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是誰?她是個機器人,而且會作詩。
你站在它面前說「向日葵」,它立馬會向你展示出梵谷《向日葵》的畫作。2017年,由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小薇」作為中國第一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作詩機器人,入選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節目。
圖靈測試是被譽為電腦科學之父的英國數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試驗。圖靈認為,如果人們與電腦進行文字對話後,人無法判定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那就證明電腦會「思考」。在業界,機器人很難通過圖靈測試。
創新,並且堅持具有前瞻性的創新,是中科匯聯安身立命的發展理念。
今年初,中科匯聯又迎來兩件喜事:該公司成功中標百信銀行智能客服系統第2期項目,額度達兩百萬;此外,武漢江岸區籤約了中科匯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
中科匯聯這家於1999年在北京中關村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為用戶提供3C(Content內容管理、Communion人機交流、Commerce商業決策)for 3C的軟硬體產品與服務;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聲紋識別、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研發,20年來已為國內外30000+企業、金融、航旅、政府、呼叫中心等機構提供智能產品與服務,其中,累計服務大型機構4000家。該公司用「AI+戰略」已將線上線下全部打通,在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通訊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基礎上實現了從全渠道到全域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轉變,是目前中國首家實現全域智能管理的企業。2018年收入1億元以上,同比2017年增長15%,特別是人工智慧行業收入大幅增長。
然而,作為一家民營高科技中小企業,20年來中科匯聯的發展也是幾經波折。創始人遊世學回憶說,「創立中科匯聯之前,我就做了一個AI英語教學光碟,這款光碟根據口語語義打分,在當時賣得非常火爆。1999年創立中科匯聯,主要做企業級的多媒體平臺,也是中國第一個SaaS平臺。2000年,我找到高盛尋求融資,當時國內投資機構很少,在合同條款談攏收尾之際,2001年年初的納斯達克大崩盤,讓這起投資『胎死腹中』。」在公司資金鍊中斷的最後時刻,身為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遊世學的褲兜裡僅剩下90塊錢,一度團隊只能依賴自身的技術接點私活兒養活自己。
2011年,在經歷了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面對著逐漸升溫的AI技術,遊世學決定轉型。他開始搜集國內外客服機器人公司的資料,分析其技術和商業模式。2012年,中科匯聯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三所高校成立聯合實驗室,結合三所高校頂尖的語音、語義、語言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進行智能客服機器人開發。「這些聯合實驗室為公司儲備了最頂尖的人才,在技術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立以來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了營收的20%至30%。所以,在2016年人工智慧火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六年時間。」遊世學說。
記者在中科匯聯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公司看到,「愛客服」機器人分為實體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以服務於銀行的機器人為例,實體機器人可以替代大堂經理提供客戶諮詢服務,可以完全取代辦事窗口,辦理開通帳戶、信息更改、業務諮詢等高頻業務,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虛擬機器人可以服務於銀行的在線客服系統中,輔助人工做客戶服務,一些重複性的問題、規律性的問題由機器人回答,複雜問題再轉到人工回答。除此之外還可以輔助人工做在線客服的質檢,降低質檢的成本。「早在2015年,愛客服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年之後,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這項新業務給我們公司帶來了1500多萬的營收,同比增長5倍。而自愛客服機器人推出以來,已經有3萬多家企業註冊接入服務。」遊世學說。
採訪中,遊世學表示,是轉型發展和不斷的創新使得中科匯聯在過去20年的多次技術浪潮中一次又一次活了下來。「AI只是和人不同的物種,未來它是第一生產力,它可以幫助甚至超越人類去完成很多事情。」為此,中科匯聯正在加快推進AI+發展戰略,結合《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的國家戰略,以及人工智慧大腦的核心技術為目標,實現傳統產品和人工智慧產品比翼齊飛,針對傳統行業客戶亦同時推進AI+戰略的升級與改造。
(經濟日報 記者:李佳霖 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