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力言語康復訓練與康復服務

2020-12-12 男世界

骨錨式助聽器

隨著政府高度重視和媒體的廣泛傳播下,利用人工聽覺技術改善耳聾的方法已經有較為完整的推廣普及。人工聽覺技術包括耳聾康復的一系列技術,如人工耳蝸、BAHA(骨錨式助聽器)、振動聲橋、助聽裝置以及人工中耳手術等。而聽覺的重建只是康復的基本環節,而從「聽到」到「聽清」再到「聽懂」,需要經過長期有效的科學訓練才可獲得。人工聽覺裝置的實際使用和操作不當,認為「聽到」即為「聽懂」,將會帶進「設備不管用」的誤區。

兒童

聽覺言語康復訓練是教會患者如何利用人工聽覺設備最大限度的提高聽、說能力。康復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醫學的診斷與幹預、康復的目標及方式等。聽力補償或重建之後,都應儘早進行醫學康復,針對性的進行康復計劃,系統地進行聽覺康復和言語矯治,重建和完善聽覺認知最終回歸社會。對於兒童來說,「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更為重要。

聽力

聽障兒童的聽覺言語康復是以克服聽力障礙、發展聽說能力、全面發展為主要任務。患兒需要在耳科醫生、聽力師、康復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反覆刺激及指導練習,使其逐步形成和發展感知聲音、辨識聲音、理解聲音最終具有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需要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聽力補償或重建是聽障兒童聽覺語言康復的前提,患兒處於最佳的聆聽狀態才可保障言語康復訓練效果;在兒童聽覺言語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聽力師根據專業知識和患兒個體情況對聽覺裝置進行調整,指導家長正確使用及保養聽覺裝置方法。康復教師制定個性化康復訓練內容,結合家長反饋及患兒自身發育,強調在聽覺、言語、語言、認知、溝通五個方面的全面康復;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孩子有共同的生活環境,能夠參與到聾兒康復的每一天,對言語康復訓練有巨大幫助。較理想的學習環境是讓患兒積極與父母交流,而不僅是言語刺激的對象。家長在交流中進行有效的鼓勵也對康復訓練予以積極作用。

聽力康復

《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聽覺言語康復作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應在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下,積極開展言語康復工作,實施聽力殘疾人的精準康復,推進聽力障礙人群的康復救助,幫助其回歸主流社會。

相關焦點

  • 「新華—渥太華聽力言語診療康復中心」上海揭牌
    這是聽力言語診療康復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24日攜手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新華—渥太華聽力言語診療康復中心」,將借鑑渥太華大學醫學院的模式,提倡以家庭為中心的診療康復模式,搭建集「家庭—醫院—社會(教育)」共同協作的支持體系,幫助聽障人士回歸主流社會。中外專家接受採訪。
  • 崇川殘疾兒童康復標準並軌 14周歲以下康復訓練全覆蓋
    18日,13歲殘疾兒童小寶的媽媽何女士對記者說。記者從崇川區殘聯了解到,該區在全省率先實施0-14歲殘疾兒童基本康復項目標準並軌,全區7-14歲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報銷費用統一提標至與0-6歲兒童相等。截至10月底,該區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在訓殘疾兒童有160人,預計全年康復費用報銷約230萬元,基本實現了14周歲以下有康復價值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全覆蓋。
  • 廣西:"十二五"期間千名腦癱兒童獲康復訓練補助
    其中在貧困腦癱兒童康復救助項目中,廣西將在「十二五」期間救助1030名腦癱兒童,每名救助對象將獲得每年人均1.32萬元的康復訓練和矯形器裝配補助。    從今年起,自治區將和中央財政共同安排資金,實施一系列涵蓋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殘疾和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在內的康復扶貧項目,讓更多貧困殘疾人康復脫貧。其中,對貧困腦癱兒童進行積極康復救助項目最引人注目。
  • 湖南公布243家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附名單)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有需求的殘疾兒童監護人如何選擇兒童康復服務機構?不妨看看這份名單。省殘聯今日發布的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信息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等243家機構被確定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
  • 言語治療師缺口大 中加合作設聽力言語診療康復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前天合作成立「新華—渥太華聽力言語診療康復中心」,旨在把術前康復指導、術後康復關口前移及家庭康復指導理念無縫一站式融合在治療中,彌補上海與國際先進水平間的差距。
  • 湘版聽障兒童康復訓練教程出版 用遊戲打開語言之門
    7月7日,《聽障兒童聽覺言語訓練五大領域康復教學遊戲活動集——聽能發展》新書推廣培訓會在長沙舉辦。紅網時刻7月8日訊(記者 李慧 通訊員 劉亦苗)聽覺言語訓練是聽障兒童康復訓練的核心內容,為了更好地指導、幫助康復教師及家長有趣、有效地開展聽障兒童聽覺言語訓練,由湖南省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教研團隊歷時兩年多編寫的《聽障兒童聽覺言語訓練五大領域康復教學遊戲活動集——聽能發展》一書於2018年1月正式出版。7月7日,新書推廣培訓會在長沙舉辦。
  • 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及政策建議
    一、兒童福利機構及其設施設備方面的困難與問題(一)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機構數量少,服務人數有限目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機構數量少,加之聽障兒童與自閉症兒童的康復訓練通常需要一對一式的專業訓練,師生比較高,實際上能夠得到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數量很少。
  • 「關愛未成年人」安寧市特殊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持續推進
    特殊兒童是一個需要社會關心和幫助的特殊群體,一直以來,安寧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始終關注著特殊兒童,希望這些特殊的小朋友能跟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通過康復訓練更好地融入社會。自2019年安寧市人民政府建立本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以來,截止2020年6月30日,已有120人次特殊兒童通過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惠民政策受益。
  • 廣東:資助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生活費
    受助孩子接受康復訓練。   0-6歲是殘疾兒童康復的最佳時期,抓住這個機會,接受科學的康復訓練,殘疾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水平將會接近健全兒童。錯過了這個時期,很多有康復機會的孩子將終身殘疾。據統計,腦癱兒童經搶救性治療後有70%的機率可站立,聾啞兒童經搶救性治療後有90%的機率可達到聾而不啞。
  • 殘疾兒童基本康復項目免費服務流程
    一、視力障礙兒童基本康復項目服務流程 (一)定點驗配機構 提交申請表、視力篩查和確定診斷報告→進行視力評估→助視器驗配→建立視力服務檔案→適應性訓練→助視器配戴效果評估與調試→跟蹤維護。
  • 正寧縣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
    同等條件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範圍的殘疾兒童可優先享受救助政策。三、救助內容與標準(一)救助內容康復救助包括手術、康復指導、醫療康復、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康復救助服務。
  • 山東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系列配套政策,元旦起施行
    為進一步規範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加強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範管理,保障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探索建立解決殘疾兒童家庭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近日,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等共同印發《關於印發〈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
  • 孤獨症兒童基本康復項目服務規範
    一、服務對象 江蘇省戶籍,年齡不超過6周歲。 二、服務時間 機構康復每年不少於9個月,平均每月不少於22天,每天不少於7節課(4個小時)。
  • 山東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系列配套政策
    另外,《實施辦法》還細化了「機構+社區+家庭」康復救助模式內容,明確了殘疾兒童輔助器具適配和視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補助標準,殘疾兒童定點機構評審認定流程和定點機構資格條件,基本康復服務分類收費政策和康復救助經費結算方式等。
  • 愛耳時代給全國言語康復治療師的一封邀請函——國際人工耳蝸康復新概念講座
    每一位聽障兒童的聽與說,都離不開言語康復,人工耳蝸進入中國20餘年來,言語康復科學的教學方法的也不斷革新。
  • 十堰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 0—14周歲可申請!
    為改善殘疾兒童康復狀況,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展,我市制定《十堰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按照「抓早抓小、分類補貼、應補盡補」原則,將對全市範圍內0—14周歲殘疾兒童實行康復救助。術後視覺功能訓練每人不超過2000元/年。
  • 聽力語言殘疾兒童基本康復項目服務規範
    一、服務對象 江蘇省戶籍,年齡不超過6周歲。 二、服務時間 機構內康復每年不少於9個月,平均每月不少於22天,每天不少於6節課(4個小時)。
  • 殘疾兒童迎來重大喜訊 康復訓練治療統統有補助
    10月11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獲悉,省政府就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出臺了實施意見,自10月1日起實施,其中明確,救助對象範圍為具有江西省戶籍,0~6歲(不滿7周歲,下同),有康復需求和診斷明確的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    我省明確,到2020年,實現0~6歲重點保障殘疾兒童應救盡救;到2025年,實現0~6歲殘疾兒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復服務。
  • 兒童康復「空中課堂」開課 康復治療師當「主播」
    康復醫師化身網絡主播,這是什麼情況呢?受疫情影響,所有面對面的康復服務工作暫停,但康復訓練十分講究「持續性」,若停止訓練可能會導致殘疾兒童各方面功能止步不前或倒退,「如何在家進行康復訓練」成了康復治療師最牽掛的事。「孩子的家庭康復訓練必須堅持」、「停課不停學、離機構不離老師」,兒童康復園負責人趙紅偉發出的呼籲即刻得到了其他康復師的積極響應。
  • 康復師化身網絡主播 向400餘名特殊兒童家長傳授居家康復訓練技巧
    疫情期間為了避免人員聚集,讓患兒在家也能進行有效的家庭康復訓練,做到「停課不停學」,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康復治療一科的康復治療師化身網絡主播,通過網絡平臺,向家長傳授居家康復訓練技巧。3月30日是康復治療師長張志強的線上排班。早上9時,他準時上線,將製作好的實操圖發到家長群,並對圖片進行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