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來說,咖啡是一種農產品,它跟許多食物一樣,其味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產生變化。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判斷一包豆子究竟應該在什麼時候日期喝的味道最佳,多數也會加上一條「賞味期」的建議。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判斷咖啡的賞味期呢?
咖啡為什麼有賞味期?
剛烘焙出的熟豆有俗稱的「燥感」,主要表現是酸味較為尖銳,不夠圓潤,甜感還沒達到較好的狀態,些微澀感在口腔盤旋。烘焙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過程,還有我們未了解的變數。但是燥感是確實存在的口感。
每公斤咖啡豆,在非飽和的環境下,大概會放出6至10公升二氧化碳,相當於豆總重量的1%至1.2%。當中三成半,是在烘焙後首3天排出。 而隨後二氧化碳排走的,還有等量的芳香揮發物(味道≠香味)。因此剛烘好馬上衝煮咖啡豆反而風味不佳。
咖啡在裝袋後,雖然已經跟外面的空氣隔絕,但和袋子裡的空氣仍然會持續發生化學反應,例如:
咖啡裡面綠原素和氧氣產生化學變化,釋放咖啡豆裡面的芬芳,咖啡豆在剛烘好後起算的48小時左右會持續吐放二氧化氮(排氣)
咖啡的香氣和口感本身也會隨時間而改變。
絕大多數單品咖啡豆瓶1個月後就開始慢慢失去香氣(例如花蝴蝶有花香,耶加有果香),而果香正是單品咖啡的魅力之一。
那麼什麼是養豆?
所謂的咖啡養豆,其實就是一個放氣、排氣的過程,剛烘好的咖啡化學變化劇烈,被烘焙之後的咖啡豆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氮,這些氣體會在衝煮時影響咖啡粉跟水的接觸,如果立即拿來衝煮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因此養豆是必然的一個過程。
養豆有什麼用?
雖然烘焙好的咖啡豆,風味組成已經大致確定,造成咖啡豆風味變化的原因許多人都歸咎於咖啡豆本來就每天都在變化。其實每種東西經過氧化都會些微變質,影響味道,可能在水果上還沒有這麼精細的味覺感受,可是咖啡卻會明顯感覺到味道的變化。
可別認為養豆不重要,養豆不好的咖啡出現不乾淨的味道,小編是深有體會!首先養豆不足的咖啡豆會有「燥」感,這是咖啡豆受高溫烘焙後內部殘存的煙嗆味,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成和排放二氧化碳來去除,因此在養豆期就讓它靜待幾天,你會發現口感乾淨,風味突顯~
但養豆與否其實並非絕對,時間長短也不一定,如果養的時間太短,咖啡的風味不完整、也不容易衝煮,這稱不上好的烘焙;如果養的時間過長,就新鮮的角度來說,一定會影響到後面新鮮度的維持,導致把不新鮮的風險推給消費者,這當然也不好。
如何養豆?
養豆方法:將未開封的咖啡豆置於陰涼,乾燥,避光,無刺激性異味的環境裡。過養豆期後將單向排氣閥貼住(用透明膠即可)。
根據大多數專家的意見是,無壓力器具萃取的咖啡(例如手衝咖啡),最好等6個小時以上(杯測就要求8-12小時) ,Espresso咖啡則需要5天以上。
咖啡豆的排氣作用在完成烘焙後第3個小時後才開始進行,沒有釋放出任何二氣化碳的咖啡豆,衝煮後的味道非常不穩定,如果你曾經將熱水衝入剛烘好研磨的新鮮咖啡粉,又或者拿它來作一杯Espresso,你會發覺口感上非常尖銳、刺激,有著過度萃取的苦味及明顯的酸度,你會很難將它連想到那滑順甜美的口感。
因此請記住,在任何的情況下,時間絕對是讓咖啡釋放出二氧化碳,進而穩定味道的必要因素。
不同養豆期的咖啡怎麼衝最好?
要引出咖啡豆最佳的風味,必須校正與確認咖啡研磨粗細、調整使用的粉量。豆子放越久會有越多孔洞,當你研磨這些咖啡豆時,就會更容易破碎,同時,排氣反應的減弱,讓水更容易接觸咖啡粉進行萃取,熱水可以更容易溶解物質。
所以,一般面對存放越久的豆子,越要小心萃取過度——你可以嘗試降低水溫/調粗研磨度/減少萃取時間/減少攪拌,以達到平衡萃取的目的。
「新鮮咖啡可維持兩至三周」
新鮮烘焙的咖啡會維持其最佳風味約兩至三周的時間,一旦烘焙完成,咖啡豆會需要數天的時間排氣(二氧化碳),然後就可以衝煮來飲用。
當烘焙後約一周的時間,是咖啡風味的巔峰期,衝出來的咖啡香氣、風味特性最強烈,同樣也能表現出這支咖啡最好的醇厚度及酸質。但一旦再多放幾周的時間,大多數的咖啡將不再新鮮。
「儲存溫度」
咖啡豆存放環境直接影響熟成時間長短
環境溫度高熟成快、需熟成時間短,環境溫度低熟成慢、需熟成時間越長
舉例:
夏季與冬季咖啡豆熟成期不同,夏季3天能達到最佳熟成的豆子在冬天可能需5天甚至更久
酷熱夏季豆子熟成快速,同樣風味也快速衰敗,溫度能加速熟成也能催速老化
「咖啡的最佳賞味期」
從咖啡烘焙好算起15~30天,有的咖啡可以在適當的保存條件下延長到45天左右。因此我們提到的「過期」,一般以30天為基準。這時咖啡豆的排氣基本消失,中深烘焙~深烘焙的咖啡豆會輕度「出油」。但是如果不恰當的保存導致的咖啡嚴重出油,或者聞起來只有木質味,那表示咖啡豆已經不適合繼續品嘗。
過了賞味期=不新鮮的豆,不單「走」了好的味道,亦同時會製造出壞的味道來。現在的精品咖啡,雖然沒有特別明說,但大致上己經決定了精品咖啡的烘焙都是在中淺到中深之間,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中淺或中焙,甚至不會有日式烘焙出現。
因為愈烘的重(烘焙時間長和溫度高),賞味期越短;中淺或中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花香、果酸、堅果、巧克力、奶油...等等的味道,都會隨著時間越長,香氣越少。
「建議」
建議一次購買約2周的咖啡豆量,保存在室內的咖啡豆,也建議在2周使用完畢是風味最棒最香的時候。購買新鮮烘焙咖啡,有可能儘量買熟豆回來自己現磨,多好的咖啡都不要囤貨,夠喝一個月就好。掛耳咖啡最好只買15天的量,喝完再買!
在選購咖啡豆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A、產地
在網上,有些店家可能會使用一些不是來自原產地的咖啡豆,比如有些藍山咖啡,可是其產地並不是牙買加,還有例如袋子上只有哥倫比亞,或者巴西,而沒有具體到莊園信息,通常就是大產區的咖啡豆,原產地的咖啡也有分商業級和精品級別,所以不是只有寫著衣索比亞就是精品豆,最好能具體到產區,追溯到原產地的豆子,通常不會太差,如果你不是很挑剔的話,嘗嘗不同產地的味道也是可以的。
如何理解『衣索比亞日曬G1西達摩罕貝拉花魁2.0』這樣的咖啡名稱?
咖啡豆本身會有明顯的地域特徵,購買之前,了解咖啡豆的風味,咖啡標籤也像紅酒標那樣,一般從標籤得到很多與咖啡風味的信息。我們看到這樣咖啡名稱:衣索比亞日曬西達摩罕貝拉花魁2.0,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國家:衣索比亞,產區:西達摩罕貝拉,分級:G1,處理方式:日曬,名字是花魁2.0。
如果你買到的豆子,只有衣索比亞,沒有其它信息,通常來是大產區的豆子了。
B、包裝日期(烘焙日期)
留意包裝日期是否是最近的,一般咖啡生豆的保質期為一至兩年,烘焙之後的熟豆保鮮期在2個月內,所以要挑選新鮮烘培的咖啡豆,購買後在保鮮期內用完,那樣才能享受到咖啡最迷人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
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因為豆體包含大量氣體,呼吸作用旺盛,在萃取時,豆子中氣體釋放出來,我們看到的就是美妙豐滿的氣泡,淡然一些淺烘焙的豆子,氣泡沒有那麼明顯。
C、店鋪和品牌
這個就不用說了,有些咖啡可能會為了降低成本,混雜其他種類的咖啡。所以要小心啊。如在較貴的咖啡豆中摻雜便宜的咖啡豆,或者是在質量好的咖啡豆中摻雜同品種但質量不好的咖啡豆,這會嚴重影響口感的。所以購買咖啡豆時要儘量選擇有保證的店鋪或品牌,國內流行的自家烘焙,豆子新鮮度會比超市買的豆子要新鮮一點,選值得信任的咖啡店。
但是很多人都會表示在現場試飲時覺得好喝,但買回家煮時卻風味不佳。應該是有以下幾個原因影響,
一是家用磨豆機與商用磨豆機的顆粒均質狀況不同,均勻度與粗細度;
此外,某些咖啡店選用的水質可能相對會優於家庭自來水水質;
手衝咖啡的話,濾杯的材質,手衝壺的材質......等等都會有一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