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與願力,究竟哪個大

2021-02-19 金剛智慧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有部毗奈耶》偈句

業力是因造作善惡之業,以招感相應果報而得。《中阿含經》云:

"身口意三業,以意業為重。"

意即心意。身口二業皆由意業為前導,故心正則行正,行正則業善。

然而輪迴轉世的善惡條件,並非自由意志抉擇,而是因業力的牽引,故《大乘義章》云:"業力如風,善業風故,吹諸眾生,好處受樂;惡業風故,吹諸眾生,惡處受苦。"

眾生造作善惡業,每一種行為必然會產生後果,這種後果就是業的力量所導致的,只不過這種果報顯現需要因緣,也就是現報、生報和後報。就像一個人犯了罪逃跑了,有的很快就會抓獲歸案,有的要經過幾年、幾十年才被抓住,這個都是跟因緣有關,但是無論時間長短終是要受報的。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這個意思,不是不報,因緣未到,因緣到了,誰都逃脫不了的。

以願為先,引妙智起; 

如願而了,故名願智。

——《俱舍論》偈句

願力多指心願的造業力,菩薩因強烈善念而發誓願。例如菩薩共願皆以"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為本。可見諸佛菩薩大願皆以大智大悲為首。

四弘誓願是一切大願的總願,別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願力可以成就一切事業。業力是發起願力的緣起,願力是改變業力的動力。

業力不抵願力

世上最可怕的是業力,就連神通抵不過業力,而業力抵不過願力。

業力由因緣生,也由因緣滅,若有堅固大願,斷惡修善,鍥而不捨,必能超越業力,成辦勝果。

另外,大願本身可以快速淨除惡業,且可深廣增長福業。如《優婆塞戒經》說:"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

  文章來源:網絡。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金剛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

一個動作可能改變別人的一生。

傳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無量,感恩常在!

相關焦點

  • 無相之空可以接枝,唯有願力可以改變命運
    任何不空不無之相,都是娑婆世界的煩惱所在、苦厄所在,空無之相越輕,向上的力量就越大,無空之相越重,墮落的牽力就越大。情不了不生極樂,愛不斷不生淨土。因為人太執著於相,所以業力如石,入苦海必會沉淪;願力如船,唯有願力,可以渡業力到達彼岸。人的命是天生的,人的運卻是可以變的,如果具足願力,可以改變業力而改變命運。
  • 業力
    業力的概念本是奠基於兩極現象之上的,宇宙借著這個律法才能維持平衡。這種平衡狀態並不是一種慣性,而是不斷地在動、在變化中的平衡性。這個概念之中有一種假設,那就是個人的「靈魂」(某些學派所說的「存有」)裡面有一種因力,會逐漸形成一種「果」,而引發這個過程的本能就是「意志」。
  • 業力的秘密,全都在這裡!
    2、業力的中心身的行為、口的行為二者所產生的「業」容易理解。意所產生的業力,一般人不大理解,其實,佛教認為,「意業」是整個業力之中心。人心中的一個「惡念」「善念」同樣會產生業力。即使不付諸於行為,同樣產生了善惡之業。因此,業力既有精神因素,又有物質因素。
  • 有聲書|不可思議的五百大願
    關於本師無與倫比的道理,在(《釋迦牟尼佛廣傳》)大臣海塵婆羅門童子發心的情節中有闡明;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遍知功德及成佛顯現等與諸佛無別,但他度化眾生的願力與其他諸佛不同,他的願力尤為超勝,無與倫比,特別不可思議
  • 薩古魯談尋找業力的「手柄」
    在這篇文章中,薩古魯解釋了「業力」的含義,一個在不同的背景中經常使用到並被誤用的詞。薩古魯在解釋業力的影響是多麼根深蒂固的同時,也揭示了如何尋得一個掌握這個複雜結構的「手柄」。「業力」是指保留在我們內部的行為或者行為印記。你父親的行為不只在某種情形下才對你發揮作用,它在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但是,擺脫父母的影響沒那麼容易!
  • 業力是宿命還是非宿命?
    通過選擇不同的願力,可以將自己轉化為某種人。 依此看來,我們感受的業果不僅僅只因為過去做過的事,而且還緣於我們曾經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以何種發心做的那件事。也就是說,我們受惡報不只是因為所造的罪業本身,也要觀待作者及其發心等因緣。正如Spinoza所說:快樂不是美德的獎賞,而是美德本身。要成為不同的人就是要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39願 受樂同於漏盡願
    大安法師講述:受樂同於漏盡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我國土中的天人所享受的快樂,如同煩惱滅盡的大比丘(阿羅漢)所受的快樂。如果這一願不能兌現,就不取正覺。九法界眾生悉有趨樂避苦的生命本能,然何為真實快樂呢?業力凡夫追求的是感官快樂,以獲得精美之色聲香味觸為樂。然此五欲之樂會變化,因能感之心是生滅法,所感之五欲外境會變異。
  • 課程精選(41)|業力法則是什麼?
    比如說你的心裏面有一些陰暗的,比如藏了一個愧疚,這個愧疚會讓你的生活創造出一些破壞性的事情。 好,那我們現在再講回業力,靈魂有一個功課,靈魂的功課是固定的,這個特別重要,我們都要記住,咱們作為導師班的出去的,必須得知道這個,你必須要知道每個人的靈魂是怎麼走的,她現在走到哪,就你身邊的朋友,她現在在哪個階段,離開愛,尋找愛,成為愛,傳播愛,這個是所有人的靈魂功課,都是走的這個路徑。
  • 投資人葉東東:找到大願力創業者,投進去
    要說到投資方法論,第一步,可能還是得跟大家先一起探討一下「投資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是我經常都會思考的問題。一切與投資相關的共同本質第一因,或者說是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確挺困擾,後來我逐漸想明白了:是「願力」,抑或說「執念」,「念力」。創業也是一樣。一家公司最大的瓶頸在於CEO的瓶頸,也就是願力瓶頸。一家公司的市值在哪裡?在創業者的腦子裡。
  • 願力不敵業力?
    人們常常說的:「願力不敵業力」,這句話其實有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我們要先探究:「業力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 業力是什麼?它對有情生命的延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音妙法大智慧業力是什麼意思?在有情生命延續中,業力是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說的業力,簡單地說,有善業、惡業兩種類型;還有定業和不定業、共業和不共業、引業和滿業。所以,他只要參與了殺豬場的工作,得到了共同的利益,將來感受業力的時候,他是逃脫不了的。
  • 願力的功效有多強,六根清淨只是開始
    十方眾生,如果有緣聞到寶樹所發出來的妙音,立刻就能獲得地上大菩薩所證得的三種忍法(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和住於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中,一直到他成佛,耳根都很清澈,沒有任何的苦惱和災患。
  • 糊塗了,壁虎爬牆究竟是範德華力還是卡西米爾力,哪個對?
    之前一直有文章說壁虎爬牆是因為範德華力的作用,那麼為什麼「科學大院」又說是卡西米爾效應呢?對此,我想借本文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對,「科學大院」的說法有沒有錯?一、什麼是範德華力?範德華力是產生於分子或原子之間的吸引力,也稱為分子作用力。這種力普遍存在於組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粒子之間。它比化學鍵弱得多。
  • 普賢行願品的四句秘密!
    法王如意寶教誨說:在我們朝禮神山、聖地、寺廟、佛塔、佛像,或者拜見高僧大德的時候,能念《普賢行願品》是最好的。如果時間有限,應該念這一頌發願,至關重要,金剛句也這樣做了殊勝的教誡。   清淨一切善業力   怎樣才能讓業清淨呢?這需要由逐層的淨治把雜染業力從相續中除遣出去,也就是,從粗至細,依次淨除不善業的業力、有漏善業的業力和有漏不動業的業力。
  • 冒險解謎新作《業力化身1》官方簡繁中文PC正式版下載發布!_遊俠網...
    遊戲名稱:業力化身1  英文名稱:Karma.Incarnation 1  遊戲類型:冒險遊戲AVG  遊戲製作:AuraLab  遊戲發行:Other Kind Games  遊戲平臺:PC  遊戲語言:英文,中文  發售日期:2016-10-19點擊進入《業力化身1》官方簡繁中文免安裝綠色版下載地址
  • 依怙信願智慧歸命大安樂,三聖圓通照見自性
    因為這關係到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生死的大問題,解脫了生死問題,其他都是小事。教人念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圓滿究竟的度己度人普度眾生的大善。不管一個人多忙,每天靜篤十念相繼,必定可行,越是忙的人,越應該靜下心來念佛觀心,入定生慧照亮人生,不出煩惱災殃。念佛成就靠什麼?
  • 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力,痢病鬼鬼王的真言名號「娑你般帝迦」
    下面我們看481句「娑你般帝迦」,這個是痢病鬼王的真言名號,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心願,它屬於妙法蓮花部,你看般拉密諦,就是究竟智慧啊,所以你不要小看這個咒,太全面了,每一句都是佛的光、每一句又是一副藥、每一句又是一個法門,每一句又是佛的名號、每一句又具足了佛的願力、每一句又是佛下達的命令。所以在此地它是屬於西方蓮花部的,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力,同時阿彌陀佛要放光的。我們看頌裡面說:「業海無邊鬼無盡,循業受報果由心,痢病皆因貪口腹,一切法爾如是因。」
  • 有了願力,就會有奇蹟!
    發願——只髮長遠的願是不夠的,還要發近期具體的願!長遠的願就是菩提大願,成佛的願;近期具體的願,就是近期要做什麼事情,要完成什麼計劃,達到什麼樣的層次和目標。若說長遠的願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成佛之路,那近期具體的願就是這條路上每一段短期的旅程。做任何功課之前都應當發願,這樣修完後就回向給這個願,使其順緣具足,修法順利,業障消除,近願達成。
  • 早點兒修信願啟動四十八願力,你的生活就會充滿佛光
    《彌陀經》也叫我們「信願持名」,所以說我們統統給搞錯了,斷章取義了。《彌陀經》那麼大的篇幅,全是勸信勸願,給砍掉,專要「執持名號」。這就是像印光法師說的,斷人慧命,是不是呀?斷眾生慧命,斷佛慧命,斷眾生成佛的慧命啊!所以說必須要「信願持名」。尤其這話已經說到份兒了,「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是諸人等。」
  • 大安法師開示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備歷輪迴,頭出頭沒,甘心忍受,曾無一念省發奮勵,求願出離。而復遮其欣厭,欲令直悟自心。是猶田蛙井鮒,不與之水,而反責以衝霄,只益沉淪,於事何濟。於是無苦樂中,示苦示樂。——《佛說阿彌陀經疏鈔》這段疏文是對一種觀點的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