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無所適從,呼籲儘快就植物奶油出臺國家標準
監測顯示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遠低於限量
此前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植物奶油存在隱患的報導,引起不少石家莊市民關注。近日,記者走訪石家莊一些蛋糕店及超市發現,不少蛋糕的配料都標明含有「植物奶油」,即氫化油,不少商家也坦承自己使用的是植物奶油。而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大多數餅乾、蛋糕、咖啡等食品都標明含有植物奶油。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堅介紹,初步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報導的水平。目前,我國正在繼續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反式脂肪酸風險評估。
市民:被「植物」倆字忽悠了今年25歲的小華從事媒體工作,工作原因很少能正常吃飯,咖啡、奶茶、蛋黃派等各類零食成為辦公桌上的常備品。「有時採訪一個接一下,根本沒時間吃飯,就靠這些零食了。」
看了央視的《植物奶油或釀食物史上最大災難》後,小華才知道常常藏身於巧克力、冰淇淋、蛋黃派、咖啡伴侶等零食中的「植物奶油」原來就是人造脂肪,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會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而這些食品,幾乎就是小華的日常食譜,「看來,我被『植物』倆字忽悠了。」
「我知道動物油吃多了會對身體不好,每次選餅乾都會看看是不是植物油。」正在超市選購零食的王女士說。當記者問她是否知道反式脂肪酸時,她迷惑地搖了搖頭。對於氫化植物油的危害,大多數市民都表示不知道,選擇蛋糕、餅乾等時多是根據口味。
調查
蛋糕店:「麵包都用植物奶油」
在石家莊中山路一家蛋糕店門口,十幾米之外就聞到了香味,許多人排隊選購。「蛋糕用的是植物奶油還是動物奶油?」記者向店員詢問,店員稱「都有」。而在另一家蛋糕店,銷售人員直接說「店裡的麵包都是用植物奶油做成的」。一蛋糕店老闆則稱,製作蛋糕用的「奶油」很少是純正奶油,因為純奶油較難成形,放到冰箱裡兩個小時就會溶化,沒辦法保存。而含有植物奶油的蛋糕有「賣相」,還可以冷藏。「大多數甜品店用的奶油都混合了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動物奶油口味更好些,植物奶油不含膽固醇。」
蛋糕能否不放奶油?糕點師表示,不放奶油也可以,但會「很不好看」。
在糕點櫃檯記者發現,—些糕點的成分表上只有白糖、雞蛋、小麥粉等標註,植物奶油根本未提及。
超市:多種零食都含氫化油
在省會—家大型超市的食品貨架上,麵包、餅乾、薯片、方便麵、巧克力、咖啡、速凍食品等包裝上都能看到「氫化植物油」、「起酥油」、「植脂末」、「精煉植物油」之類的成分,甚至某知名品牌的一款兒童原味奶酪中也含有「植脂末」。康師傅3十2香酥夾心餅乾配料表裡寫著含有部分「氫化棕櫚油」,上好佳粟米條用的是「全氫化棕櫚仁油」,達利園蛋黃派用的是「植物起酥油」,奧利奧巧克力夾心餅乾用的是「食用植物油、食用部分氫化植物油」。此外,幾乎所有速溶咖啡的咖啡伴侶,都是用「植脂末」做成的。
一項調查顯示,2005年至2009年中國食品市場上52個著名品牌共167種產品中,71%的餅乾含有反式脂肪酸。
說法:泛濫背後是標準缺失
大量使用人造奶油,在糕點行業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由於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反脂肪酸含量、使用的國家及行業標準,導致糕點行業人造奶油泛濫。目前,國內90%的奶油生產企業都是生產人造奶油,國內一些糕點企業使用的動物奶油都是靠進口,一般來自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植物奶油如果真的有害,為啥幾乎所有的甜點裡都有?國家為什麼不禁用?」市民李女士說。
據了解,植物奶油是當前世界食品加工中通用的—種產品,只要是加工烘焙燒烤油炸產品,必然用到這種氫化植物油,而在植物油氫化過程中自然就產生反式脂肪酸。想徹底消除反式脂肪酸很難,因為正常的動物肉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反式脂肪酸,即使用動物奶油也沒法完全避免這—問題。所以,關鍵是國家加強研究並確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標準,依法對植物奶油的使用範圍和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進行限制。
在國外,不同國家反式脂肪酸含量標準也不同,加拿大、巴西反式脂肪酸含量國家標準為不超過0.5%,丹麥為不超過2%,荷蘭、法國、瑞典等國為不超過5%。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堅近日表示,2003年營養食品所就已開始對我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初步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報導的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均反式脂肪酸不超過總能量的1%。張堅稱,1%折算出來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我國居民的攝入量還沒有到那麼高水平,因為居民的飲食習慣與西方有很大的差別。相關管理部門一直在跟蹤關注這個問題,2008年國家出臺了關於動植物油脂、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檢測的國家標準,2010年出臺了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檢測國家標準,目前正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繼續收集相關資料,進行風險評估。
專家:「植物奶油堪比DDT」言過其實
「市民大可不必過度緊張,」採訪中營養專家表示,植物奶油中並不完全是氫化油,而是氫化油、水及其他成分合成的,一般來說,稀奶油中氫化油成分在40%,濃奶油中氫化油成分在60%。事實上,植物奶油是因為動物奶油供應不足,才在100年前通過加工進入人類食譜的,即使產生反式脂肪酸,其含量也非常低,對人體危害極為有限。「像有些說法把氫化油稱作又一個DDT,這其實太過頭了。」有關專家表示,就算是市民在家中炒菜,有時也會釋放出反式脂肪酸,只要市民不是每日三餐都用餅乾、蛋糕、漢堡等食品充飢,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健康問題。
氫化油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使食品保存期較長,幾乎所有加工食品中都有它。專家建議在吃蛋糕、零食時,最好多吃些纖維含量高的水果、蔬菜。
針對「中國的奶油製品都不能吃」的觀點,張堅近日也表示,這一說法有些偏激。反式脂肪酸分兩類,一類是食品在經過工業加工後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國外研究和國內的實驗已經證明,這類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害;另一類則是乳品裡天然含有的、細菌發酵產生的反式脂肪酸,至今仍無證據證實該類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害。國外的攝入限量主要也是針對工業加工產生的反式脂肪酸。
-名詞解釋
植物奶油
氫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目前,在麵包、奶酪、蛋糕和餅乾等食品烘焙領域廣泛使用。氫化油能產生反式脂肪酸,長時間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風險。氫化油因為是假油,無法被身體分解,也無法被代謝出去,最後只能留在體內,囤積在細胞或血管壁上。
-相關連結
衛生部評估反式脂肪酸
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較多的反式脂肪酸問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月9日表示,衛生部已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將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程序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燕趙都市報 記者任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