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是每年一度的保留節目,而今年,除了跨年演唱會之外,浙江衛視又做了個新的跨年節目,叫「思想跨年盛典」,邀請一些社會觀察者,盤點和梳理過去一年的社會現象,也討論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嘉賓之一是馬東,他在盛典上,提到了短視頻應用「快手」。
他(快手CEO宿華)說我們人類如此精彩,每一個人和那麼多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記錄。他說這是我做快手APP的初心。我帶著他的初心重新去看他的這個內容的時候,我發現有那麼多的我們平常看不到的生活,或者你不會去看的生活,如果你用心你會看到,但是你也許永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看到所有人的生活。這就是這個技術記錄時代帶給我們的可能性。
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盛典」。
馬東能夠看出「快手」在做什麼,並不奇怪,因為,他和「快手」做的是同樣的事,給「95%人群」中的年輕人,帶來精神生活,帶來娛樂和啟蒙。
2
「95%」這個說法,來自許知遠做的對話節目《十三邀》第一期。
在那一期節目裡,許知遠和馬東對話,馬東說,這世界上大約只有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了解過去,剩餘95%的人就是在活著,就是在生活;1949年以前,只有5%的識字率,所有的文化傳承都是透過這5%,如果這個社會一直只有5%的識字率,我們看到的都將是精緻的;但現在識字率已超過90%,人的趣味和追求沒有發生變化。
這期節目,曾經引起特別大的爭議,許知遠和馬東的表現,都引起兩極評論,有人認為,現在的馬東,是個犬儒主義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賺錢,是用5%人群的精明和掌控力,去賺那95%的人群的錢。他所做的,是愚化,而不是啟蒙。
這個論點,曾經讓我無比震驚,它最讓我震驚的地方,在於它的虛無,它沒有標準,完全無視已有的事實,只是忙著給出一個虛無的結論。就像有人說,林青霞特別醜,梅麗爾·斯特裡普完全沒有演技一樣。只要他給出這個結論,人們就要用大量的精力去反駁這個結論。如此虛無。
人們在評論「快手」的時候,有相同的論調,「快手」很LOW,快手上全是低俗的東西,「快手」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三四線青年娛樂至死。但每一個給出這個結論的人,都從來沒有使用過「快手」。
《十三邀》裡的馬東和許知遠。
事實上,馬東和「快手」做的,是同樣的事,那就是,都在為年輕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與這個時代溝通的機會。
3
以前的時代,那95%的人,沒有話語權,沒有舞臺,甚至沒有窗口,始終沉默,他們必須要竭盡全力,走到一定的階層,才能有看和被看的資格。現在,有了智慧型手機,他們浮出來了。
但5%,95%,不是說說就完了,不是分出這樣兩個階層之後,就不用有任何作為了。只要認定,那95%的人群,低俗,粗糙,不值得拯救,不值得給他們做任何東西,然後清高孤絕地守在自己的5%裡就夠了。明知屋子裡有頭大象,卻視而不見,或者,只是唾棄這頭大象的存在。這才叫犬儒。
「快手」和「馬東」一樣,主動改變策略,為95%的人做東西。
《奇葩說》是用富有感官色彩的方式,包裝了嚴肅的話題,啟發思考,也展示多元生活。「快手」則是降低了表達的門檻,給了每一個年輕人表達的窗口,讓他們表達自己,讓他們互相看見,讓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生活浮現出來。
為什麼要降低表達的門檻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儘可能多的人參與。以前的社交媒體,從微博到朋友圈,其實還是為有寫作能力的人創立的,只有能寫,寫得好,才能參與,才能被人看見,所以,大量沒有寫作能力的人,只有沉默地轉發別人的文章,通過別人的文章來表達自己。而「快手」的門檻是,只要你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拍攝視頻表達自己,不管你們識字或者不識字,會寫東西或者不會寫東西。
指責馬東犬儒,指責「快手」LOW的人,還有一個看似強有力的論據,就是他們不憤怒,沒有反抗,沒有破壞性。但每個人的任務有所不同,有的人負責憤怒,負責反抗,「快手」現階段的任務,就是給年輕人一個記錄並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改變社會對他們的固有認知。
「快手」上濮善雜技團和高空架線輝的視頻。
許知遠也有自己的任務,守好5%,做好思想產品的研發,就是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為什麼不能參與到95%的生活裡呢?因為他的話語方式,屬於那5%,他的表達方式,就是他的使命。
4
在此基礎上,「快手」還往前走了一大步。
「快手」並不直接製造內容,它給年輕人賦能,讓他們製造內容。「快手」能夠存在,是因為這一代年輕人,已經不甘心當旁觀者,更不甘心當被餵養的人,他們不再沉默,開始自己找表達形式,自己研發內容。
「快手」最不簡單的地方,就在於它給年輕人文化實踐的機會。光說,光理論,沒有用,實踐勝過一切,實踐意味一切。
以前的時代,只有5%的人,有創造文化產品的資格,文化產品,是那5%的人,做給95%的人的。
擁有創造文化產品資格的人,是部落的大祭司,宮廷或者民間的藝人,以及後來的藝術院校畢業生、作協成員。文化的傳承,是以禪讓制來實現的,老一輩藝術家,不但傳遞文化的技能,也傳遞表達的資格,文化傳承,始終在5%的封閉人群裡進行。95%的人即便有表達的欲望,卻缺乏技術和平臺,甚至,連創造內容的資格,都是被否認的。
智慧型手機時代,「快手」出現,它給了年輕人記錄和分享生活、發揮創造力的平臺,是當下年輕人的文化實踐,高也好,低也好,能動起來最好。
讓那5%的人感到不快,感到被冒犯的,其實就是這些年輕人動起來了,他們的話語權稀釋和旁落了。
5
實踐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藝術是要做的,歌要唱,舞要跳,光在腦子裡過一遍是不行的。以前,做藝術是有門檻的,門檻很高,但也很低,因為,只要通過考試,只要被大人物相中,就有做藝術的機會。其實,一切行業,都是要靠做的。
現在門檻降低了,反而更高了,因為不再依賴一兩次考試,而要依靠漫長的實踐,漫長的展示,漫長的爭取,考官是千萬人。
做得多了,就會成熟,就會有心得。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之所以熠熠生輝,之所以能出現那麼多成熟的明星演員,就是因為做得多,很多演員的履歷上,都有幾十上百部電影的資歷,怎能不成熟,怎能不磨出光輝?
「快手」給年輕人的,就是做的機會。從唱歌、跳舞、社會搖,到喊麥、喜劇短片、語錄,到技能展示、日常生活展示,做的機會這麼多,自然有成熟的可能。
比如社會搖,完全是年輕人自發創造的表達形式,開始很粗糙,但僅僅兩三年時間,社會搖就已經發展成一種精緻的內容形式,表達方式越來越豐富,影像技術越來越成熟,也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歡迎。
我看到過一個社會搖作品,只有一分鐘,卻非常有趣。出現在畫面上的,有快遞小哥、清潔工、閒逛的富二代等等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他們或者頹喪,或者迷茫,或者辛苦工作,狀態各異,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到一個廣場,被一段音樂吸引,在舞者的帶領下,開始組隊起舞。一分鐘裡,有非常戲劇化的設定,有合理的分鏡,有性格和環境描寫,有非常自然的表演。儘管還幼稚,有模仿某個大牌歌手MV的嫌疑,但都是用過心思,經過大腦的。
在很多「快手」視頻裡,可以看到來自民間的喜劇天賦。例如3鍋兒、彭叫獸一家人的喜劇短視頻。3鍋兒的視頻,有腳本,有道具和服裝,有的視頻,用延時攝影,拍攝了很久。彭叫獸一家人的短視頻,一個個的世情小故事,如果被未來的人看到,會是最好的文獻。
如果用「高空架線」「消防」「健身」「瑜伽」「武林風」「山歌」「非洲」,或者你能想出來的一切關鍵詞進行搜索,還可以看到更多的生活場景。
我很愛看的視頻裡,還有這一位,他發布的,就是他在各種道路上用力奔跑的視頻,那麼舒展,那麼暢快,每次看,都覺得非常激動。
而在很多快手視頻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越軌的表達,完全不同於藝術學院套路的天才構想,有些快手大V,不但善於創造內容,還諳熟傳播之道。他們沉默的才華被喚起之後,爆發了驚人的力量。
影評人內陸飛魚說:
快手上頭這麼多能演,能說,能打,能編、能吃苦的奇人異士,鄉下苦孩子,中國這些拍喜劇電影的人怎麼不去挖掘和組織呢,隨便一個出來都比摳像小鮮肉、面癱小花旦麼們強啊,價格肯定還大大的便宜。
現在的人,雖然身處資訊時代,但卻也置身於信息繭房之中,看到的和被給到的,都是同質的信息,信息很多,視野反而狹窄了。而「快手」卻讓我們看到更多種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把一個氣象萬千、充滿奇人異士的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這遠遠比少數人的文化優越感和虛無的理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