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老師認為,這是兩個問題,穆老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為大家解析如下,感興趣的同學或家長可以接著往下看!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如何解決做題不認真的毛病。
【1】家長與孩子做好思想溝通工作
對於初一的孩子而言,你不能像對待小學生那樣,強行要求。必須要建立在「平等與尊重」的基礎上。
家長與孩子達成一致,同意家長的合理建議
【2】建立「馬虎」獎懲機制
如果孩子因不認真,馬虎而造成的錯題,回家後要接受相應的處罰。當然,不能體罰!
建議將「獎懲機制」與孩子的「零花錢或家庭計劃」相掛鈎,讓孩子有危機感。
做得好,及時予以獎勵!
【3】每天檢查孩子的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的好壞,可以看出孩子的課堂效率。倘若課堂效率低下,必定不認真。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可以提醒孩子,及時予以糾正。
【4】每周,每月一總結!
通過總結,發現問題,看看孩子近階段表現如何?
【5】每次考試後,和孩子一起核算「馬虎率」,並與獎懲機制相掛鈎。
【6】與任課老師好好溝通,尋求老師的幫助。
如果家長朋友們和孩子能做到以上幾點,就能很好地解決做題不認真的壞毛病。
我們首先來看第二個問題:如何解決不會審題的困擾。
【1】探究不會審題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會審題呢?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A、最直接原因是孩子不具備識破考點的能力
為何不具備?源於對知識點的不熟悉,對課堂所學的不理解,對平時練習的不重視……
B、做題少,見得少,面對變化不斷的命題形式,也就不會審題了。
【2】熟能生巧,平時多做題,且要注重審題,思考每種試題所對應的考點,考點所對應的知識點。
【3】準備一個筆記本,積累每一種考點所對應的題型。
穆老師在記敘文閱讀專欄裡,就列舉了很多,對同學們的審題有幫助。
【4】說到底,不會審題,就是孩子不具備「反命題思維」,對命題人的意圖不明確。
要求孩子不僅要掌握所有試題的考點及其知識點,還要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串聯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識破命題人的意圖。
這個能力的養成需要我們通過平時刻苦訓練養成的,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