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是屬於一種草食性動物,現存有兩個亞種:家馬和普氏野馬。馬自從被人類馴養以來,一直經歷著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和運動娛樂等多個階段的過程。
農業生產上:馬與騾子,牛並稱「農業三大將」,主要用於耕田和糧食的運送。
交通運輸上:最早的遊牧居民開始騎乘,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馬會和車一起合用為「馬車」。
軍事上:馬作為一種重要的戰鬥武器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信息傳遞方面,有著傳達政令,遞送軍情的作用。
藝術上:我們的先人也呈現了很多有關馬的作品,例如徐悲鴻的奔馬圖。
現在的馬多是被用於在休閒娛樂等方面,比如騎馬術。由此可見馬是人類最好的搭檔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
馬為什麼要釘馬掌呢?
大家通過日常的觀察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被馴養過的馬蹄大部分都是有釘過馬掌的,而野生的馬卻沒有釘過馬掌,同是馬,為什麼兩者之間卻有很大的區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馬蹄和人類的手指甲一樣都是不斷生長的,如果過長的話,都會造成日常的活動的不適。人類會定期地修剪自己的指甲,馬同樣也是需要定期地維護自身的蹄子。馬蹄子如果不及時維護的話,隨著蹄子變得越來越長很容易劈開。而且腳趾內部也會藏有大量的細菌,這些都會影響馬的行動與健康。
釘馬掌是什麼?
釘馬掌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它是一個技術活,嚴格的考驗著師傅的熟練以及拿捏程度。
在釘馬掌之前會先清理一下馬蹄表面,然後把馬蹄的底部給磨平,之後在馬蹄上釘幾個釘子,釘到普通的角質馬蹄處,這樣馬就不會產生疼痛感。如果技術不高超的師傅不慎再往裡釘的話就會觸及到馬蹄的活體角質,這時馬就會感應到疼痛。所以釘馬掌的工作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人就可以承接的。
託物
被馴養的馬多被用於騎乘或者貨物的運載。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西遊記》中的白龍馬一樣,不僅要馱著唐三藏長途跋涉一路西行,而且還要承擔師徒4人的行李包袱。
當馬負重前行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時,隨著行走的距離越來越遠,馬蹄與地面間的摩擦也會變得越來越大。如果沒有釘馬掌的話,可想而知會給裸體的馬蹄帶來多大的傷害。因此人們為了保護馬蹄免受傷害,就決定給馬蹄的四肢上個漂亮的「鞋」,從此馬蹄有了一層保護,就不容易被侵蝕。
野生的馬就大大不同,它們無拘無束地奔跑在大草原上,沒有人能夠限制它們,其身上更是不用背負沉重的東西,這樣馬蹄就很少因承重而造成損傷,因此野生的馬沒必要釘馬掌。
活動
我們看到被馴養的馬經常被人們禁錮在馬圈中,一天活動的範圍十分的有限,這樣往往會造成馬蹄生長的速度大於自身磨損的程度。為了維持馬的日常生活,人們就會定期給它們修剪馬蹄。
然而野馬就大不相同,它們生活的區域是在廣闊無垠的野外,人煙稀少。它們不會定在一個場所駐足,為了生存,它們往往通過不停地移動來尋找合適的水源或食糧。生活在野外,其危險係數也是極高的,其它物種時刻都在窺視著它們的生命,等待合適的時機予以殘殺,所以馬時刻保持著警惕性,一旦遇到天敵,迅速地通過不斷的奔跑來躲過追殺。在奔跑的過程中自身的馬蹄就會進行不斷地磨損,漸漸地就不至於過長而影響日常的活動。
如果人們也給野馬釘上馬掌的話,或許會拖累野馬的逃跑速度,因而成為天敵的「盤中餐」。
總結
馬作為人類最好的搭檔之一,深受人們的愛惜。自馬被人類馴養以來,就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會利用它來進行耕田,託物,運輸等。
隨著工作力度的加大,被馴養的裸體馬蹄很容易遭受傷害,因此人們為延長馬的使用率,多為它們的馬蹄安裝」鞋子「。雖然釘馬掌的過程看起來是殘忍的,但是安裝馬掌後是不容易受傷的。
而野馬的生活是不受人們指使的,它們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大草原上,馬蹄承受的傷害較小,再加上自身不斷的奔跑來磨損蹄子,所以野馬就不用安裝馬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