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教育要以正向、鼓勵為主,而孩子爸爸卻以嚴格要求、必須懲罰,我們兩個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今天學習了早教知識,也算是給我自己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我分享給大家~
經常能看到焦慮家長的提問,比如:熊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學點什麼都堅持不下來,就喜歡惡作劇還屢教不改,怎麼辦?
這樣的煩惱,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太熟悉了?
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有熱心的「過來人」向你支招:「小紅花」可是個好東西,特別靈驗。
有沒有中槍,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家裡還有小紅花的牆。
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但要知道,教育是一項細水長流的艱巨事業,只著眼於一時的效果很可能會忽視孩子長期的成長。
但是我已經發現了,效果有時並不能達到預期,孩子可能是為了獎勵而去做一件事。
在幾十年前,教育和心理學領域普遍是支持使用獎勵的。
從70年代開,以德西為代表的心理學家通過一系列實驗開始質疑獎勵的有效性,並以一篇對過去三十年128項審慎的實驗調查研究為結尾,從此將這份爭議一錘定音。
通俗地講,內在動力是指做事僅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外在動力是為了獲取除此事之外的好處。
例如,如果一個孩子讀書,是因為自己喜歡,享受閱讀的樂趣,那就是內在動力;如果讀書是為了媽媽可以獎勵一頓大餐,那麼這是外在動力在起作用。
我們都希望孩子做事是從內在動力出發的,因為這樣的行為更加持久和穩定。
德西等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外部激勵,不僅不會幫助孩子形成內在動力,還會明顯地削弱它!
這裡所說的外部激勵,不僅限於我們常說的物質獎勵,還包括介於精神和物質之間的獎勵,甚至是部分的口頭誇獎。
德西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機抽調了一些學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所有學生在解題時都沒有獎勵。
進入第二階段,學生被分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難題後,就得到1美元的獎勵,而對照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解題。
第三階段,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學生是否仍在休息時做題,作為判斷學生對解題興趣的指標。
結果發現,無獎勵組的學生會比獎勵組的學生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去解題。
也就是說獎勵組對解題的興趣反而衰減得快,而無獎勵組卻仍然對解題保持了較大的興趣。
後來很多相關的實驗都得出了一樣的結論,當人們正在做一件對他來說有一定樂趣的事情時,給他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他的內在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的一件事,不斷誇獎或者獎勵,反而會讓孩子不喜歡做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也許聽過,一群孩子總去一個老人家附近打鬧,吵得老人無法休息,怎麼勸阻都沒辦法。
後來,這位老人想了個主意,告訴孩子們他很歡迎他們的到來,並且承諾他們每來一次,就會給他們1塊錢。
過了幾天,變成了五毛錢,又過了幾天,就不給了。這群孩子拿不到獎勵,漸漸地都不來了。
看看,外部激勵對內在動機的削弱有多麼強大!一件孩子們本來純粹以熱愛為目的去做的事情,就這樣被獎勵毀了。
而且德西派的心理學家認為,即使讓孩子完成「無聊的」、「沒有內在興趣」的任務時,依然不要採用外部獎勵。
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無從得知孩子會在何時逐漸產生內在的興趣,而使用獎勵,幾乎會損壞這種轉變發生的可能性。
你一定會問,如果孩子就是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怎麼辦?
德西提供了一個最明顯有效的方法:「給與自主性」,用三步法就能解決:
第一步,坦誠地承認這件事情確實無聊、或者看起來沒意思。其實就是共情。
第二步,和孩子聊聊做這件事長期的意義。
第三步,在具體怎麼完成這件事情上,儘可能地給孩子一些自主權。
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小朋友培養閱讀的好習慣,與其搞一個小紅花板,或者承諾一個大玩具,不如跟孩子這樣聊天:
「我知道你覺得每天要看半個小時書很費勁,不如看動畫片那麼簡單輕鬆,但是你要知道,讀書能給你更多的知識,而且書裡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當你讀多了,會發現他們能帶領你去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這樣吧,咱們約定一下,這半個小時內,你要看什麼書,完全由你自己決定!
(或者我們可以每個月去書店一次,你可以自由挑選任何你喜歡的書,怎麼樣?或者你來挑選一個你喜歡的閱讀燈/椅子?或者你來定每次讀多長時間等等)。」
這種自主性能產生的動力是非常強大的,最終我們希望孩子獲得自主的掌控感。
當然不是的。
實驗證明,當這種獎勵是驚喜的時候,對孩子而言,是沒有負面作用的。
比如,如果你某一天突然帶回一個小汽車,告訴孩子,這是由於之前他這個月每天吃飯時間比一個月以前縮短了很多,這對孩子就是一個正面鼓勵。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預先告知的獎勵,那就走回老路子了,會對孩子的內在動機有害而無利。
對各種教育方法,很多家長判斷的標準就是靈不靈,按照某種方法做了,孩子依然不聽話,那麼這種方法就沒用,這是聽到過最多的家長反饋了。
但是,教育孩子並不是為孩子尋找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外在獎勵方法的流行,最根本的原因莫過於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教育孩子中,要抗拒那些短視的做法,是需要定力的。
另外,我覺得這種方法對於公司裡員工的管理也是可以的,偶爾來點不知道的獎勵,刺激員工工作積極性,從心理學上講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