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術後該如何康復?請收好這份包含4個康復階段的訓練方法

2020-12-11 小冉哥運動康復

作者 | 練老師

轉載請先獲得授權

膝關節術後康復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居多。最近有不少粉絲在向我諮詢,如何做好「膝關節術後康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進行關於膝關節術後康復訓練。

在我們的膝關節中,有兩條交叉的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分別限制脛骨向前移動和向後移動,保證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的穩定性。其中前交叉韌帶損傷在運動損傷中較為常見。前交叉韌帶分為前內束和後外束,兩束限制脛骨前移、內旋、內外翻及過伸。

前交叉韌帶損傷常見於膝關節近伸直位做內旋內收動作或者膝關節90°位做外展外旋動作時,像籃球、羽毛球和足球運動最多見前叉損傷,輕度損傷位韌帶拉傷或者部分撕裂,重度損傷完全斷裂,就需要進行手術。隨之,就要經過一段時間來進行康復訓練,恢復到術前的狀態。

這個康復的過程,我們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應不同的恢復時間及訓練方法。

術後第一階段(術後0-2周)

康複目標:減輕疼痛與關節腫脹;早期肌力訓練和關節活動度訓練,預防關節粘連和肌肉萎縮。

除訓練,其它時間均需佩戴護具(睡覺時間也是)。臥位小腿抬高於心臟水平。注意事項: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積液和腫脹,影響組織癒合和功能恢復。初期訓練以靜力練習為主,選用輕負荷(重複30次即感疲勞),30次一組,2-4組一次,組間休息30秒,疲勞為止。

1、術後當天(1) 踝泵訓練:床上伸直膝關節或者微屈膝關節,做用力、全範圍、緩慢的踝關節屈伸(勾腳和繃腳活動),30個一組,重複3-5組,一天多次進行。

(2) 股四頭肌、膕繩肌靜力性收縮(疼痛不明顯時可做):膝關節伸直,在膕窩下放置毛巾卷並且大腿發力緩慢、用力下壓毛巾卷,持續發力10-30秒一個,5-8個一組,重複4-6組,一天4-6次。

2、術後第1天:可扶雙拐腳不著地行走(1) 繼續上述訓練;

(2) 正確的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於枕頭上,足尖朝向正上方,膝關節下方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膝關節墊成微屈,如疼痛不適,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調整。

(3) 直腿抬高:仰臥位,伸直膝關節,勾腳,將腿抬離床面20釐米(大概30度),保持15-30秒一個,8-10個一組,重複3-5組,一天多次;

3、術後第2天:視情況拔除引流管(1)繼續以上練習;

(2)抗阻力踝泵練習,彈力繩或者徒手抗阻力,每次下床活動後練習踝泵可以減少腫脹'

(3)直腿側抬高及後抬高:側臥位將大腿側面抬高和俯臥位將大腿後抬高,保持15-30秒一個,8-10個一組,重複3-5組,一天多次;

4、術後第3天(1) 繼續上述練習;

(2) 被動關節活動0-30°範圍,禁止主動屈伸膝活動;

(3) 踩地負重及重心轉移訓練:佩戴護具保護前提下,手拄拐做全腳掌踩地負重訓練,和在不增加疼痛範圍之內做左右的重心轉移訓練,注意雙腳與髖同寬,腳尖朝前。每次五分鐘,每天2-3次;

(4) 活動結束可以隔毛巾冰敷10分鐘。

5、術後第4天(1)繼續上述練習;

(2)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以單足站立(保護前提下),開始使用雙拐行走,單次行走時間不宜太久,200米內。

(3)被動屈曲到0-60°。

6、術後第5天(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被動屈曲至0-80°。

7、術後1-2周(1) 術後第一周開始做踝關節抗阻力活動訓練,20-30個一組,3-5組一次,輕度疲勞為宜;

(2) 負重直腿抬高、側抬和後抬腿訓練;

(3) 雙拐保護下做步行訓練,患腳負重由腳尖慢慢過渡到全腳掌;

(4) 兩周屈膝角度達到90°,支具調到0-60°靈活角度;

(5) 俯臥位勾腿練習。

術後第二階段(術後2-4周)

康複目標: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及穩定;改善步態。

1、術後2周(1) 繼續上述訓練;

(2) 被動屈曲至90-100°;

(3) 仰臥在床上做腳跟貼床的屈膝滑動,注意疼痛控制在微痛範圍內,屈膝角度不大於90度。每周增加10度。每次15-20個,3-5組,4、6次一天;

(4) 疼痛範圍內練習單腳站立1分鐘,3-5組一次;

(5) 伸展可達到與健側同逐漸調整支具0-70°活動範圍,每3-5天增加10-15°,術後4周調至110°。針對關節負重不穩定的可以適當減慢速度。

2、術後3周(1) 被動角度達到110°;

(2) 進行屈髖肌群、臀肌訓練和步態訓練;

3、術後4周(1) 被動角度達到120°;

(2) 支具調到0-90°範圍;

(3) 第4周晚上睡覺可去支具;

(4) 床邊練習勾腿訓練;

(5) 雙腳支撐位的下蹲訓練,注意無痛原則,角度不超過90°;

(6) 俯臥位勾腿加強訓練。

術後第三階段(術後第5周-3個月)

康複目標: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活動。

中期以中等負荷訓練為主(重複20次即感疲勞的負荷),20次一組,2-4組一次,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1、術後第5周(1) 被動屈曲達到130°;

(2) 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身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一組,組間休息1分鐘,2-4次一日;

(3) 固定功率自行車訓練,無負荷至輕負荷。20分鐘一次,1-2次一天。

2、術後8-10周(1)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同;

(2)坐位抱膝至與健側同,開始保護下全角度蹲下;

(3)強化肌力,使用彈力繩做肌力訓練。

(4)單腿支撐平衡訓練,可以逐漸轉移不穩定平面訓練或者給予外界幹擾力訓練(保護前提下);

(5)開始上下臺階訓練,尤其下臺階的離心訓練;

(6)有條件可以進行健身器械的下肢力量訓練。

3、術後10周-3個月(1)主動屈曲角度逐漸與健側同,且沒有明顯疼痛;

(2)俯臥位屈膝訓練,使足跟觸碰臀部持續牽伸5-10分鐘一次;

(3)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後,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利用下肢健身器械做下肢力量訓練;

(5)開始縱向跳練習;

(5)術後3個月,有條件的話可以做個各項功能測試,為下一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判斷依據。

術後第四階段(術後第4個月-6個月)

康複目標:全面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性;逐漸恢復運動和專項訓練。

後期恢復訓練,提高力量時選用最大負荷的70%1RM(重複12次即有疲勞感),8-12個一組,2-4組連續訓練,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環繞練習;

(2) 開始側向跨步練習;

(3) 開始慢慢走跑練習;

(4) 5個月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5) 6個月開始遊泳,跳箱訓練;

(6) 開始專項動作訓練。

總結

在韌帶重建至完全恢復期間,重建的韌帶還不夠堅韌,訓練應該循序漸進,不要勉強及急於求成。康復的順序遵循以下原則:消炎、消腫—單獨肌肉訓練(靜力性訓練-穩定性訓練-動態訓練)—相關肌群訓練—(專項)動作訓練。

在8周和第3個月時,重建韌帶是容易二次斷裂的關鍵時期,雖然關節角度和肌肉力量感覺恢復了,但是韌帶在融合,比較脆弱,建議佩戴護膝保護前提下做訓練。

最後,每次訓練結束可以依據情況進行理療、冰敷處理,加上適當拉伸處理。

你有看法?

添加時記得備註一下哦

姓名+城市+職業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兒童康復教育的4個黃金階段,要抓緊了
    ——自閉症兒童康復教育的4個黃金階段——  我們都知道,到目前為止,自閉症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科學的康復訓練。除此之外,尚無良策。  其實孩子的康復教育分不同階段,除了接受康復機構內一般的康復訓練外,還要針對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計劃,這個稱為「個別化訓練」
  • 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方法如何選擇
    我們已經報了3-4個不同機構,每天趕來趕去,孩子、大人都很累,但是這樣做是不是真的有效?目前在自閉症康復領域,各種方法層出不窮。這裡先不談醫療、針灸、推拿、手術等號稱能治癒自閉症的不靠譜神奇療法,僅就康復訓練,就有幾十種之多,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心臟康復的三個階段
    心臟康復的三個階段 心臟康復主要分為Ⅰ 、 Ⅱ 、 Ⅲ 期康復三個階段, 分別對應急性住院康復期、 院外早期康復、 家庭康復, 詳見表1。
  • 膝關節術後做屈膝練習,竟然會有這麼多好處,你還不趕緊練起來?
    我們做完手術後都有一定的臥床時間,期間為了預防或降低下肢血栓、肌肉萎縮等併發症的發生,就需要積極鍛鍊。 膝關節術後康復鍛鍊更是必不可少。除預防併發症外,也利於早期下床活動。術後一個月內是康復鍛鍊的黃金時間。需要做到兩點:一是早鍛鍊,二是堅持鍛鍊。
  • 跟腱斷裂的康復訓練教程,手術後護理治療方法
    這段時間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堅持前面的訓練,另外可以進行大腿的肌肉肌力訓練,方法是用意念來繃緊、放鬆大腿肌肉,保持大腿位置不變,這種方法需要大家自己去感受,就是靜態肌力訓練,大家可以多感受,不用擔心拉扯到跟腱,這段石膏期只要不受外力影響,我們的訓練都不會傷害到跟腱。靜態肌力訓練可以每次繃緊肌肉5秒鐘,每組10下,每天進行5次左右。
  • 自閉症康復訓練,究竟該聽誰的好?
    文/片 本報記者 陳之煥自閉娃欲做康復訓練,但去了四家康復機構,得到三種不同的康復訓練建議,有的機構建議側重語言訓練,有的機構建議側重行為訓練。因為評估標準不同,評估結果也差別很大,令患兒家長無所適從。事件 四家康復機構,評估出三種結果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4歲的兒子鬧鬧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不願與人交流,且經常大喊大叫。
  • 體態康復問答|半月板損傷後康復訓練方法有哪些?
    問:你好老師,我最近膝蓋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我膝關節疼了 1周後 我去醫院檢查透了x光片 膝蓋和腰椎的 都沒問題。現在10多天了 臀大肌這個位置又痛了!蹲下去站起來都難。打噴嚏都痛 是哪兒出了問題啊! 膝關節痛的前幾天跑過步 帶會員打過搏擊!
  • 自閉症康復訓練方法
    自閉症康復訓練的治療原則應該使個體化、結構化和系統化,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同時,要注意兒童的身體健康,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康復訓練主要康復訓練方式分為三大類:音樂訓練、引導式訓練、言語語言訓練。自閉症康復訓練方法:1藝術康復訓練方法:藝術康復訓練方法是所謂的繪畫療法。
  • 康復感悟分享(一)——康復訓練切忌「拼命」
    說起康復訓練,對於大部分腦卒中後的偏癱患者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每天堅持不懈的進行各種各樣的康復訓練,陌生是因為好多患者已經做了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康復訓練,仍然不知道脫離康復師後該如何正確的進行訓練,不知道訓練的一些誤區。
  • 張美玲腰痛精準評估康復訓練11
    >張美玲腰痛精準評估康復訓練              張美玲腰痛精準評估康復訓練新手如何去健身房?但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寶貴的我該如何開始呢?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最好的做法當然是聘請專業的健身教練。如果我們的卡投資已經很高,那麼今天的文章可能非常適合。新手如何去健身房?4種方法健身快速入門張美玲腰痛精準評估康復訓練
  • 兒童聽力言語康復訓練與康復服務
    骨錨式助聽器隨著政府高度重視和媒體的廣泛傳播下,利用人工聽覺技術改善耳聾的方法已經有較為完整的推廣普及。人工聽覺技術包括耳聾康復的一系列技術,如人工耳蝸、BAHA(骨錨式助聽器)、振動聲橋、助聽裝置以及人工中耳手術等。
  • 自閉症治療康復訓練怎麼做?家長又該如何配合
    自閉症的成因是個未解之謎,其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染色體,以及後天生長環境,孕期飲食,藥等等有關。   在自閉症治療方面,目前大部分以早期幹預,康復為主,自閉症最佳康復期為3-6周歲,因此早發現,早幹預,然後早點進行康復訓練,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治療尤其重要。那麼自閉症康復訓練應該怎麼做呢?家長有應該如何配合呢?
  • 寶媽們,請收好這份「產後康復時間表」,抓住產後的黃金期
    盆腔術後需要做盆底康復嗎?究竟應該何時做盆底康復?如何規劃盆底康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01、備孕期一胎後沒有做盆底康復,二胎要早做打算。02、妊娠期懷孕期間盆底康復只能選擇Kegel運動,通過Kegel訓練增強盆底肌的力量,應對懷孕後期與分娩時可能帶來的盆底肌、結締組織、盆腔神經等損傷或功能下降。有研究表明,孕期建議孕16周後再嘗試開始進行Kegel訓練,如果Kegel訓練中有任何的不適,請立即停止。
  • 【康複課堂】共濟失調型腦癱患兒運動康復訓練
    患兒:王*,女,7歲3個月,因「走路不穩」於2017年11月29日來院就診。患兒系第二胎第二產,母孕期間無感染及其他疾病史,孕38周時經腹部B超示「頭圍大」行剖宮產,出生體質量4000g,生後無窒息、抽搐史。
  • 【圖文】新冠肺炎愈後如何做好康復治療
    它包括心肺功能訓練、有氧功能和力量訓練、日常功能訓練,以及心理治療方法。」針對新冠肺炎來說,呼吸康復可能會提高心肺活動耐力以及改善身心健康狀態。研究表明,在疾病急性期的病情穩定階段,康復介入越早,愈後越好。
  • 耳蝸植入後,在康復訓練中「唇讀」是否有必要
    ……面對這樣的孩子,到底該不該他看口型、讀唇語,還是應該把嘴遮上,最大限度調動孩子的聽覺潛能?如果孩子老盯著嘴看,是不是說明他們沒好好聽呢?  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童童是個先天性耳聾的小朋友,2歲時就開始戴助聽器,而後開始學著用語言交流。後來,她的聽力卻開始慢慢下降,助聽器的效果也開始變得不理想,但是,她的唇讀能力特別好,基本上可以通過唇讀無障礙交流。  5歲時,童童做了單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植入後聽覺反應很好,康復期聽覺和言語恢復得都不錯。
  • 訓練營|從受傷到康復,我都經歷了些什麼?
    之前的訓練營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如何判斷運動損傷,今天我們來教大家自我康復的方法。身體一旦出現損傷徵兆,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處理,並進行康復訓練,避免損傷加重、停跑時間延長。康複方案①局部休息,通過冰敷按摩等方法控制炎症,進行對足底沒有衝擊的運動。②赤足走跑訓練。③加強足底肌力量訓練和控制。④體外衝擊波療法,如足握毛巾或筆,抓毛巾,踩網球,坐姿提踵等。
  • 家庭康復:特殊兒童的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方法
    今天小希源就來說說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特殊孩子,都有哪些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方法,希望能對家長和孩子們有所助益。(4)孩子完成動作,吃下食物後,家長就對孩子予以表揚。隨著孩子精細運動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酌情縮小食物的體積。
  • 小兒康復訓練視頻教程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來發展該方面的技巧與能力,通過在有指導下的反覆練習、模仿和逐步學習自己進食、穿脫衣、個人衛生等,以實現日常生活中大程度的功能獨立。主要內容有進食訓練、穿著訓練、梳洗訓練、入廁訓練、沐浴訓練、社交技能訓練等。職前訓練在患兒受教育的同時,及早為其將來就業作準備。主要提高患兒手的技巧和靈活性,改善功能,為將來回歸社會、走向就業打下基礎。
  • 扁平足患者如何進行康復訓練?牢記這4點,或許能康復得更快
    扁平足有可能是先天病發,患者需要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達到緩解病症的目的。如何進行扁平足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目標是減輕扁平足症狀,矯正足部的畸形,恢復患者的正常行走能力。康復訓練針對的是病症較輕的患者,若患者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即就醫治療。1、勾腳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