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培
12月19日,電影《圍屋喜事》登陸全國院線。這部全劇臺詞採用95%以上客家方言的喜劇影片,一上映就獲得觀眾青睞,尤其是讓客家觀影人群倍感親切。
自20世紀50年代初推廣普通話運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所有學校都把「推普」作為一項主課來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使用獲得長足發展。反觀地方方言,受學校語言教育失衡、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加劇影響,影響力和使用範圍大不如前。梅州的客家話也不例外。如今在全市各地,一些中小學生開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於客家話的駕馭和使用能力卻較為薄弱。很多人對於客家話的正確讀音和規範用字也常常搞不清楚。
客家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載體,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存在,使城市成為一個擁有文化靈魂的地方,其作為一方土地一方人的情感紐帶,寄託著海外客家遊子的濃厚鄉愁。近年來,我市在一些學校實行客家山歌進校園,致力於發展本土的客家山歌劇,並把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劇納入非遺項目,一些對客家方言研究的專家學者也通過著書立說和開辦講座等方式,保護傳承客家話,成效顯著。如今,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在全國院線上映,加上線上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對於傳承客家方言、延續歷史文化更是有促進意義的。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明確提出:「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這一規定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在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普通話的同時,亟待保護傳承方言文化。
當前,推廣普通話已經成為硬任務和社會共識,我們應該在傳承客家話方面傾注更多的力量,為其營造良好環境。比如,適當在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中增加方言內容,開設適量的方言課,儘可能開展普通話、客家話「雙語」教育。支持地方電臺、電視臺開設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方言節目,鼓勵專家學者運用新媒體平臺開設專欄教授、傳播客家話,組織開展客家話書面語正字、正音活動等。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