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應屆生在求職上四處碰壁,吐槽「剛跟社會說了一句Hi,就遭到了社會的毒打」!幾乎所有的公司在招聘要求上都寫著招有工作經驗的人,為什麼不能給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一個機會呢?
下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企業為什麼只願意招有經驗的人
應該如何擺脫學校思維
年輕人遇到兩難問題應該如何破解
1. 企業的立場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並不是以培養人為目的。企業只想招能為自己創造價值、能跟自己進行等價交換的人。因此,企業通常給什麼樣的人機會呢?答案是,學歷好且有經驗的人。學歷好的人通常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刻苦自律的習慣,能夠在工作中學習,可以持續成長,進而解決更多的問題;有經驗的人到崗之後能快速上手,可以經驗復用,試錯成本低,能為企業創造和薪資匹配甚至是遠超薪資的價值。所以,學歷好且有經驗的人,成了企業爭奪的目標。
為什麼企業不給剛出校門的年輕人機會呢?這是因為,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大都是新手小白,沒有實操經驗,不能創造穩定價值。如,應聘銷售崗的不懂如何賣東西,應聘人事崗的不懂如何面試候選人,應聘助理崗的不會做商務PPT……企業招聘新人進來第一件事情,是每個月給新人發著工資,然後給新人培訓、找師傅帶新人、讓新人學習。對於企業來說,短時間內是得不償失的。
2. 應該如何擺脫學校思維
學校思維和社會思維的區別:
學校思維:我需要工作,企業可以提供工作機會,所以企業應該給我一個工作機會。
社會思維:你能夠創造價值、你的條件符合需求,所以企業願意選擇你;企業付出的薪資符合你的要求、提供的崗位契合你的職業規劃,所以你願意選擇企業。你工作創造價值,企業付出工資,這是合法交易。
年輕人從學校出來,要儘快做出思維的轉換,才能適應不同於學校的社會遊戲規則。
3. 年輕人遇到兩難問題應該如何破解
從招聘的途徑來講,年輕人有3個找到工作機會的常規途徑。
(1)實習留任
很多公司每年都會開放一定數量的實習生和管培生的崗位。為了在大三/大四實習的時候找到好的實習單位,你提前一年就要做準備,看看哪些公司有實習崗位,對實習生和管培生有什麼具體要求。尤其要跟學長學姐們積極聯絡搞好關係,因為他們先你一年實習,等你實習的時候他們通常已經正式工作了,他們可以幫你引薦到自己單位實習。 很多公司招實習生就是在為公司儲備新員工,實習生工資低意味著可以花更小成本培養出一個熟手。如果這個實習生畢業了願意留在公司任職,對企業來說等於是低價招了一個有經驗的人,所以大多數企業都願意這麼做!
(2)校招
校招通常是針對大三/大四即將畢業的學生,同樣地你提前一年就應當積極關注學長學姐們的校招,看看哪些公司來學校開宣講會了,什麼樣的應屆生是他們所青睞的,哪些公司不錯值得重點爭取,然後花一年左右的時間來準備。等到你自己參與校招的時候,你就比其他的同學準備得更充分也更有優勢了!
(3)社招
有些人沒趕上校招,有些人不重視校招,也有些人在校招中沒找到自己喜歡的企業,那麼後面就只能進入社招的領域和那些有經驗的人去競爭了。你覺得不公平,那是因為你進入了不屬於你的領域! 校招沒找到好去處是一個偽命題,怎麼說呢,你見過那種在外地實習沒法兒回學校校招期間讓同學在宣講會上幫自己全程錄播的人嗎?你見過因為自己學校太差好公司來得太少而頻繁跑去其他學校參與校招的人嗎?你見過動用自己所有的人脈關係和渠道找校招機會求推薦的人嗎?沒有做過這一切,你憑什麼說自己努力了?
講一些我身邊發生的事例,我做獵頭專門負責網際網路公司的招聘,之前為了招前端開發工程師加入了不同區域的前端QQ群,每當我發招聘信息的時候總會有一些應屆生或者大三學生發簡歷給我問能不能推薦他們試試或者發私信問我招不招實習生,有的時候我會被他們的積極和執著所感動,即使沒有崗位也會找各家公司的HR去幫忙賣個面子試試看,或者把簡歷發到HR的群裡問問有沒有哪家需要實習生的,就這樣已經推薦出去好多人了。
講這個例子只是告訴大家有更多的途徑為自己尋求機會,關鍵是你自己要開動腦筋、拉下面子!有些人連我這種QQ群裡接觸到的陌生獵頭都會主動搭訕爭取機會,你們身邊那些哥哥姐姐、同學親戚難道不可以問問嗎?大三大四就業的問題就在眼前,自己不積極,難道讓社會幫你操心嗎?你在實習階段和校招中欠下的努力,在社招中總是要還的!因為在社招領域,應屆生幾乎沒什麼競爭力,只能多投遞、多碰壁、多面試、多等待!
人這一生總會經歷很多難捱的階段,初入社會想找份靠譜的工作就是職業生涯第一個難捱的階段。萬事開頭難,但總會過去,接受現實、面對現實、反省自己、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經驗復用,才是人生的長久之計!
加油吧,祝所有剛出校門的年輕人都能儘快度過難捱的時光、未來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