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圖靈測試

2021-02-06 人工智慧學家

作者:於 劍

於 劍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為機器學習, 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處 理.

自古以來, 什麼是智能就難以定義. 1950 年圖靈提出圖靈測試[1], 以是否通過人機對話測試來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 圖靈測試巧妙地避開了智能的內涵式定義和判定難題, 將研究智能的重點放在智能的外在功能性表現, 使得智能從工程上看是可以實現和判斷的. 現代人工智慧從此肇始. 

為了通過圖靈測試, 需要研究語言. 而人類語言的功能大致有三個: 指向客觀世界, 表示客觀世界中對象的可觀測性, 簡稱指物功能; 指向人的內部心智世界, 表示心智世界的對象表示, 簡稱指心功能; 指向認知世界, 表示對象 (客觀世界、心智世界、認知世界) 的符號名稱, 這些符號名稱組成各種語言, 簡稱指名功能. 大致來說, 語言的這三個功能, 人切換自如, 顯然這是智能的根本. 但是, 圖靈測試將智能的表現限定在指名功能裡, 塞爾構造了同樣完全限定在指名功能裡的中文屋問題[2], 並利用該問題來說明即使機器通過圖靈測試也不能說具有智能.

在人工智慧研究早期, 一般假設語言三指是等價的, 換句話來說, 只要將其中一個功能實現, 其他兩個功能自然實現. 因此, 專注於指物, 即對應於人工智慧中的行為主義學派; 專注於指心功能, 則對應於人工智慧中的聯結主義學派; 專注於指名功能, 即對應於人工智慧中的符號主義學派. 但是, 日常生活裡, 語言三指不一定等價. 

為了清楚地說明日常生活裡語言三指不一定等價, 需要深入研究語言. 需要說明的是, 這兒所指的語言是廣義的, 包括自然語言、形式語言、手勢語言、音樂語言等. 目前, 對於語言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成果, 特別是對於其指名功能的研究. 但是, 一般依然假設語言的三指功能應該等價,這導致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 需要考慮語言基本組成單位的三指功能的區別, 即詞的三指功能. 

對於任何一個詞, 其經典表示具有三部分組成:詞名; 詞的心智表示, 又稱內部表示, 傳統上用命題表示; 詞的外延表示, 又稱外部表示, 傳統上用經典集合來表示, 集合中的每個元素具有該詞名. 顯然,詞的經典表示具有指名、指心和指物功能, 詞名指名, 詞的心智表示指心, 詞的外延表示指物. 具體說來, 貓這個詞, 可以指貓這個詞本身, 即所謂的指名功能, 也可以指現實世界中的一隻貓, 即所謂的指物功能, 還可以指貓在人的心智世界中的表示, 即所謂的指心功能.

詞的經典表示具有很多假設: 如假設詞的心智 表示與詞的外延表示具有同樣的詞名; 詞的心智表 示用命題表示; 詞的外延表示用集合表示; 對同一個 詞來說, 所有人對其具有相同的內外表示; 

當指向具 體對象時, 同一個詞的內外表示完全等價. 上述假 設合起來就是, 詞的指名、指心和指物功能完全等 價. 但是, 日常生活中, 這些假設不一定成立. 比如, 有心理學家證實[3], 成人日均說謊一次, 這清楚表明 詞的心智表示與詞的外延表示不一定具有同樣的詞 名; Wittgenstein 的研究表明[4], 詞的心智表示不一 定是命題表示, 但是, 這並不表明詞的心智表示不存 在, 

2016 年 Nature 雜誌 4 月份發表的封面文章再 次證明詞的心智表示存在, 並繪製了大腦的語義圖 譜[5]; 模糊集合[6] 的提出, 表明詞的外延表示也不一 定用經典集合來表示; 涉身認知科學的研究表明詞 的內外表示可能會因人而異; 而詞的內外表示完全 等價相當於知行合一, 顯然對於日常生活來說, 也是 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 因此, 指名、指心、指物三者 很難完全等價, 故研究指名、指心、指物這三者及其 自身之間的關係與規律, 一直是人工智慧面臨的難 題和挑戰. 

對於限定在詞這一粒度下, 我們已經對於 詞的經典表示做出了一個本質的改進, 基本上放棄 了對於上述提到的詞經典表示的先驗假設, 同樣可 以具有詞的經典表示的三指功能[7]. 但是, 對於一般 情況下, 如何實現語言的三指功能, 尚不清楚. 

按照 個人的理解, 王飛躍教授提出的平行系統[8], 可以看 作是語言的指名功能, 主要是在人的認知世界裡復 現、設想、影響、甚至控制對象, 通過人的三指切換 能力影響、控制處於三個世界中的對象. 需要指出的是, 人工智慧發展至今, 在語言三指 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在指物功能方 面, 人工智慧在圖像、聲音識別與生成方面進展非 凡, 車牌識別、人臉辨識、指紋識別、語音辨識等已 經稱為人們日常使用的成熟技術. 在指心功能方面, 人工智慧在知識表示、情感計算等也進展迅速, 深度 學習在知識表示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 指名功能方面, 人工智慧在機器翻譯、問答系統、搜 索引擎等方面同樣影響巨大. 

但是, 人類對於語言三指的關係與規律方面依 然面臨許多挑戰. 如在指物方面, 主要的技術之一是 機器學習, 但機器學習一直有兩個問題[9]: 適應不斷 出現的新學習任務的學習算法設計; 能夠統管所有 機器, 生物和人的學習理論. 應該說, 第一個問題, 研 究非常之多, 對於第二個問題, 研究很少, 筆者在機 器學習的公理化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意的嘗試[10]. 

在 指心方面, 同樣存在兩個挑戰: 知識統一表示是否存 在?更深刻的說法是: 如何確定真假?在指名方面, 人們依然不清楚對話的計算機制, 更進一步地說, 通 過圖靈測試的理論機制或者計算機制是什麼. 李 航[11] 就明確指出: 我們還無法構建一個真正的 「對 話機器人」, 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基於數學模型來。

實現, 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當人工智慧處理同時處理 語言三指時, 面臨更大的挑戰: 如何協調語言三指一 致? 在語言三指不一致時, 如何適應環境?換一種說 法, 在未來實現指物、指心和指名三者功能各自實現 的比較完善的情形下, 如何使人工智慧技術能像人 一樣在具體環境下, 實現不等價的指物、指心和指名 功能但不引起系統崩潰、具有很高魯棒性或者適應 性的智能行為, 更通俗地說法是, 未來是否可以使得 計算機像人一樣, 能夠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見什麼 人說什麼話. 為此, 個人認為, 未來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有關 視聽嗅觸等多感知數據採集與處理理論與技術, 機 器學習等知識發現理論與技術, 語言處理等知識表 示理論與技術, 最終推動完善機器人等需要語言三 指功能的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等. 

萬元獎金尋找中國科技企業創新線索

告訴我們您的創新,讓「中國創新」進行報導

為了進一步挖掘中國科技創新企業成果,研究中國中國科技企業創新特徵,AIE實驗室與合作夥伴提供1萬元獎金,徵集中國科技企業創新線索。

無論是您正在從事的企業項目或者您發現的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歡迎點擊本文右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推薦,或打開連結地址 http://form.mikecrm.com/wFL45P  進行填寫。活動時間為2016年5月18日到2016年8月18日。

對於推薦成功的參與者,將共同分享1萬元獎金,並獲得邀請參加AIE實驗室前沿科技研究群,優先參加AIE實驗室舉辦的活動,與業內頂級專家進行交流。AIE實驗室每月將公布獲獎名單。

人工智慧學家    Aitists


       人工智慧學家是權威的前沿科技媒體和研究機構,2016年2月成立人工智慧與網際網路進化實驗室(AIE Lab),重點研究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腦科學,虛擬實境,機器人,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和重大科學問題。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號 Aitists

投稿郵箱:post@aitists.com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圖靈測試
    計算機是否通過了圖靈測試?自從圖靈測試的概念誕生以來,所有的人工智慧均以通過圖靈測試為目標。那麼,70 年過去了,至今為止計算機是否通過了圖靈測試呢?然而,對於此次測試,有人表示稱讚,也有不少人仍然表示質疑。圖靈測試已過時?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然無法通過圖靈測試?原因之一是當前的人工智慧研究者們對於通過圖靈測試的興趣不大,因為圖靈測試的目標和當前的人工智慧研究方向並不完全一致。
  • 關於圖靈和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為了避免對「思維」「思想」「自由意志」應該是什麼的哲學式討論,他提出只需要比較機器的表現和人類的表現,就可以判斷一個機器人的思維能力。我們對人類網絡意識的定義,收緊了圖靈測試:圖靈測試需要軟體說服一小組專家,而非單一個體;不只涉及偶然的對話,也關乎自律和移情。比如,一個人可能會批評圖靈測試說,如果木頭鴨子叫的像真鴨子,那麼它就是真鴨子,顯然這是不對的。但是這個批評太過片面,因為圖靈測試的觀點是在測試功能,而非形式。如果木頭鴨子能像鴨子一樣遊泳,那麼它就是真正的鴨子。
  • 圖靈測試錯了嗎?——後圖靈時代的思考
    【靜點評】2015年第10期《三聯生活周刊》的封面專題為《圖靈預言——人工智慧將代替人類嗎?》,其中對圖靈的生平及其對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的卓越成就進行了回顧,有不少篇幅涉及圖靈測試。然而對圖靈測試在量化人工智慧方面的局限,無論是企業界還是學術界,都有痛點。圖靈測試的標準是否該與時俱進?是個嚴肅的課題,值得國際人工智慧業界共同推動。
  • 谷歌通過圖靈測試,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而在大會的最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前斯坦福校長約翰軒尼詩道出Duplex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麼,測試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圖靈測試?圖靈測試一詞來源於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的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寫於1950年的一篇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簡單來說,圖靈測試就是用來測試AI是否真正具有人工智慧這一概念的標準。
  • 【思辨】王培: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的標準嗎?
    我無意貶低圖靈對人工智慧的重大貢獻,只是試圖澄清一些誤解,並指出這些誤解在當前人工智慧討論中所造成的問題。我不希望這些問題被錯誤地算在圖靈名下。圖靈大概是最早認識到「計算機」除了完成數值計算之外還能從事其它智力活動的人之一,並且是第一個對此進行了系統思考和深入分析的。
  • Alexa首席科學家:圖靈測試對AI沒啥意義了
    測試的內容,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如果一個測試者對無法確認身份的兩個對象(一人、一機器)提出相同的一系列問題,得到的答案讓他無法區分究竟誰是機器,誰是人,那麼則認定機器通過圖靈測試。當然在實際中測試規則更加複雜,比如需要引入更多的測試者等等。這個思想實驗被後人歸納為圖靈測試,也成為了衡量人工智慧的「智能性」的最常用標準。
  • 「小薇」為何能通過圖靈測試?
    2017年,由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小薇」作為中國第一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作詩機器人,入選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節目。圖靈測試是被譽為電腦科學之父的英國數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試驗。圖靈認為,如果人們與電腦進行文字對話後,人無法判定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那就證明電腦會「思考」。在業界,機器人很難通過圖靈測試。
  • 圖靈測試已經過時,人工智慧需要建立一套全新指標
    今年是艾倫·圖靈引入「圖靈測試」概念的論文發表70周年。在這篇論文裡,他回答了這個問題——「機器會思考嗎?」。該測試的目標是確定機器能否表現出與人類難以分辨的對話行為。 圖靈測試 與公眾想像力 在概念引入後的短短幾年裡,圖靈測試成為人工智慧學術界的北極星。
  • 圖靈、圖靈機、圖靈獎
    1950年10月圖靈發表了題為「計算機和智能」的論文,闡明了計算機可以有智能的思想,並提出了測試機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他稱之為「模仿遊戲」,而後人稱之為「圖靈測試」。由於圖靈的一系列傑出貢獻和重大創造,195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54年6月7日科學奇才圖靈去世,為世人留下了無限惋惜。‍‍‍‍‍‍‍‍
  •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在大會的最後一日,Alphabet董事長John Hennessy親口承認:Google Duplex已經在預約領域通過了圖靈測試。 通過圖靈測試! 多麼令人興奮的六個字。被人工智慧所改變的世界藍圖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鋪展。
  • 計算機被當13歲男孩 首次通過圖靈測試(圖)
    原標題:計算機被當13歲男孩 首次通過圖靈測試(圖)   6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一個俄羅斯團隊開發的聊天機器人軟體,使得三分之一的聊天參與者,認為它是一個人類,這意味著在人類歷史上,計算機首次通過了有關計算機智能能否超過人類的圖靈測試。
  • 【深度】圖靈測試已OUT,這才是測試AI的更佳方法
    機器之心編譯出品作者:Jacob Aron參與成員:xiaoxi,汪汪編者按:本文作者Jacob Aron 在一個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當過評審布萊切利園對這一議題來說是個很合適的比賽場地:整場比賽都是基於數學家和計算機技術先鋒阿蘭·圖靈曾經提出的測試「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眾所周知阿蘭·圖靈在整個二戰期間把心血都貢獻在了破譯納粹密碼上。他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機器可以愚弄一個人類認為他也是同類,那麼就代表機器也具備思考能力。
  • 破解圖靈測試之困,量化分析機器與人類智慧
    1950年,圖靈發表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提出假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
  • 悼念圖靈獎得主、ML語言之父Robin Milner
    據外媒消息,1991年圖靈獎得主Robin Milner於2010年3月20日(他妻子葬禮後的第三天)在英國劍橋辭世,享年76歲。他是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成員,ACM會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73年回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在愛丁堡大學任職期間,他開發了函數式程式語言ML,並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LCF的開發。1995年,他回到母校劍橋大學任教,並擔任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主任。(來自維基百科)2005年4月Milner曾經訪問中國。去世前,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模型在普適計算中的系統應用,和偶圖(Bigraphy)模型。
  • 智源研究院欲開發通用智能圖靈測試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劉嘉出任該重大研究方向的首席科學家,他在當天的演講中分析人工智慧研究機構Open AI近期發布的生成式語言模型GPT-3。劉嘉提到,GPT-3通過對大量書面材料集與長篇連載文本的預訓練,獲取關於世界的知識,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然而卻無法做到理解、共情、推理等對於人類極為容易的事情。
  • 最小化圖靈測試:如何用一個單詞證明你是真人?
    最近,有一對科學家針對圖靈測試提出了新的觀點。 其假設是:「如果你與一個聰明的機器人,同處於一個看不見的法官面前,那如何充分證明自己是真人?因為被判定為機器的那一個會被宣告死亡,而你和機器人都希望活下去」。
  • 馬斯克害怕的人工智慧,從圖靈機器人看還有距離
    不過,與 Watson 相比,圖靈機器人測試情況就顯得不那麼機智了:Q:會下雪麼?A:水是世界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以下省略 400 字下雪成因)Q:海澱會下雪麼?A:小雪轉中雪(測試時間為 11 月 7 日,天氣預報為陰轉多雲)Q:朝陽呢?
  • 號稱能夠理解自然語言的聊天機器人,在圖靈測試下被分分鐘打臉
    近日,針對聊天機器人「自然語言理解」的「威諾格拉德模式挑戰賽」(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落下帷幕。而在結果展示中,聊天機器人們的表現顯得不盡如人意,令人唏噓!
  • 圖靈的人工智慧世界
    圖靈曾勾勒出一幅動人圖景,可以說那裡就是圖靈營造的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機器分擔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通過「自主」的學習可以成為工程師、醫生、詩人、棋手、科學家、畫家、音樂家……凡是人類能做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都可以做。圖靈的設想及其驗證方式(圖靈測試)為人類塑造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圖景。
  • 《圖靈測試(The Turing Test)》公布 《靈魂:生命之息》團隊製作
    日前,《靈魂:生命之息》的製作者Bulkhead工作室公布了新作《圖靈測試(The Turing Test)》,這是一款科幻背景第一人稱解謎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