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結構。他向上連著脊柱,向下連著四肢,在人體中是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關節。
在瑜伽練習中不管是站姿坐姿,俯臥或仰臥,我們都會強調骨盆的順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骨盆在瑜伽體位中的順位。
想要搞清楚骨盆在運動中的順位,先來看看骨盆和身體上下連接的特點。
1、向上和脊柱的連接靈活而脆弱。
他向上連接脊柱,骨盆相當於脊柱的底基,骨盆的狀態直接影響著脊柱的狀態,比如骨盆前傾就會導致腰曲變大。而且骨盆和腰椎的連接比較脆弱,這裡的脆弱主要是指腰椎靈活度比較高,活動範圍比較大,四周沒有骨骼牽制保護。骨盆有個風吹草動,腰椎立馬就會跟著動,所以骨盆的順位直接關係著腰椎的安全與健康。
2、向下的連接笨重而僵硬。
骨盆向下通過髖關節連著大腿骨。髖關節從理論上來講是個球窩關節,他可以向各個方向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它的靈活度很大。理論上是這樣的,但事實上很多人的髖關節都不夠靈活,所以髖又被我們戲稱為千年老胯,以形容他的僵硬程度。
骨盆向上連接很脆弱和向下連接很僵硬這個特點,時時刻刻都穿插在我們瑜伽練習中。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喻:前屈類。前屈是髖關節的屈,為什麼很多人做成彎腰拱背的樣子。就是因為骨盆和大腿骨連接的髖關節比較僵硬,而骨盆和脊椎連接的腰椎很靈活導致的。
我們在瑜伽練習中認識這一點還不夠,還要妥善地去處理腰椎、骨盆和髖關節之間的關係。靈活的地方我們要想辦法給他加固讓他穩定;僵硬的我們要想辦法打開伸展,讓它靈活。
回到瑜伽練習中來看一看各類體式中:如何讓靈活的穩定住,讓僵硬的活動開。
1、前屈類。把骨盆和腰椎看成一個整體,向前轉動骨盆。
把骨盆和腰椎看成一個整體,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他們不是一個整體,如果你把它看作一個整體,就當腰椎和骨盆之間是焊死掉了、固定住的,不可活動。就可以減少腰椎的代償,以髖關節的活動度來決定你前屈幅度。
2、後彎類,同樣把骨盆和腰椎看作一個整體,骨盆向後轉動。
道理和前屈是一模一樣的。
在做髖關節後伸的體式中,也把骨盆和腰椎看作是不可動的整體,向後轉動骨盆,腰椎在骨盆的軌跡上延展,只是延展,不脫離骨盆的運動軌跡,不主動向後彎。
3、扭轉,把髖關節,骨盆和腰椎看作是一個整體。
從生理結構來說腰椎的扭轉幅度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真正的扭轉是從胸椎和腰椎的連接處開始的。
在扭轉的體式中,骨盆的處理方法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骨盆保持不動,另一派認為骨盆可以跟著輕微轉動。我比較贊成骨盆跟著身體輕微轉動。
因為骨盆跟著輕微轉動,可以保護骶髂關節,雖然我們說骨盆上面連著脊柱的腰椎,但事實上把骨盆和脊柱連接到一起的關節是骶髂關節,骶髂關節是一個微動關節,屬於不可動關節,也就是說他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和能力。
在扭轉體式中,如果你保持骨盆不動,去扭轉脊柱的時候,對於骶髂關節本來就有問題的人來說,就有可能讓問題變得更嚴重,相當於脊柱的最末端在骨盆裡面像鑽頭一樣旋轉轉動。如果骨盆順著我們體式中流轉的方向輕微的轉動,就可以抵消脊柱在骨盆裡的轉動,把轉動的力向下傳導,以保護骶髂關節的穩定。
4、側彎類,
在側彎類中,我們會強調不要向外頂髖,其實也就是把骨盆和大腿骨看作一個不可動的整體。
5、脊柱直立內體式。骨盆和腰椎是一個整體。
可能有人要問了,在直立類的體式中,我們不總是強調卷尾骨嗎?卷尾骨其實就是為了讓骨盆正位,以維持腰椎的自然曲度。而且是微卷尾骨,並不是大幅度的向前捲動,大幅度的向前捲動尾骨,就變成骨盆後傾了。
讀到這兒,骨盆和腰椎及大腿骨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各類體式中的運用,也就說完了。總之還是前面的一句話:腰椎很靈活,在各類運動中他總是想搶先動起來,但是我們要控制它,不讓他動,或者說讓他跟著骨盆的運動軌跡而動,不能讓它和骨盆分開來單獨行動,更不能讓它和骨盆做反方向運動。而髖關節呢,他太僵硬,總是懶得動,所以我們要督促他先動起來。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