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

2021-02-19 金燈臺微刊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論語.為政2.15)可能是他對思考重要性的肯定和確認,在他看來,假如不是如此思索一番,則所學的結局便以失敗告終,「罔」這個字的確切意思就是「無」,是「沒有」。學習如果不去思考等於「無」,間接的告訴我們那等於是「沒有學習」。但是如果繼續的思想,則令人想到這裡的「罔」字所包含的意義,或許更為深刻一些,極有可能還包括了人本身的問題,即如果讀書沒有思考,那麼這個人的主體性也就有了問題,思考成了人自身的事,其實也是容易理解的事。西方著名哲人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1650)有言:「我思故我在」,延伸下來,不思豈不是人「存在」的缺失嗎?

  聖經詩篇便有思想神話語之章節,如詩篇第一篇的經文說: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2)

喜愛律法並且成為永恆的思想對象,從而使兩者結合於一起。人也就獲得了祝福,這其實是最好的人生意義注釋,人是來自於上帝,並且具有上帝的形象,這思想應該就是這形象的一部分,人的思想也就是人的本能之一。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有言:「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雖然將人劃入「動物」讓人不能苟同,但也同時指出了人的思想之特質,讓我們想到人的思想是其自身的一部分。假如我們所見所思圍繞聖經的教訓,那麼這個人的生活和生命,也就有了思想的對象,從而獲得了源於上帝也本於上帝的祝福和引導。

  參觀一處書畫店,內中有一幅楹聯是安徽桐城的文人戴蘭芬所書,這個人的生平履歷並不知曉,但是他這幅楹聯卻讓人有了思想的空間,這楹聯如此道:

詢道求中志在守樸
資中履信思若有神

想來這是作者儒雅的君子之風和他的經驗實踐,讓人想到他遵守傳統的價值趨向,更讓人注意到下聯「資中履信」的生活實踐中。思想之中與神的連接,或者說這位忠心之士的思想中,那忠信之道,實乃因為思想到神就在其自己的左右,這幾乎接近聖經以賽亞書30章21節所說的:「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這是神的聲音,祂在提醒人們要行在正路上,而不必祈求技巧之術;為守住本分之拙,似乎愚拙,其實智慧之舉。


  下聯中「思若有神」一句,既是對行為的反思,也是在尋找之中對神的接受。認識到在人行為的背後,是有軌跡可循的,那就是神的指引和祂的同在,也從另一角度看說明了思想的結論,是神臨在於思想空間的證明。雖然這裡對神的含義,沒有確切的深入,也沒有涉及到信仰的層面,卻可以看到這不僅是停留在遵守的位置,那是被動的;當思想到神的層面時,則來自上面的啟示,卻是主動精神的,因為思想的內在性,使其產生超越的意識,從而接近信仰的高度。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章19節中所說的那樣: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了。」

相關焦點

  • 學而不思則怠,思而不學則罔
    學而不思則怠,思而不學則罔 2010-10-12 11:10 來源:中華會計網校博客   列印 | 收藏 |   有道是「人過三十不學藝」,如今我都已近中年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每天至少寫一篇說說,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是俺堅持了三年多的一個好習慣。思而不記則忘。人的腦海裡時常會有突然一閃的靈感與隨悟,如果不及時的把它記錄下來,它就會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你們別看我這鳥人只是初中沒畢業的文化水平,但我的文筆與思維力還真是不差的,就這一點小小的優點,就完全得益於我隨感隨記的好習慣。由於平時的閱讀量少與文化水平所限,在我的腦海儲存庫裡從來就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   思而不記則忘。人的腦海裡時常會有突然一閃的靈感與隨悟,如果不及時的把它記錄下來,它就會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你們別看我這鳥人只是初中沒畢業的文化水平,但我的文筆與思維力還真是不差的,就這一點小小的優點,就完全得益於我隨感隨記的好習慣。   由於平時的閱讀量少與文化水平所限,在我的腦海儲存庫裡從來就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每天至少寫一篇說說,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是俺堅持了三年多的一個好習慣。但就這一個自以為的優點,還差點就在今天被我給中斷了。
  • 王蒙:學而不思則「網」 思而不學則「die」(圖)
    法家吃得開,孔子孟子這一套是吃不開的,它是道學,法家是權學。現在說道學有時候是拿來嘲笑的話。但是它願景說得非常好,入了人心了。越沒掌權的人越是老講道德,但是反過來道德又對權力起制約作用,你掌了權了不講道德底下就給你扣上一個帽子——無道昏君,這個帽子一扣就完了。因此孔子對掌權的人有意義,對沒掌權的人也有意義,「他老有意義,意義太大了,永遠是倍兒硬的軟實力。」
  • 學而不「思」則罔
    學經典,悟學道 學而不「思」則罔一天深夜,著名的卡文迪什實驗室領導人盧瑟福走進實驗室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樹花開,一季寒風讀書光靠學還不夠,還要多向別人請教,多思考,這樣才能求得真學問。反之,只學而不問不思,必然得不到真才實學。生命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把不懂的問題打上問號,虛心向別人請教,我們才能學得更深入一些,變得更聰明一些。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最近網上有句話不知道戳痛了多少人:以前不學習總怪工作太忙,現在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有了一個多月的假期,可是也沒有花點時間看書學習。越來越多的人的時間被手機大量地暫用,一會遊戲,一會抖音,一會直播,一會刷劇……總之,輪不到閱讀與學習。與此同時,還想法真多,想工作,想收入,想前程,想生活,想意義……思來想去都沒有個結論,最後歸於不知所謂,不僅不快樂,更沒有內心寧靜。
  •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首先要有大量優質的原料,沒有原料,模板再漂亮,根本就生產不出產品;同理,有原料也不行,沒有好的模板,加工出來的產品也是次品,或者根本滿足不了別人的需求。從古至今,同一原材料,經過不同人的加工,就有不同的作品,「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有差異的模板,才有了源源不斷優秀的產品。
  • 名人名言: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天生我才必有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本意和真意
    今天,偶然看到某單位走廊牆上掛的一幅宣傳牌,上面的內容為:「【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仔細審讀這幅宣傳牌,感覺其中的譯文,大違《論語》本義,問題頗多。
  • 學而不思則罔
    二、不會根據自己的觀點來確定歸納事件的角度,盲目抄材料,材料和觀點建立不起聯繫。三、段落與段落之間建立不起邏輯聯繫。四、面對寬泛的題目不知所措,全文的中心論點不明確。        痛定思痛,發現我教學上的問題:對學生動筆的訓練太少了。碎片化教學,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夠。
  • 學習用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名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習總書記說:「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裡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
  • 每天學點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 【每日一習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每日一習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019-04-20 07:53:00來源:央廣網
  •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到八點十五分時,進不去騰訊會議室,趕快給韓老師電話,他說因為話題比較敏感,沒有想更多的人參與,還在騰訊會議上,並且姑娘說使用了新功能,需要主辦方邀請才能進去,我很焦急,就又很著急地給韓老師電話在很焦急的等待中終於進去了。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連載3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開篇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哪裡學?在實踐當中學。古人的學習不是脫離工作在課堂裡專門學習,而是時時刻刻、面臨任何人、事、物都是學習。
  • 【修身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24【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在古代多指修身,指從往聖先賢的書上學習他們的修身方式,習指的是將學來的修身方式應用到生活中。那麼這句話的翻譯從延伸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為光學習往聖先賢的修身方式而不去思考,那麼這個人就會迷惑,就悟不到其中的理;而只是每天去思考,卻沒有學習的方向、方法,最後修身時就只能身體疲累、精神疲倦卻無所獲。「學而不思」會有兩個不好的結果。
  • 學而不思是糊塗,思而不學是短路
    到了監獄裡,他巧遇一位很有學問的法利亞長老,法利亞長老教他各種知識和學問,鄧蒂斯聰明透頂,學了拉丁文、希臘文、歷史、文學,什麼都學、一學就會。根據我的揣測,他的智商超過150。但是法利亞長老問他,你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怎麼會被抓到逸夫堡來呢?他說:「我也不知道,我被抓進來以後,每天都在想這個問題,可是怎麼也想不明白。」這時候法利亞長老講了一句著名的話:博學不等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