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為何能通過圖靈測試?

2020-12-20 經濟日報

「小薇」是誰?她是個機器人,而且會作詩。

你站在它面前說「向日葵」,它立馬會向你展示出梵谷《向日葵》的畫作。2017年,由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小薇」作為中國第一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作詩機器人,入選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節目。

圖靈測試是被譽為電腦科學之父的英國數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試驗。圖靈認為,如果人們與電腦進行文字對話後,人無法判定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那就證明電腦會「思考」。在業界,機器人很難通過圖靈測試。

創新,並且堅持具有前瞻性的創新,是中科匯聯安身立命的發展理念。

今年初,中科匯聯又迎來兩件喜事:該公司成功中標百信銀行智能客服系統第2期項目,額度達兩百萬;此外,武漢江岸區籤約了中科匯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

中科匯聯這家於1999年在北京中關村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為用戶提供3C(Content內容管理、Communion人機交流、Commerce商業決策)for 3C的軟硬體產品與服務;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聲紋識別、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研發,20年來已為國內外30000+企業、金融、航旅、政府、呼叫中心等機構提供智能產品與服務,其中,累計服務大型機構4000家。該公司用「AI+戰略」已將線上線下全部打通,在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通訊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基礎上實現了從全渠道到全域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轉變,是目前中國首家實現全域智能管理的企業。2018年收入1億元以上,同比2017年增長15%,特別是人工智慧行業收入大幅增長。

然而,作為一家民營高科技中小企業,20年來中科匯聯的發展也是幾經波折。創始人遊世學回憶說,「創立中科匯聯之前,我就做了一個AI英語教學光碟,這款光碟根據口語語義打分,在當時賣得非常火爆。1999年創立中科匯聯,主要做企業級的多媒體平臺,也是中國第一個SaaS平臺。2000年,我找到高盛尋求融資,當時國內投資機構很少,在合同條款談攏收尾之際,2001年年初的納斯達克大崩盤,讓這起投資『胎死腹中』。」在公司資金鍊中斷的最後時刻,身為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遊世學的褲兜裡僅剩下90塊錢,一度團隊只能依賴自身的技術接點私活兒養活自己。

2011年,在經歷了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面對著逐漸升溫的AI技術,遊世學決定轉型。他開始搜集國內外客服機器人公司的資料,分析其技術和商業模式。2012年,中科匯聯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三所高校成立聯合實驗室,結合三所高校頂尖的語音、語義、語言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進行智能客服機器人開發。「這些聯合實驗室為公司儲備了最頂尖的人才,在技術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立以來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了營收的20%至30%。所以,在2016年人工智慧火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六年時間。」遊世學說。

記者在中科匯聯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公司看到,「愛客服」機器人分為實體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以服務於銀行的機器人為例,實體機器人可以替代大堂經理提供客戶諮詢服務,可以完全取代辦事窗口,辦理開通帳戶、信息更改、業務諮詢等高頻業務,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虛擬機器人可以服務於銀行的在線客服系統中,輔助人工做客戶服務,一些重複性的問題、規律性的問題由機器人回答,複雜問題再轉到人工回答。除此之外還可以輔助人工做在線客服的質檢,降低質檢的成本。「早在2015年,愛客服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年之後,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這項新業務給我們公司帶來了1500多萬的營收,同比增長5倍。而自愛客服機器人推出以來,已經有3萬多家企業註冊接入服務。」遊世學說。

採訪中,遊世學表示,是轉型發展和不斷的創新使得中科匯聯在過去20年的多次技術浪潮中一次又一次活了下來。「AI只是和人不同的物種,未來它是第一生產力,它可以幫助甚至超越人類去完成很多事情。」為此,中科匯聯正在加快推進AI+發展戰略,結合《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的國家戰略,以及人工智慧大腦的核心技術為目標,實現傳統產品和人工智慧產品比翼齊飛,針對傳統行業客戶亦同時推進AI+戰略的升級與改造。

(經濟日報 記者:李佳霖 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谷歌通過圖靈測試,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而在大會的最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前斯坦福校長約翰軒尼詩道出Duplex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麼,測試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圖靈測試一詞來源於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的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寫於1950年的一篇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簡單來說,圖靈測試就是用來測試AI是否真正具有人工智慧這一概念的標準。
  • 計算機被當13歲男孩 首次通過圖靈測試(圖)
    原標題:計算機被當13歲男孩 首次通過圖靈測試(圖)   6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一個俄羅斯團隊開發的聊天機器人軟體,使得三分之一的聊天參與者,認為它是一個人類,這意味著在人類歷史上,計算機首次通過了有關計算機智能能否超過人類的圖靈測試。
  • 人工智慧:圖靈測試
    以下圖文來源於CSDN頭圖來源:視覺中國什麼是圖靈測試?「機器是否能夠思考?」,1950 年,Alan Turing 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圖靈測試(Turing test),用於測試機器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
  • 圖靈測試錯了嗎?——後圖靈時代的思考
    回答:你不會不知道吧?『冬季的一天』常常意味著一個特指的某個冬天的一天,而不是泛指的聖誕節。看了這樣的對話,讀者也會覺得對方是個人嗎?這個例子說明,計算機要通過圖靈測試,它不僅需要會查字典,還要能理解文學,進行類比,有一般人類的常識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 關於圖靈和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為了避免對「思維」「思想」「自由意志」應該是什麼的哲學式討論,他提出只需要比較機器的表現和人類的表現,就可以判斷一個機器人的思維能力。我們對人類網絡意識的定義,收緊了圖靈測試:圖靈測試需要軟體說服一小組專家,而非單一個體;不只涉及偶然的對話,也關乎自律和移情。比如,一個人可能會批評圖靈測試說,如果木頭鴨子叫的像真鴨子,那麼它就是真鴨子,顯然這是不對的。但是這個批評太過片面,因為圖靈測試的觀點是在測試功能,而非形式。如果木頭鴨子能像鴨子一樣遊泳,那麼它就是真正的鴨子。
  • Alexa首席科學家:圖靈測試對AI沒啥意義了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叫做「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用於檢測計算機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測試的內容,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如果一個測試者對無法確認身份的兩個對象(一人、一機器)提出相同的一系列問題,得到的答案讓他無法區分究竟誰是機器,誰是人,那麼則認定機器通過圖靈測試。當然在實際中測試規則更加複雜,比如需要引入更多的測試者等等。
  • 語言與圖靈測試
    自古以來, 什麼是智能就難以定義. 1950 年圖靈提出圖靈測試[1], 以是否通過人機對話測試來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 圖靈測試巧妙地避開了智能的內涵式定義和判定難題, 將研究智能的重點放在智能的外在功能性表現, 使得智能從工程上看是可以實現和判斷的. 現代人工智慧從此肇始. 為了通過圖靈測試, 需要研究語言.
  • 【思辨】王培: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的標準嗎?
    我無意貶低圖靈對人工智慧的重大貢獻,只是試圖澄清一些誤解,並指出這些誤解在當前人工智慧討論中所造成的問題。我不希望這些問題被錯誤地算在圖靈名下。圖靈大概是最早認識到「計算機」除了完成數值計算之外還能從事其它智力活動的人之一,並且是第一個對此進行了系統思考和深入分析的。
  •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在大會的最後一日,Alphabet董事長John Hennessy親口承認:Google Duplex已經在預約領域通過了圖靈測試。 通過圖靈測試! 多麼令人興奮的六個字。被人工智慧所改變的世界藍圖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鋪展。
  • 【深度】圖靈測試已OUT,這才是測試AI的更佳方法
    反之,人類參賽選手卻總能從最簡單的問題中彰顯出自己的人類特性,比如天氣啦,周遭的環境啦,而機器不然就是徹底忽視這些,不然就是完全搞錯了用力的方向。最後當然四個評委都沒有被機器愚弄過去。然後,就像歷史上的每一屆Loebner prize一樣,表現最佳者贏得了一枚銅質獎牌。那麼,我們有更接近真正的人工智慧一些嗎?一直以來,圖靈測試最大的爭議就在於,究竟怎樣才算通過了測試。
  • 圖靈測試已經過時,人工智慧需要建立一套全新指標
    今年是艾倫·圖靈引入「圖靈測試」概念的論文發表70周年。在這篇論文裡,他回答了這個問題——「機器會思考嗎?」。該測試的目標是確定機器能否表現出與人類難以分辨的對話行為。 六七十年代最早出現的聊天機器人「伊麗莎」(ELIZA)和「帕裡」(PARRY)的目標就是通過圖靈測試。2014年,聊天機器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宣布它通過了圖靈測試,騙過了33%的人類裁判,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真人。
  • 圖靈的人工智慧世界
    圖靈曾勾勒出一幅動人圖景,可以說那裡就是圖靈營造的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機器分擔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通過「自主」的學習可以成為工程師、醫生、詩人、棋手、科學家、畫家、音樂家……凡是人類能做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都可以做。圖靈的設想及其驗證方式(圖靈測試)為人類塑造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圖景。
  • AI文案通過圖靈測試!一秒生成2萬條廣告神器問世
    高度模擬人寫文案:順利通過圖靈測試阿里媽媽AI智能文案早已突破傻瓜式的機器模式,提供多種文案寫作風格:描述型、特價型、實功效型、逗趣型、古詩詞型等八種類型,風格類型也在不斷擴充中。生產出來的文案品質與人寫文案已經並無二致,順利通過了圖靈測試。
  • 破解圖靈測試之困,量化分析機器與人類智慧
    1950年,圖靈發表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提出假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
  • 最小化圖靈測試:如何用一個單詞證明你是真人?
    最近,有一對科學家針對圖靈測試提出了新的觀點。 其假設是:「如果你與一個聰明的機器人,同處於一個看不見的法官面前,那如何充分證明自己是真人?因為被判定為機器的那一個會被宣告死亡,而你和機器人都希望活下去」。
  • 圖靈、圖靈機、圖靈獎
    1950年10月圖靈發表了題為「計算機和智能」的論文,闡明了計算機可以有智能的思想,並提出了測試機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他稱之為「模仿遊戲」,而後人稱之為「圖靈測試」。由於圖靈的一系列傑出貢獻和重大創造,195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54年6月7日科學奇才圖靈去世,為世人留下了無限惋惜。‍‍‍‍‍‍‍‍
  • 圖靈測試Out啦!首個為AI設置的「IQ測試」:玩遊戲、解魔方、考SAT全面評估
    最經典的方法當然是「圖靈測試」。早在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他表示機器也可以擁有智能,像人一樣會「思考」,並且提出了圖靈測試: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進行多次測試後,如果機器讓平均每個參與者做出超過30%的誤判,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
  • 偉大的圖靈與恩尼格碼的對決,最終勝利者為何英年早逝?
    盟軍還採取了真真假假的迷惑戰術,沒有讓德軍知道他們的密碼已被破譯,因此時不時還要付出一些較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勝利,還有不少士兵為了掩護「波比」而犧牲,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死。但戰爭提前兩年結束,挽救了多少士兵和平民的生命?
  • AI給AI論文寫了個摘要,網友戲稱為「摘要通過圖靈測試」,推特點讚上千
    這項研究被OpenAI研究科學家、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研究員Miles Brundage的推薦和轉發,不到一天時間獲贊近2000,網友戲稱為這是一項「摘要圖靈測試」。還有網友表示,在未來十年內,我們或許能看到第一篇transformer寫出的研究論文了。所以,這個讓網友大吃一驚的總結摘要生成模型,到底是如何以假亂真的?請看摘要↓非複製機制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神經摘要式總結,可以為篇幅超過上千字的長文檔自動生成摘要。
  • 圖靈的圖靈機
    》(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的論文,指出不存在一個通用過程(圖靈機)能判斷任何一個一階謂詞邏輯公式是否可證明。在這一長篇大作中,圖靈設計出了圖靈機來模擬人類的數學演算過程,定義並研究了與實數、實變函數相對應的可計算數、可計算函數,並由此引出了不存在一臺圖靈機判定任意圖靈機是否是非循環機的問題,並通過哲學論證試圖在圖靈機和人之間建立聯繫,說明人的「機械運算過程」完全與圖靈機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