表明,能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的獎勵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 表情包:女朋友做錯了事,該怎麼懲罰她?
    」喜歡表情包的朋友,請關注我吧,你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獎勵!!
  • 瑞君專欄 | 獎勵和懲罰,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最慣常使用的就是這兩個方法了,但是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獎勵和懲罰對孩子成長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去年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幼兒教師在上示範課時,班上的一個小孩子把直飲水的水桶推倒後滾著玩,老師採取的方法是把孩子叫到一旁,給了他三塊糖,讓他去推著玩;過了一會兒再把他叫過來,給了他兩塊糖,然後讓他繼續去玩水桶;幾分鐘後,老師又給了他一塊糖。之後,老師沒有再給孩子糖,孩子也不再玩水桶了。
  • 家長的糾結:如果「不懲罰」孩子,又該如何改正犯錯誤的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在2~3歲時最容易出現撒謊行為。那麼,身為父母我們要不要教訓孩子呢?是不是要懲罰孩子?大部分父母對於懲罰孩子都是糾結的,因為不想傷害孩子又要讓孩子受到警惕,這很難。要不要懲罰孩子這件事,家長們這幾點了解了,便能明白。李老師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現在的學校教學。剛剛畢業的她,飽含熱情,投入了教育事業,卻屢屢碰壁。
  • 教育孩子,懲罰不可缺席
    表妹又給我打電話,吐槽孩子的教育問題。他的孩子已經上大班了,兩口子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常常頭疼。表妹生的是個男孩,長的清清秀秀,也非常聰明,性格活潑可愛,是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小孩。可是隨著漸漸長大,也添了不少讓人著急的毛病:挑食、磨嘰、任性、沒有規則意識,喜歡和大人討價還價等等。用表妹兩口子的話來說,就是越來越不好管,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的,常常讓大人既尷尬又為難。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那麼問題來了:好孩子到底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看完上面兩個案例,很多家長就更疑惑了,到底哪種做法才是對的?在跟蹤調查了兩種不同教育的數百個家庭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只要把握好3個原則,無論是習慣於懲罰的家長,還是習慣於獎勵的家長,都能培養出心智健康的優秀孩子。
  • 【孩子不聽話了該怎麼辦】七種有效懲罰,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濰坊市中小學一站式全優教育品牌機構!  特別注意:也有人嘗試過對於3到6歲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張紙上畫3個笑臉,然後把它貼在牆上顯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夠經常看見的地方。當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為,就在一個笑臉上畫個『X』,並且在下面寫明他的不良行為是什麼。如果所有的笑臉上都畫了叉,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他的一個最愛。一些父母嘗試這種做法後,驚奇地發現在笑臉上畫叉,對孩子來說效果太強大了。
  • 家庭教育中如何用獎勵與懲罰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教育要以正向、鼓勵為主,而孩子爸爸卻以嚴格要求、必須懲罰,我們兩個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意見分歧。今天學習了早教知識,也算是給我自己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我分享給大家~經常能看到焦慮家長的提問,比如:熊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學點什麼都堅持不下來,就喜歡惡作劇還屢教不改,怎麼辦?這樣的煩惱,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太熟悉了?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許多父母懲罰犯錯的孩子,無非是想讓孩子實現自己自我學習和自己的目標。但是,懲罰不僅不會讓孩子減少不良行為,反而強化了不良行為。把孩子關在小黑屋裡看恐怖片不僅無效,而且還顯示出懲罰者冷血的一面。西班牙權威神經心理學家阿爾瓦羅.畢爾巴鄂在《孩子的大腦:智商與情商的真相》(以下簡稱《孩子的大腦》)裡明確指出,懲罰會帶來三種負面的結果:第1種負面結果,就是教會孩子把懲罰他人作為一種有效的關係形式。
  • 孩子撒謊了,聰明的家長該怎麼引導
    孩子撒謊了,聰明的家長該怎麼引導 2020-05-20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