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14萬華工遠涉重洋
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歐洲大打出手,第一世界亂成一鍋粥。而此時,遠在東方的中國卻沒有袖手旁觀,北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支持,於是決定幫助英法俄等國,一起對抗德國、土耳其和奧匈帝國。
不能說北洋政府這個決策是錯誤的吧,但是當時中國的確自身難保了。因為日本在那段時間裡,對中國進行各種壓榨,21條也是讓中國人民恨透了日本人。
為了提高國際影響力,北洋政府再三考慮,還是決定派遣一批中國勞工去歐洲戰場幫忙。雖然是去幫忙,但中國勞工只是起到戰場輔助作用,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和同盟國幹。但是,這14萬勞工卻是命途多舛,他們雖沒有上戰場,卻仍在歐洲的土地上流血流汗。
其實,這些中國勞工,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北洋政府"騙去"歐洲的。當時因為中國的經濟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差,於是,北洋政府就公開向社會招工,想篩選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青年遠赴歐洲工作。
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是沒有工作的,憑著對未來生活的崇敬,以及對國家的滿腔熱血,許多人就報名了。
當時《招工合同》上也寫了,只要做了歐洲勞工,就可以每人每月拿到12塊大洋的工資,並且出壯丁的家庭也能領到10塊錢的補貼。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12塊錢大洋可是許多年一年的工資。作為平民百姓,怎能對這種誘惑不動心呢?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傳入,許多年輕人都想去歐洲看一看,他們的國家是否有宣傳中的那麼好。
於是,就抱著對未來美好的崇敬,這些人便開始遠赴歐洲了。但是,真正去歐洲之後,他們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想去歐洲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只有通過體檢合格,身強力壯的人才能留下來,好不容易留了下來,還要遠涉重洋地前往歐洲。
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就水土不服,死在了路上。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也是英法等國為了節約成本,選擇最簡陋最破舊的船作為中國勞工的運輸船。而且,英國方面為了避開加拿大徵收徵稅,還選擇了一條比較遙遠的道路前往歐洲。
華工的悲慘命運
而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當中國勞工們遠涉重洋,來到歐洲的時候,卻發現那地方根本沒有他們宣傳的那麼好!首先,他們來到的地方不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而是歐洲戰場!要知道,戰場之上可是沒什麼好條件的。漫天都是煙塵和黃沙,時不時的還有幾顆炮彈飛過來,許多中國勞工剛一過去就後悔了,可是異國他鄉,他們根本沒錢坐船回來。
而且,即使他們有錢回來,那些管理他們的洋人也是不會同意的。於是,華工們就只好在那裡將就的安將就地來。在歐洲,中國勞工們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語言不通。因為大多數勞工都是沒什麼文化的,對外語更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身邊沒有翻譯,老外下達了某個命令,華工們根本就聽不懂。於是,這些人又會遭到監工們的毒打。
即使這樣,華工仍然任勞任怨,在戰場上做牛做馬。華工經常在戰壕中活動,為協約國修建工事,搬運武器,甚至有時候還要替他們打仗!在戰事吃緊的時候,德國人衝了上來,英國人率先逃跑,然而,華工們卻要咬著牙和德國人作戰。而華工又不會使用武器,只能被德國人的槍炮射死!
當然,這種情況還不算多。大多數華工都是在為同盟國挖戰壕、搬武器和掩埋屍體。他們一天之中,至少是有10個小時在工作,而且生活條件極差,基本上都是風餐露宿的。在食物緊張的時候,同盟國也不會首先考慮到這些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他們會將食物全部交給英法軍官。
而英法軍官往往只會將一些剩飯剩菜留給華工,在糧食緊缺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拿生土豆濫竽充數,讓華工們自己去煮!
而洋人們之前承諾過的工資,也是遲遲不兌現。所以,這些華工們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盼著戰爭早點結束,回到祖國。
戰後的不公平
戰爭一打就是8年,結果協約國獲勝了,於是,當這些華工們興高採烈的去提出回國時,卻遭到了協約國的拒絕。原來,協約國獲勝之後,開始狂歡,而戰後的一些處理事宜,都交給了華工去做。清理戰場、掩埋屍體、戰後重建……
這些都是沒什麼報酬的,但卻交給了華工去做。直到1919年,這些華工才陸續的被送回中國。
然而,華工出發的時候有14萬人,真正回到祖國的,卻只有10萬。3萬多人死在了歐洲。不過,還有3000多人因為長時間待在歐洲,和法國姑娘有了感情。當法國姑娘看到這些勤勞肯幹,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時,主動的向他們示好,最終,這3000多人成為了法國人的上門女婿。
正所謂國弱被人欺,華工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一戰的勝利,但是,戰後的種種待遇,卻讓人寒心!再者,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列強仍然在不斷損害中國的權益。這與北洋政府想的完全不一樣!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