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0年幼師的我,總是會看到班級裡很多孩子特別貪玩,不喜歡閱讀,同時也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在出生到進入幼兒園這個時間段,也沒有必要去進行閱讀,因為上學以後老師自然就會教了,但其實父母們這麼想是錯的。
曾經我看過一部電影《海蒂和爺爺》,其中講述的就是海蒂愚笨不識字,但她的奶奶卻並沒有放棄,她在海蒂5歲的時候,送給了海蒂一本《格林童話》,每天也會給她講故事。
直到有一天,奶奶告訴海蒂:你現在學會讀書,就會知道故事裡面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了,慢慢海蒂就讀出了整個故事。
海蒂可以說就是班級裡那些不愛讀書、貪玩的孩子,而海蒂卻在奶奶的引導下,從調皮的孩子變成了愛上閱讀的孩子,並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寫故事。
曾經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班傑明·布朗姆就發現了:孩子出現學習吃力、厭學等情況,60%以上的原因可以歸結於孩子在年齡小一些的時候,父母們沒有對孩子進行閱讀訓練的開展。
而這種現象就叫做「早期閱讀缺乏」,所以有父母就問道:到底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才是最合適的呢?
孩子多大進行早期閱讀?
有腦科學家曾研究發現:一個人接受刺激的最佳時期就是兒童早期,那麼這要早到什麼時候?是18個月的時候,因為在寶寶18個月之後,大腦沒有進行適當地刺激,那麼孩子早期閱讀中的一些東西就會永遠喪失掉。
所以我當時看到這個研究後,就認為:「早期閱讀」應該在孩子1歲半以後,父母們就要適當地讓孩子開始進行閱讀了,但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需要將繪本中的內容讀給孩子聽,等到孩子能夠認字後,再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
早期閱讀有什麼用?
在1964年的時候,心理學家班傑明·布朗姆曾發表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這一本書,其中指出:如果要以17歲時人的智商水平為100%為標準,那麼他4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50%,8歲時大概達到了80%,接下來近10年只能夠提升20%。
也就是說,人類智力發展的速度是一個逐漸遞減的過程,同時孩子在4歲以前,他們的智力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並且加拿大約克大學的雷蒙德·瑪教授在《心理年鑑》上發表過自己的一項研究成果:學齡前的孩子,他們讀到、聽到的故事越多,心智也就越靈敏。
在我看來,學齡前孩子,閱讀的越多,那麼他們也就會越聰明,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儘早地培養孩子早期閱讀的能力,那麼2歲前的孩子能讀什麼書呢?
孩子出生到2歲,我們的親子閱讀經歷
0~6個月在我們家0~6個月的時候,我就已經給她看一些書籍了,而這個時期我主要給果兒看的就是視覺激發卡,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看視覺激發卡呢?
其實我們的大腦所攝取的外界信息中,大部分是來自於眼睛,而新生兒寶寶會隨著月份增加,視覺也會從最初只能看到光和影、吃奶時看到媽媽的臉,逐步地發展到有3色視覺。
所以0~6個月過程的視覺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刺激的越多,寶寶視覺才會發展的越快。
曾有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激發、早期教育,都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和智力提升,還可以提升視覺感知力、發展想像創造力、開發大腦潛能。
而我給我們家果兒看的就是這套《寶寶視覺激發卡》,其中共分為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適用於0~3個月左右的寶寶,因為0~3個月的新生兒正處於黑白視覺期,所以建議父母們先試用黑白卡帶圓點的圖案,寶寶會看的很投入,因為寶寶第一個接觸的就是媽媽的乳頭,所以對於圓點圖像會比較敏感;
第二階段——適用於4~6個月的寶寶,這時候寶寶可以看清媽媽的臉,因此他們會對有輪廓的臉感興趣,使用帶有輪廓的寶寶畫像,再通過紅黃藍的色彩有效地吸引寶寶對顏色的感知力;
第三階段——適用於7~12個月的寶寶,這個時間的寶寶視力和深度知覺慢慢幾乎和成人一樣好,漸漸能看到物體的遠近、左右、高矮等立體影像,這時就可以給寶寶看一些色彩豐富、畫面唯美的生活常見圖形,以此奠定寶寶的認知基礎。
第四階段——適用於1~2歲的寶寶,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了,並且他們也會開始對遠近、前後、左右等立體空間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父母這時候可以教寶寶認識卡片的顏色、物品和形狀了。
6~12個月為了能引起我們家6~12個月果兒看書的興趣,我在這個階段便給果兒入手了很多觸摸類的書,其中《陽光寶貝洞洞認知書》便是我親身體驗過後比較推薦的洞洞書,其中不同的洞洞能夠發展寶寶的感官體驗和觸摸能力。
在觸摸的過程中,生動逼真的直觀感受也能夠幫助寶寶更好地認識事物,從而形成記憶儲備,我平時在陪伴果兒看這套洞洞書的時候,會慢動作翻書頁,並大概將內容給她展示一遍,並用清晰的發音,向她描述畫面。
比如:「每個小動物都像果兒一樣有家,我們來看一看小雞的家在哪裡呀?」然後通過洞洞翻開小雞的家,讓果兒知道了小雞的家是在雞蛋裡,最後我會將主動權交給果兒,然後讓她自己進行探索。
當然,在果兒探索的這個過程中,免不了她會對洞洞書進行撕、扯、咬等行為,但我都並不擔心,因為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是圓角設計不傷小手、雙面覆膜防水防汙、厚卡紙不易撕爛。
12~22個月在這個階段,果兒已經開始可以從會說幾個字到整句地說話了,也可以從看幾頁書到專注看完一本書了,每天都有很大的進步,而在果兒1歲開始,我主要就選擇了關於習慣養成和情緒的故事書,其中的內容都是以家庭生活、簡單初步的社交場景為主的繪本。
而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是果兒看的重複率最高的繪本,首先這套書中不論是顏色、形狀、圖片、內容還是故事都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其次裡面很多都是貼近寶寶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以及解決的方法。
在果兒1歲前,講述這裡面的故事時,都會儘可能地詳細描述故事中的場景,比如:小雞跳跳自己吃完了早餐,公雞爺爺興奮地拍手,我都會儘量地表演出來,並用各種不同的擬聲來引起果兒的興趣。
而在果兒2歲左右的時候,我就會把閱讀的重點放在情緒中,因為這個時期寶寶會出現更多的情緒分化,像悲傷、憤怒、興奮等情緒,所以這套書也能夠幫助寶寶認識情緒、處理情緒,從而幫助寶寶完成情緒表達。
我是果兒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