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2020-12-22 天哥談歷史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14萬華工遠涉重洋

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歐洲大打出手,第一世界亂成一鍋粥。而此時,遠在東方的中國卻沒有袖手旁觀,北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支持,於是決定幫助英法俄等國,一起對抗德國、土耳其和奧匈帝國。

不能說北洋政府這個決策是錯誤的吧,但是當時中國的確自身難保了。因為日本在那段時間裡,對中國進行各種壓榨,21條也是讓中國人民恨透了日本人。

為了提高國際影響力,北洋政府再三考慮,還是決定派遣一批中國勞工去歐洲戰場幫忙。雖然是去幫忙,但中國勞工只是起到戰場輔助作用,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和同盟國幹。但是,這14萬勞工卻是命途多舛,他們雖沒有上戰場,卻仍在歐洲的土地上流血流汗。

其實,這些中國勞工,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北洋政府"騙去"歐洲的。當時因為中國的經濟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差,於是,北洋政府就公開向社會招工,想篩選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青年遠赴歐洲工作。

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是沒有工作的,憑著對未來生活的崇敬,以及對國家的滿腔熱血,許多人就報名了。

當時《招工合同》上也寫了,只要做了歐洲勞工,就可以每人每月拿到12塊大洋的工資,並且出壯丁的家庭也能領到10塊錢的補貼。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12塊錢大洋可是許多年一年的工資。作為平民百姓,怎能對這種誘惑不動心呢?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傳入,許多年輕人都想去歐洲看一看,他們的國家是否有宣傳中的那麼好。

於是,就抱著對未來美好的崇敬,這些人便開始遠赴歐洲了。但是,真正去歐洲之後,他們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想去歐洲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只有通過體檢合格,身強力壯的人才能留下來,好不容易留了下來,還要遠涉重洋地前往歐洲。

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就水土不服,死在了路上。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也是英法等國為了節約成本,選擇最簡陋最破舊的船作為中國勞工的運輸船。而且,英國方面為了避開加拿大徵收徵稅,還選擇了一條比較遙遠的道路前往歐洲。

華工的悲慘命運

而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當中國勞工們遠涉重洋,來到歐洲的時候,卻發現那地方根本沒有他們宣傳的那麼好!首先,他們來到的地方不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而是歐洲戰場!要知道,戰場之上可是沒什麼好條件的。漫天都是煙塵和黃沙,時不時的還有幾顆炮彈飛過來,許多中國勞工剛一過去就後悔了,可是異國他鄉,他們根本沒錢坐船回來。

而且,即使他們有錢回來,那些管理他們的洋人也是不會同意的。於是,華工們就只好在那裡將就的安將就地來。在歐洲,中國勞工們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語言不通。因為大多數勞工都是沒什麼文化的,對外語更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身邊沒有翻譯,老外下達了某個命令,華工們根本就聽不懂。於是,這些人又會遭到監工們的毒打。

即使這樣,華工仍然任勞任怨,在戰場上做牛做馬。華工經常在戰壕中活動,為協約國修建工事,搬運武器,甚至有時候還要替他們打仗!在戰事吃緊的時候,德國人衝了上來,英國人率先逃跑,然而,華工們卻要咬著牙和德國人作戰。而華工又不會使用武器,只能被德國人的槍炮射死!

當然,這種情況還不算多。大多數華工都是在為同盟國挖戰壕、搬武器和掩埋屍體。他們一天之中,至少是有10個小時在工作,而且生活條件極差,基本上都是風餐露宿的。在食物緊張的時候,同盟國也不會首先考慮到這些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他們會將食物全部交給英法軍官。

而英法軍官往往只會將一些剩飯剩菜留給華工,在糧食緊缺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拿生土豆濫竽充數,讓華工們自己去煮!

而洋人們之前承諾過的工資,也是遲遲不兌現。所以,這些華工們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盼著戰爭早點結束,回到祖國。

戰後的不公平

戰爭一打就是8年,結果協約國獲勝了,於是,當這些華工們興高採烈的去提出回國時,卻遭到了協約國的拒絕。原來,協約國獲勝之後,開始狂歡,而戰後的一些處理事宜,都交給了華工去做。清理戰場、掩埋屍體、戰後重建……

這些都是沒什麼報酬的,但卻交給了華工去做。直到1919年,這些華工才陸續的被送回中國。

然而,華工出發的時候有14萬人,真正回到祖國的,卻只有10萬。3萬多人死在了歐洲。不過,還有3000多人因為長時間待在歐洲,和法國姑娘有了感情。當法國姑娘看到這些勤勞肯幹,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時,主動的向他們示好,最終,這3000多人成為了法國人的上門女婿。

正所謂國弱被人欺,華工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一戰的勝利,但是,戰後的種種待遇,卻讓人寒心!再者,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列強仍然在不斷損害中國的權益。這與北洋政府想的完全不一樣!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

相關焦點

  • 一戰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14萬勞工,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從1916年開始,在北洋政府的默許下,英法兩國開始在中國招募勞工。1917年,北洋政府對德奧宣戰後,作為中國參戰的主要方式,大量勞工開始被公開招募,並派遣至歐洲。由於主要的招募地為山東,因此,這14萬勞工主要為山東人。
  • 一戰時,十幾萬勞工被騙去歐洲,誰知等待他們的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以工代兵」,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勞工海外輸出公司」。以勞工招募的名義,在中國大地上招募青壯。並籤訂了3-5年的勞工協議,表示到期就可以歸國。中國的青年們並不知道這只是北洋政府以及協約國耍的一個把戲,他們誤以為自己真的只是過去當工人的。
  • 一戰結束百年︱為英國服役的十萬中國勞工
    中國軍隊並沒有集結到歐洲前線作戰,但大約有14萬中國勞工被英法兩國招募,遠赴重洋來到歐洲,為協約國提供與軍事相關的後勤事務。其中,英國孤懸海外,成為了協約國的大後方,更是招募了近10萬工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給英國社會和歷史轉向帶來的衝擊可能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大。
  • 一戰中國派14萬勞工去歐洲,他們幫英法打贏了戰爭,卻沒人記得
    眾所周知,中國是二戰的主要參戰國,而且還是主戰場之一。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我們付出了三千五百多萬人的傷亡,損傷人數達到二戰總傷亡人數的一半。多數人以為,這是中國唯一參戰的一次世界級大戰,卻鮮有人知,其實在一戰的時候,中國也曾參戰過,只不過當時派遣的不是正規軍隊,而是中國勞工。說到勞工,大家估計覺得他們就是去幹點體力活,用勞力換取報酬。但事實上,在一戰時期,中國派遣到歐洲的勞工,是切實參加了戰爭的。
  • 侵華日軍在中國擄掠4萬勞工,死亡6830人,倖存者死不瞑目
    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東三省擄掠了大量的中國勞工,送往日本的勞工有4萬多人。這批勞工在日本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死亡6830人,倖存者回國後死不瞑目。1:日本擄掠勞工在近代,殖民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經之路,而殖民必然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傷害。
  •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
  • 一戰14萬赴歐的中國勞工,三千人留法國婚配生活,死後墓碑朝東
    遠渡歐洲的民工在1914年的時候,一戰爆發,當時北洋政府為了遏制日本在華的侵佔勢力,對於英國、法國以及俄國等協約國實施援助。因為當時正好趕上英、法、俄等國家戰事緊張,勞動力不足,於是中國派遣了數量龐大的年輕勞工前往歐洲戰場。
  • 16萬「工具人」的悲慘人生,中國勞工在歐洲的非人待遇
    1917年8月12日,在英軍的監管下,中國勞工在裝燕麥袋中國勞工為什麼被運到遙遠的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國加入協約國陣營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直到1917年3月才中斷了和德國的外交關係,而且這還是在德國U-65號潛艇擊沉了一艘運輸中國勞工的法國客輪後才發生的。
  • 歐羅巴的異鄉人:一戰西線上的中國勞工
    他們在病假期間還可以獲得每天50生丁的病假工資,最長不超過6周。從放假情況上看,英僱華工和法僱華工都享有每周1天的法定假期,但法僱勞工除了法國節假日之外,在中國節假日時也可以放假。無論英法勞工,按合同規定當出現死亡或永久性傷殘時,還需要支付給他們的家人150鷹元。
  • 華工在歐洲:「非常好的勞工,最好的士兵」
    英國人則依靠其在山東威海衛的租借地,利用教會網絡,悄悄地在山東和河北兩省招募中國人。這些招募計劃一開始都是半官方的,但1917年中國宣布參戰後,開始轉由中國政府勞工部組織勞工輸出。從1916年5月,到一戰結束的1918年11月,一共有14萬華工遠涉重洋,來到戰火紛飛的歐洲。畢粹德和朱桂生只是其中的兩個。
  • 大同煤礦萬人坑有多殘忍?日軍以人換煤屍體無數,倖存者至今後怕
    眾所周知,日本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追溯到唐朝,日本就開始派人來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等等,甚至有些中日的專家學者研究認為日本人是我國秦朝徐福的後代。然而,日本卻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在中國腐朽落後的時候,日本便趁機侵略中國,殘忍的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犯下了無數罄竹難書的罪行。南京大屠殺,731活人細菌實驗,三光政策等等數不勝數。小編今天所要和大家細談的也是日軍當年在中國大地上做過的一項殘忍罪行:大同煤礦萬人坑,那是一段塵封多年故地卻依舊屍骨累累的歷史。
  • 鮮為人知的華工「一戰」故事
    一戰期間,有14萬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去往歐洲前線,承擔了最艱苦、最繁重的戰勤任務,1917年中國政府宣布參戰後,華工被直接派往前線。一戰華工用鮮血和生命為中國取得戰勝國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對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現代海外華人社會的成長,其作用都不容忽視。然而,善良樸實的中國勞工在為協約國流血流汗之時,卻遭到了英法軍殘忍的虐待。】
  • 歐洲舉行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活動,少女用中文朗讀勞工信件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各色人種混在一起,互相握手,時或唱歌,時或歡呼……其情不自禁之快樂,自非言語所可形容此種種狂歡之狀也。」11日的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儀式上,一名出生於21世紀的少女,用中文朗讀了時年23歲中國勞工在停戰當天寫下的句子,一瞬間夢回百年。
  • 「兒子,我不同意你做上門女婿,太丟人」「丟人總比打光棍要好」
    下面這位大齡剩男之所以會多了個離婚男人的標籤,就是因為他之前對待婚姻太著急,就像是發瘋了一樣,突然就迫不及待想結婚,然後毛手毛腳入贅到女方家做上門女婿了,直到離婚了才明白,自己不該對婚姻太盲目。尤其是大病小病不斷的時候,一個人在家悽悽慘慘,連有個人照顧他都沒有。雖然我爸媽經常會看望他,但這改變不了他活得悽涼的事實。這樣的狀態並沒有維持多久,他就去世了,可以說最後死都死得很悽涼。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一想到自己那麼大歲數還沒結婚,還沒有老婆孩子,就隱隱為自己的將來擔憂,怕自己走上我大伯父的老路。
  • 在法國做勞工的十幾萬中國男性,他們娶法國女子還被奉為英雄
    早在民國時期還是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北洋政府時期就有這麼一批被招募去歐洲的勞工,而招聘他們的國家是法國。因為法國發家比較早,所以法國人生育率較低。經過兩場世界大戰的洗禮法國的人口數量更是大減,這也導致法國在移民問題的處理上更加寬鬆。為了政治正確,法國在一些選舉投票上不區分地區人種。而在這段時間被招募過去的這批勞工也坐上了一列紅利快車,當時的法國剛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
  • 中國邊境海拉爾要塞:數十萬勞工唯一倖存者
    海拉爾要塞博物館通往地下坑道的途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展廳,透過玻璃地板下擺著一層白骨,這個白骨就是當年修河南臺陣地勞工的屍骸。這個是陣地因為要保密,最核心的部分首先用中國戰俘,但是這麼大規模,4700公裡長的要塞,去哪找那麼多戰俘?
  • 潛逃29年的上門女婿被抓:現實版張東升,上門女婿真的難當嗎?
    其入贅女婿出逃,成為重要嫌疑人。近日,這位上門女婿被抓,他說:丈人叫我離婚,我不離,他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看過《隱秘的角落》這部電視劇的,是不是第一時間想到那個「老實人」張東升?當初為了愛背井離鄉,到妻子城市發展的張東升跟上門女婿沒什麼區別。當妻子提出離婚時,他寄希望於嶽父母能夠勸說女兒。
  • 我媽招了個上門女婿,平時很護著老公!
    我媽招了個上門女婿,平時很護著老公! 1.今天看到有一位大媽摔倒了,之後剛要去扶一個大爺,就把我攔住了,卻不讓我過去。我目瞪口呆的看了一下大爺,大爺跟我說他要去把大媽扶起來。我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是想要英雄救美呀。有兩步轉過頭來跟我說,萬一訛上我怎麼辦?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挖煤,誰知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一戰時期,事實上當時英法是要求中國派軍隊的,實際上中國後期也組建了參戰軍,但是還沒訓練完歐戰就結束了,而且由於後期美國參戰,英法對中國派軍隊也沒那麼急迫了,畢竟在英法眼裡中國軍隊最多是三流的,戰鬥力不強,而且中國派軍隊英法是要提供裝備的。
  • 潛龍之殤:一向歧視中國人的歐洲人,首次對中國人有了全新認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和中國籤署協議,中國向歐洲戰場派送中國勞工。14萬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園的中國勞工奔赴歐洲戰場,於是參加了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圖為華工合影  這支「中國勞工部隊」中有90000人來自山東省濰坊、威海、青島附近的鄉村,他們從威海港、青島港乘船出發,歷經太平洋的漫長漂泊。圖為清洗坦克的華工這些華工踏上歐洲之前到達加拿大的溫哥華,他們秘密停留幾天之後,加拿大政府用封罐式火車秘密運送穿越北美大陸,車輪下的鐵路也是由中國勞工部隊的華工同胞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