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一個故事火了。某幼兒園一個3歲多的女孩在跟小朋友玩鬧的過程中被扯壞了裙子。對方家長要求照價賠償,誰知這條裙子竟然價值近四千元。事情雖然圓滿解決,但是沒過幾天,家長就發現不對勁了。孩子每天放學都沒有精神,有一天竟然還哭了。問其原因,孩子說在幼兒園同學都不跟她玩了。對此,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因為「裙子事件」,對方孩子有錯在先,照價賠償也是合情合理啊。為什麼孩子會因此被孤立呢?今天小編就來為這位家長解析一下其中緣由。
說起在幼兒園被孤立,其實例子不在少數。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長不要對此過於麻木,要知道,上幼兒園的年紀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受到排擠,可能會造成他們的性格孤僻、極端、乖戾,說會影響一生也不是誇張。因此,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孤立和排擠,或者交不到朋友,家長要引起重視。
下面這五點,就是孩子被孤立的主要原因,「裙子事件」的原因也在其中。
1. 不懂分享。一個蘋果,孩子自己吃了,只能管飽。而跟其他小朋友一人一口,就收穫了友誼。孩子的友誼是這樣,成年人也如此。多少商業合作都是以交換利益為開端的。說交換利益當然不適合孩子的世界。我們不鼓勵孩子以交換為目的進行分享。
80和90這兩代人多是獨生子女,分享在我們的概念裡是模糊的。這使得我們給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缺失了這一塊。而不少西方家庭和幼兒園,都把分享當成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環。你完全可以告訴孩子,分享是愛的體現,是人類的祖先留下的美德。不需要太多理由,也沒有任何目的。只要記得,好東西要和其他人分享,你一定會收穫很多美好。
2. 性格懦弱。不要以為孩子是個「軟柿子」就代表很好相處,會有很多朋友。試想一下,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是強者的朋友多還是弱者朋友多呢?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7歲以前,孩子的大腦處於「前計算時期」,特點就是自我為中心。他們是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誰優秀,誰勇敢,誰玩具多,就會受到歡迎。你的孩子性格懦弱,會被理解為膽小,是負面的特點,就很容易被孤立。
改變這種情況,並不是要你短時間內強迫孩子變得勇敢。其實,懦弱的反義詞也許不是強大,而是自信。多誇孩子,多鼓勵孩子,多認可他們的優點。告訴他們,你那麼好,其他人也會喜歡你。給孩子更多自信去面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可能會更主動的接近別人,更多的表達自己,去認識新朋友。
3. 過於「誠實」。誠實當然是美德,但是我們都很清楚,誠實只在特定的場合有正面作用。很多時候,教孩子誠實本身就是謊言。想想看,大人為什麼總是教孩子要誠實呢?是為了方便我們監督孩子,怕孩子背著我們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發現不了。所以,孩子誠實的受益者其實是大人。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發生衝突,老師搞不清楚狀況,這時候她希望有人能誠實。地上有一灘水,不知道是誰不小心弄撒的,老師問是誰做的,沒人說話。這時候,老師需要有人誠實。那麼問題來了,你的孩子是要做老師的朋友,還是要做其他小朋友的朋友呢?這個問題聽上去過於成熟了。沒錯,做老師的朋友其實對老師來說意義不大,他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弄個清楚事情的原因,而跟小朋友做朋友,對對方來說是珍貴的。也就是說,當老師追問真相時,選擇閉嘴的小朋友會收穫友誼,而選擇打小報告的小朋友會被孤立。誠實在這一刻變成了背叛。
我這樣說很多人可能覺得三觀受到了侮辱。那我們換個說法。假如有小朋友在吵架,老師沒有發現,那主動去報告老師的那個孩子會被討厭。假如一個小朋友碰灑了水,老師不知道,那主動去打小報告的孩子會被鼓勵。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了,誠實並不一直是好的。
4. 家境太好搞特殊化。這裡就說到了文章開頭的「裙子事件」的原因。同樣一群孩子,你的孩子裙子那麼貴,那麼跟你的孩子玩的成本就很高。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覺得很麻煩,不如敬而遠之。如果你真的富有到可以隨意給幾歲的孩子買上千塊的衣服,幾千元的學習用品,那你應該讓這些東西的價值等比例縮減成普通衣服和學習用品。你也應該有心理準備,幾歲的孩子長得很快,衣服沒多久就小了。學習用品太貴重,自己的孩子也很容易弄壞。不要買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壞了的時候突然感覺價值連城了。家長的虛榮心和價值觀連累了孩子被孤立。
5. 家長不會處理孩子間的衝突。日本的幼兒園通常教師和學生比例是1比30。這樣的配比就是不希望老師過於關注個別學生。他們也並不鼓勵大人參與到孩子的衝突當中。他們認為,孩子之間的衝突應該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這有助於鍛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有多少家長,聽說孩子被推了一下,被諷刺挖苦了,就氣衝衝的跑到學校以牙還牙,或者反映給老師要求特殊照顧。這樣也許會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小朋友玩久了哪能一點摩擦都沒有呢?總不能誰都不接觸吧!家長次次都出面吼回去,誰還敢跟咱們家孩子玩呢?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接觸集體,你可以把這裡想像成一個幼兒社會。請在家中給孩子做好足夠的準備教育,然後在他們進入幼兒園後給予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獨立面對和解決那裡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