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索菲是個寶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低年級的小朋友經常會因為審題不嚴謹、不認真丟分。就像下面這種情況,題面問的是:兩位小數,但是孩子一馬虎沒有注意到,就答成了三位小數,白白丟了冤枉分!
還有下面的第7題,問的是關於四捨五入的問題,又根據題目已知是一個「五入」的數,那麼千位上的數最小應該是「5」,但孩子只關注「最小」兩個字,導致白丟了分。
孩子審題不認真,根本原因多半在這幾點:
1、做題追求速度,不認真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要求「快」,稍微思考一會就會被訓斥:「又磨蹭什麼呢?」或者家長明確要求寫完作業才能玩,但又不檢查作業完成質量,結果孩子就養成了一味追求快的習慣,做題的時候不認真讀題,掃一眼就下筆。
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了不認真讀題的習慣,在測驗、考試的時候也就習慣性地追求速度,忽略了認真讀題。
2、理解能力不足
有些低年級的孩子閱讀量少,對一些數學語言接觸的也少,在讀題的時候就容易理解慢、理解出現偏差,導致審題錯誤。
還有些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數學符號,對數學符號的認知比較差,比如看到「>」時誤以為是「小於」的意思,也會導致出現一些丟分的情況。
3、圖方便,不檢查
每到做題或者考試時老師和家長都會囑咐一句:「好好檢查一下!」,其實審題錯誤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錯誤,只不過有些孩子圖方便,做完題不檢查錯過了彌補的機會。
簡單4步幫助孩子學會審題
1、增加孩子數學閱讀
其實,審題時馬虎、不認真、做題後檢查都是能通過短時間的訓練改掉的毛病,但如果是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差,那就是需要長時間攻克的根本問題了。
在學齡前或一、二年級時閱讀量少,尤其是關於數學方面的閱讀較少的孩子,在閱讀一些「有陷阱」或者較複雜的應用題時,很可能會遇到理解不到位的問題。
我覺得最晚在孩子上小學之後,也要開始增加一些數學閱讀,比如像《好玩的數學》一樣將數學應用題擴寫成一個故事,孩子更容易讀進去,不知不覺就理解了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在面對各種數學題時也能更快理解問題的關鍵。
2、指讀題目
如果孩子讀題不認真的問題,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每天寫作業的機會,集中訓練一段時間,首先是讓孩子用「指讀」的方式讀題,做到一字不落地將題目讀一遍。
3、標記題目重點
然後教孩子將題目的重點部分用「——」或「△」等符號標記,比如下面這道題就可以在「左、右」下面標上「△」,在「小鳥、熊貓」下標上「——」,這樣不管是做題時還是檢查時都能快速地發現題目的重點。
4、複述題目要求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在讀題後複述題目的要求,確定孩子真的理解了題目的要求,如果孩子總是出現對題目理解有偏差的問題,家長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平常數學閱讀不夠,需要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我是索菲,90後、倆娃媽,專注家庭育兒內容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