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圖靈測試
以下圖文來源於CSDN頭圖來源:視覺中國什麼是圖靈測試?「機器是否能夠思考?」,1950 年,Alan Turing 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圖靈測試(Turing test),用於測試機器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
-
圖靈測試錯了嗎?——後圖靈時代的思考
回答:你不會不知道吧?『冬季的一天』常常意味著一個特指的某個冬天的一天,而不是泛指的聖誕節。看了這樣的對話,讀者也會覺得對方是個人嗎?這個例子說明,計算機要通過圖靈測試,它不僅需要會查字典,還要能理解文學,進行類比,有一般人類的常識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
谷歌通過圖靈測試,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而在大會的最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前斯坦福校長約翰軒尼詩道出Duplex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麼,測試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圖靈測試一詞來源於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的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寫於1950年的一篇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簡單來說,圖靈測試就是用來測試AI是否真正具有人工智慧這一概念的標準。
-
關於圖靈和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為了避免對「思維」「思想」「自由意志」應該是什麼的哲學式討論,他提出只需要比較機器的表現和人類的表現,就可以判斷一個機器人的思維能力。我們對人類網絡意識的定義,收緊了圖靈測試:圖靈測試需要軟體說服一小組專家,而非單一個體;不只涉及偶然的對話,也關乎自律和移情。比如,一個人可能會批評圖靈測試說,如果木頭鴨子叫的像真鴨子,那麼它就是真鴨子,顯然這是不對的。但是這個批評太過片面,因為圖靈測試的觀點是在測試功能,而非形式。如果木頭鴨子能像鴨子一樣遊泳,那麼它就是真正的鴨子。
-
【思辨】王培: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的標準嗎?
他認為可以編制一個「兒童」程序,然後對其進行教育以達到成人的智力水平。圖靈自己在1948年曾和朋友合作設計過一個西洋棋程序,但在他1954年去世之前沒能把他關於智能機器的設想充分展開。這種現象在對「阿爾法狗」的評論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展現。近來,主要拜深度學習所賜,聊天程序的研發終於被接納成了主流人工智慧的一部分,而圖靈測試在這個領域中自然是一個恰當的標準。但儘管如此,這個標準也不能推廣到人工智慧的其它子領域。因此,至今以通過圖靈測試為目標的工作仍只佔人工智慧領域中很小的一部分。
-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Google Duplex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慧還會遠嗎? 在大會的最後一日,Alphabet董事長John Hennessy親口承認:Google Duplex已經在預約領域通過了圖靈測試。 通過圖靈測試! 多麼令人興奮的六個字。被人工智慧所改變的世界藍圖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鋪展。
-
【深度】圖靈測試已OUT,這才是測試AI的更佳方法
布萊切利園對這一議題來說是個很合適的比賽場地:整場比賽都是基於數學家和計算機技術先鋒阿蘭·圖靈曾經提出的測試「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眾所周知阿蘭·圖靈在整個二戰期間把心血都貢獻在了破譯納粹密碼上。他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機器可以愚弄一個人類認為他也是同類,那麼就代表機器也具備思考能力。
-
語言與圖靈測試
自古以來, 什麼是智能就難以定義. 1950 年圖靈提出圖靈測試[1], 以是否通過人機對話測試來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 圖靈測試巧妙地避開了智能的內涵式定義和判定難題, 將研究智能的重點放在智能的外在功能性表現, 使得智能從工程上看是可以實現和判斷的. 現代人工智慧從此肇始. 為了通過圖靈測試, 需要研究語言.
-
破解圖靈測試之困,量化分析機器與人類智慧
1950年,圖靈發表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提出假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
-
被遺忘的圖靈:計算機、神經網絡、人工智慧……他是這一切之父
他古怪、孤僻、木訥,任憑自己和作品在偏見中被埋沒,並最終如願以償……如同那份被埋藏的論文手稿——阿蘭·圖靈,最終成為了被遺忘的那個人。算出不可計算之物1935年,圖靈23歲。這一年,他構想出了一種後來被世人稱為「通用圖靈機」的抽象設備。
-
Alexa首席科學家:圖靈測試對AI沒啥意義了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叫做「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用於檢測計算機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測試的內容,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如果一個測試者對無法確認身份的兩個對象(一人、一機器)提出相同的一系列問題,得到的答案讓他無法區分究竟誰是機器,誰是人,那麼則認定機器通過圖靈測試。當然在實際中測試規則更加複雜,比如需要引入更多的測試者等等。
-
圖靈、圖靈機、圖靈獎
1950年10月圖靈發表了題為「計算機和智能」的論文,闡明了計算機可以有智能的思想,並提出了測試機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他稱之為「模仿遊戲」,而後人稱之為「圖靈測試」。由於圖靈的一系列傑出貢獻和重大創造,195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54年6月7日科學奇才圖靈去世,為世人留下了無限惋惜。
-
計算機類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姚班、智班、圖靈班盤點
現設有高性能計算、網絡技術、軟體工程、人機互動與媒體、智能技術與系統、網絡空間安全、信息管理、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研究方向。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由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擔任首席教授的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和人工智慧班。
-
「小薇」為何能通過圖靈測試?
2017年,由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小薇」作為中國第一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作詩機器人,入選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節目。圖靈測試是被譽為電腦科學之父的英國數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試驗。圖靈認為,如果人們與電腦進行文字對話後,人無法判定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那就證明電腦會「思考」。在業界,機器人很難通過圖靈測試。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這是一年多來,清華在類腦計算領域繼「天機芯」和「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之後於《自然》正刊發表的第三篇成果,也是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首篇《自然》論文
-
圖靈成50英鎊新鈔人物,傳奇人生照亮未來
圖靈、阿坦納索夫、馮·諾依曼,這三個人中,你會選誰?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15日宣布,為紀念英國已故著名數學家艾倫·圖靈在計算機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將在新版50英鎊紙幣上使用他的肖像。正是這位42歲便吃毒蘋果自盡,卻被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崇拜一生的偉人,開創了計算機和AI業之先河。
-
神經圖靈機深度講解:從圖靈機基本概念到可微分神經計算機
這意味著,像我們大多數人熟悉的一樣,它讀取類似變量的輸入,但是,神經圖靈機和圖靈機也有不同之處:除了有一個記憶/內存之外,神經圖靈機也可以接受一連串連續的輸入並提供輸出。這裡的關鍵思想是神經圖靈機基本上就是可微分的圖靈機,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每天在計算機上做的算法和事情對計算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原因是計算機的計算是絕對的。要麼是 0 要麼是 1。
-
CMU風頭被搶 新型DeepStack算法搶先攻克德州撲克圖靈測試
(原標題:CMU風頭被搶 新型DeepStack算法搶先攻克德州撲克圖靈測試)
-
AI通過了藝術創作圖靈測試,你根本分不出來作者是不是人
兩周之後,艾哈邁德搞了一次特殊的圖靈測試:把這些電腦生成的畫作,和幾十幅博物館藏級的油畫混合在一起,看看人類是否能分辨出來。測試結果看文章標題想必你也知道了。在這個隨機對照的雙盲研究中,受試者無法區分出哪些是電腦的畫作,哪些是人類藝術家的畫作(參與測試的數據集,一組選自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另一組選自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
現代計算機發展的起點:圖靈機設想的誕生
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是舉世公認的「人工智慧之父」、「計算機科學之父」。1936年在劍橋大學的圖靈向《倫敦數學會公報》雜誌投遞了一篇題為《論可計算數及其判定問題中的應用》的文章,這篇論文被譽為現代計算機原理的開山之作。就是在這一論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機」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