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特級教師,他做到了這四點筆耕不輟20年,每天5點起床寫作;愛琢磨,教學教出自己的章法;喜歡閱讀,從小人書讀到教育學。這個人,叫陽紅,特級教師、基層教育專家,成都市金牛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很多老師常常望著名師,不敢想,也不奢望,然後就卻了步。但其實,沒有人生來就註定成為名師,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教學、研究、寫作、閱讀,走著走著就成為名師。至少,陽紅是這樣的。
筆耕不輟20年,寫作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早上5點,陽紅習慣性地起床,簡單洗漱過後,便坐下來寫作,並且安排一天的工作。到7點,利用家裡可用的工具鍛鍊20分鐘。這個作息習慣,他堅持了30多年。
至今,他有20多項科研課題,30多篇論文,40餘部著作,200餘篇網絡博文。這些著作,基本都是這個時間段完成的。
2003年,作為「候補」選手的陽紅被評上特級教師。
據他介紹,評選特級教師,首先要由地方推薦名單,然後送到省裡評選。三四年評選一次,一個區縣就一、兩個名額。南充市人口1千多萬,本身文化底蘊豐富,不乏人才。當時,陽紅資歷尚淺,不在教育局推薦的名單之列。不過,因為名單中有一個老師的材料相對較少,擔心浪費了名額,於是就改成陽紅,作為備用。沒想到,遞上去以後,陽紅排在全市第一。
但這不是偶然。39歲的陽紅教學成績突出,獲得區教學獎勵;出版著作,其中兩套書被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選為校本課程教材;參加各級教學研究,主研國家、省市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師生負擔「雙減輕」實驗研究》,《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研究》等。
因為喜歡,陽紅近20多年來筆耕不輟。他希望,能在專業發展上做出一些成績,達到一種自己理想狀態。現在,每天寫作成了他自然而然的事。
一路學習,從中師到專科,再到本科研究生
1984年,從四川省廣安師範中師畢業,20歲的陽紅任南充市勝觀中學兩個畢業班語文老師、班主任。之後,因為學校工作安排,他當起了學校的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同時作鎮團委副書記、當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當時,他還給農業技術班上課。
剛開始工作那幾年,陽紅的周工作時間總是「非常6加1」。換句話說,就是7天無休。「時常因為時間發生衝突,課程安排不過來,我一個人同時上兩個班級的課,」陽紅說,「在一個班級裡講一會兒課,布置作業之後,又跑到另外一個班級接著講。」
除英語外,他教過所有的中學學科課程。在他看來,自己從中師畢業以後,像個「萬金油」,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是很專業。
「當時沒多想,覺得自己哪裡欠缺,不足的就去補。」後來,陽紅一邊工作,一邊讀了三個專科,一個本科和一個研究生。
23歲當校長以後,陽紅有很多機會到全國各地參加培訓。每一次培訓,陽紅都很珍惜與教育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通過交談了解他們在思考什麼,在做什麼。陽紅認為,這樣對他的工作,乃至學術上、專業發展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那一代人很勤奮,說實在話,一個是因為對知識的渴望,另一個是感覺到自己要深入這個方面的工作,並且要做出一些業績,就需要不斷加深自己,不斷學習。」
教學方法有一套,讓學生主動學習
2004年,陽紅被調到成都市金牛實驗中學,教授思想品德。
剛到這所學校時,學生對他不怎麼「感冒」。陽紅自己也認為,思想品德課本知識比較簡單,需要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陽紅想了不少方法。「舉個例子,我曾經在班級裡搞辯論賽,三個班級同時上,一起開展研究性學習。」
天氣好時,陽紅帶三個班級的學生在操場上席地而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以班級為單位,一個班級做評委,另外兩個班級做正反兩方,參與辯論。「有時候,下了課,學生還在討論。」
平時,陽紅主動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狀況、想法以及學習方面的問題。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愛,久而久之就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關係。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逐漸愛上陽紅的課,進而也對他「感冒」。2005年,陽紅的教學成績在全區排第一,班級思想品德均分達到92.6分。
「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習慣,主動去查閱資料,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成績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陽紅說。
教師世家出身,從小就喜歡讀書
陽紅從教,離不開家裡的影響。陽紅的祖父、父親都是教書先生,陽紅的弟弟也曾是一名教師,不過,用陽紅的話說,「半途跑了」。
2011年,陽紅的女兒成為一名美術老師,是家裡的第四代教師。陽紅說,自己沒有專門去影響她,因為現在的小孩不吃這一套了,主要是看她興趣所在。
在陽紅看來,出生於教師家庭,女兒從小就能感知到教師家庭的文化和氛圍,對教師這個職業可能比其他人多一些直接感受和理解。
而陽紅自己,由於父輩教書,從小就喜歡讀書。在他小時候,學校教室裡的圖書角都掛著小人書。夜裡,陽紅和其他幾個孩子到每一個教室裡看小人書。「那些小人書,我們都看過一、兩遍。什麼武俠小說、章回小說、傳記小說,幾個小孩在一起,就喜歡讀這些,聊這些。」
讓陽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小學讀二、三年級時,正是文革後期,學校燒書,他從火坑裡面撿了一些書回家玩摺紙遊戲
「那時也不懂都是什麼書,只是挑厚的撿。」後來,父母看到陽紅撿回來的這些書,收了起來,不讓陽紅玩。這些書後來就留在家裡面,到陽紅四五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讀這些書。上完小學,陽紅已經讀過不少名著,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等。
工作以後,陽紅不僅保留中學訂閱《小說家》雜誌的習慣,還開始閱讀教育類的書籍。但是,讓陽紅更加深入理解教育,閱讀到更多教育著作,還是他在四川師範大學讀研期間。那時,陽紅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裡面。直到畢業離校前,陽紅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複印了幾麻袋的教育教學相關資料。
如何在專業上快速發展,給年輕教師的建議——
(1)處於角色適應期和技能熟練期的教師。
與之相應的培訓學習方式,主要側重於教學技能的學習,建立起教師的專業角色和相應能力,一般適合採用觀摩學習、技能訓練等方式。其學習內容如:教材分析、教學技能方法、名優教師課例觀摩和經驗借鑑、學生心理知識規律等方面培訓。
(2)處於探索發展期的教師。
以基於問題的培訓和學習為主,一般採用案例研討、合作參與和基於問題的診斷指導等方式。其專業研訓內容在於如:名優教師課堂研究、系統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研修等,以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專業能力。
(3)處於專業成熟期教師。
需要在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以反思重構教學經驗為主要特徵,重點培養教師專業反思能力,適用於合作參與、主題研訓、專業寫作、課題引領等有效途徑。其研訓內容主要在於如:學科知識的拓展、教育理論的更新、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學智慧的歷練等。
(4)以成長為專家型的教師。
需要更多的突出個人風格、教學思想的構建和經驗體系的形式,示範引領作用的發揮。這樣就適宜採用教學課題研究的引領、理論研訓等方式。其課程設置如:教育科研的能力、示範作用的發揮,教學經驗的共享等。
(5)資深專家期。
長期的職業經歷使這一時期的教師已經成為資深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技巧,能夠在透徹掌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加工教學內容,具有比較穩定的個人教學特色和風格,在教育教學中表現出高超的教育機制和教育智慧。其課程設置如:教育思想歷練、示範引領、經驗總結、立言立說。
(來源:中國教育學會 教師專業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