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10:51:16 來源:安青網
在六安市梅山路小學有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它是辦公室,又是活動室,還是研究室。從這個室裡走出4名省級賽課特等獎獲得者、6名市級賽課一...
在六安市梅山路小學有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它是辦公室,又是活動室,還是研究室。從這個室裡走出4名省級賽課特等獎獲得者、6名市級賽課一等獎獲得者、2名特級教師、3名市級學科帶頭人、21名市級骨幹教師。這個室的管理者、建設者是省特級教師工作室首席負責人、六安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王先如。
王先如,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先後被授予省特級教師、皖西名師等稱號,並被評為省小學語文教研先進工作者、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者、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研究先進個人。
近年來,王先如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以工作室為依託,努力開展教育科研,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素質教育提升工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站講臺,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先如從教35年,沒有離開教室一天,沒有離開講臺半步,他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堅持就是學問」。在他看來,專家型教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能教,會說,善寫。能教就是拿到一篇課文,能夠獨立地鑽研教材,巧妙地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會說就是能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讓更多的教師在交流中受到啟迪;善寫就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考訴諸筆端,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在不斷總結中尋找規律,在積極反思中自我完善。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工作以來,堅持每學期深入研究一篇課文,每學期上一節示範公開課,他的《火燒雲》、《小壁虎借尾巴》等課堂教學到市(縣、區)送教,受到一線教師的普遍好評。作為國家級骨幹教師,新課程培訓的省級、市級主講教師,他先後深入縣(區)、學校,為教師做課標解讀,為教師做課堂教學診斷,為教師做作文教學講座一百多場,成為省內知名的小學語文教學專家。
做教研,衣帶漸寬終不悔
一提到教育科研,大家都覺得是大學教師的事,是教研部門的事,可王先如卻認為,小學教師做教育敘事研究、教育行動研究不僅有可能,而且很必要。他先後主持省規劃辦公室立項的《小學課堂提問研究》等課題研究工作,發表了數十篇研究論文。他以課堂為立足點,以教學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寫出了大量有課堂指導價值的獨特設計,《小學教學設計》雜誌專門對此進行了報導,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
2008年,王先如帶領語文教學團隊立項了鳳凰母語研究所得《小學生閱讀與習作的研究與探索》課題,該課題從讀、寫結合的角度,探索小學生作文教學如何從閱讀中習得方法,提升學生選材、組材的能力。該課題歷時5年,參與研究的教師12人,到2013年10月結題,形成作文研究優秀課例21篇,46篇作文教學論文獲得省、市、區一等、二等獎,參與課題研究的六名教師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
為杏林,待到山花爛漫時
2013年10月,經市教育局批准,王先如名師工作室在梅山路小學掛牌成立,這是六安市首批名師工作室,是該市僅有的兩個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之一。近年來,在市教育局安排下,王先如工作室先後送教舒城縣桃溪鎮石河小學、裕安區獨山鎮中心小學等,每到一校,工作室成員首先執教一節示範課,該校教師再執教一節研討課,課後組織研究與交流,工作室成員積極的工作態度、獨特的教學設計給一線教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35載的堅守,換來了一線教師的敬佩與敬重,王先如名師工作室猶如精緻的孵化器,一隻只雛鷹脫胎換骨,展開堅實的翅膀,在語文教學的天空翱翔。
2016年7月,王先如名師工作室代表六安市小學語文研究會,在「徽派語文超級群」面向全省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活動,「聚焦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的主題又一次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同年10月,第八屆「七彩語文杯」華東四省小學語文協作交流暨優課評選活動在合肥市舉行。工作室成員李菊執教作文指導課《給自己取名字》獲特等獎。特約記者 劉自俊 邵 興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