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為什麼氣候會降水豐富冬季溫和?

2020-10-18 地理沙龍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國土總面積達1709萬平方千米,都快要趕上南美洲的面積了。俄羅斯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瀕波羅的海和黑海,海岸線十分曲折漫長,所以俄羅斯是一個多半島、島嶼和海灣分布的國家。在俄羅斯的半島當中,面積最大的半島是位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地區的楚科奇半島,該半島北臨北冰洋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南臨太平洋的白令海、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相望,總面積約為73.7萬平方千米。

俄羅斯勘察加半島的氣候

俄羅斯的第二大半島也位於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不過位置位於楚科奇半島以南,半島形態十分明顯,那就是「勘察加半島」,勘察加半島從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科利亞克山脈往南延伸,呈東北西南走向,半島形態狹長,北部與大陸連接部分相對更為狹窄。勘察加半島東臨太平洋和白令海,西臨鄂霍次克海,半島總面積約為37.2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是楚科奇半島的一半。從行政區劃來看,勘察加半島屬於堪察加邊疆區,是俄羅斯一個地廣人稀的行政區域,當地總人口不足50萬人。

勘察加邊疆區

勘察加半島上最大的城市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也被稱為「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這座城市也是勘察加邊疆區的首府,人口數量不到20萬人。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位於勘察加半島的東南部,東臨太平洋,位於阿瓦查灣沿岸,是一個港口城市。經緯度位置大約為東經159°和北緯53°左右,屬於中高緯度地區,不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氣候並不像俄羅斯同緯度地區那樣寒冷,年降水量也較為豐富,氣候特徵可以概括為「夏季溫暖冬季溫和,氣溫年較差較小,年降水量大,降水的季節變化大,夏季為雨季」,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那麼,為什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會形成相對宜居的氣候呢?首先從氣溫角度來看,這裡的溫度明顯是高於同緯度的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冬季最冷月均溫約為-7.3℃,夏季最熱月均溫約為20℃,氣溫年較差較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位於半島沿岸,東臨太平洋,周圍海域廣闊,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當地氣候呈現出海洋性特徵。第二個方面是受到地形的影響,由於勘察加半島附近靠近板塊的消亡邊界,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使得勘察加半島上形成了與半島走向一致的山脈,主要的山脈有兩列,分別是中部山脈和沃斯託內奇山脈。

勘察加半島地形圖

勘察加半島上的山脈,平均海拔較高,山脈中還分布著大量的火山,火山總數達160座以上,其中有29座為活火山,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地區,其中沃斯託內奇山脈中段的克柳切夫火山,是半島上海拔最高的火山,海拔達4750米。海拔較高的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可以十分有效的阻擋冬季的西北季風,使得處在冬季風背風坡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較為溫和。其次,從降水角度來看,俄羅斯全國的平均降水量並不大,約為530毫米每年,介於400毫米至800毫米年降水量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的降水水平。

俄羅斯1月平均氣溫圖

此外,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總體而言年降水量更少,從東歐平原至西伯利亞地區,年降水量從500至700毫米,降低到200至300毫米。不過,位於勘察加半島上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其年平均降水量能夠達到860毫米,屬於溼潤地區,那麼為什麼這的降水量會這麼豐富呢?一方面,由於半島周圍海域廣闊水汽十分豐富,另一方面由於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夏季盛行東南季風,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勘察加半島山地的抬升,形成較為豐富的地形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正好位於迎風坡一側,從而形成了豐富的降水量。

俄羅斯7月降水量分布圖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是什麼樣的氣候?有哪些氣候類型?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總面積約為1709萬平方千米,地跨亞洲和歐洲兩大洲。俄羅斯的全國總共可以劃分為八個聯邦管區,分別是中央聯邦管區、南部聯邦管區、西北部聯邦管區、遠東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烏拉爾聯邦管區、伏爾加聯邦管區和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就是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通常會帶來比較豐富的降水?
    至於盛行西風帶能不能帶來豐沛的降水,要看其是「海洋吹向陸地」,還是「陸地吹向海洋」。對於大陸來說,盛行西風帶主要影響的區域位於大陸西岸地區,所以西風帶多是由海洋吹向陸地的,也就多表現為「溫暖溼潤」。>世界上受盛行西風帶影響最為明顯的區域是歐洲西部地區,歐洲西部位於亞歐大陸的西部,西臨大西洋,地處北緯40°至60°的地區常年受到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帶影響,加上歐洲地形平坦,對於西風帶的阻擋較弱,分布有大面積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 我國氣候中的「降水」分布特點是怎樣的?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一個要素。我們通常用年降水量來衡量一個地區降水的多少,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就是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區,就是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就是乾旱地區。一個地區降水的分布特點可以分為地區分布狀況和季節分布狀況兩部分來組成。
  • 我國為什麼沒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各種氣候要素如氣溫、降水和光照等通常表現為周期性的變化,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下墊面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是影響氣候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地理位置主要可以分為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主要決定熱量帶,也就是決定了所在地是屬於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還是寒帶地區。
  • 為什麼在大陸東岸地區,也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會受到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下墊面狀況以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至40°之間,形成原因中從大氣環流的角度來看地中海氣候是由於夏季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受到西風帶的控制,來自海洋的西風帶帶來較為豐富的降水,氣候溫和溼潤。
  • 華北地區冬季降水比春季少,為什麼反而「春旱」更為嚴重呢?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會面臨很多自然災害,從自然災害的成因與發生過程來分類可以分為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其中氣象災害是我們最為常見的自然災害。氣象災害的類型包括洪澇、乾旱、寒潮(低溫凍害)、颱風、沙塵暴、龍捲風等等,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十分多發的國家,洪澇和乾旱是最為常見的兩種氣象災害,而且危害的範圍也最廣。
  • 中國氣候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什麼氣候最適合?
    全世界公認的適合療養的氣候,一個是地中海氣候,一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別的氣候,要麼太熱,要麼太冷,要麼又冷又熱,要麼太多雨潮溼,要麼氣候冷熱極端,沒有一個是全年適合人居住的。適宜的氣候類型,要滿足三個條件,①溫度適宜,不能過高或過低。從文明史的角度來說,人類早期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古希臘、古代中國這些也都誕生在溫帶地區。從當今世界人口來說,大部分人也主要生活在溫帶地區。溫度劃分的話,溫帶地區氣候是最適宜的。②降水適宜。赤道附近並沒有中國東部地區夏天熱,但是下雨實在太多了。
  • 「利馬」氣候乾旱降水稀少,為什麼會成為秘魯的首都?
    不過,我們發現利馬的氣候條件並不十分優越,利馬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加上沿岸寒流的影響,年降水量十分稀少,利馬的年降水量僅為15毫米左右,幾乎是一座「無雨之城」。既然「利馬」氣候乾旱降水稀少,為什麼會成為秘魯的首都呢?
  • 南水北調、北美洲的氣候、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緯度與海拔的不同,我國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①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③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④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嚴寒,全年少雨,氣溫年較差與日較差較大;⑤高原山地氣候:氣候乾燥寒冷,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迎風坡的降水較多。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秦嶺-淮河以南和日本的南部;⑤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⑥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北沿海地區
  • 世界氣候「冷極」:俄羅斯奧伊米亞康,最低氣溫低至零下71℃
    氣候是指一個區域大氣物理特徵的多年長期平均狀況,與我們平時所講的天氣不同,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而氣候是指某地長時間的、穩定大氣狀況,時間尺度多以月、季、年或數百年為單位。衡量一個區域的氣候狀況,往往用氣候要素來衡量,包括氣溫、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任何一個區域的氣候我們都可以用這些要素來描述。
  • 歐洲氣候特徵: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是海洋性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氣候是一個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多年平均狀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組成。在北緯40°至60°之間的地區,常年受到盛行西風帶的控制,所以形成了終年溫和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最為典型的地區,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溼,地形南北高中部低對西風帶的阻擋較弱,海岸線曲折海灣深入內陸等因素也是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範圍廣的原因。
  • 歐洲氣候特徵: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是海洋性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氣候是一個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多年平均狀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組成。五帶的劃分由於歐洲西臨大西洋,而北半球盛行西風帶的風向主要為西南風,由西往東把大西洋的溼潤空氣往歐洲輸送,帶來持續穩定的降水。在北緯40°至60°之間的地區,常年受到盛行西風帶的控制,所以形成了終年溫和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總體而言,我國的氣候呈現出:「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為什麼我國的氣候會呈現出上述特徵呢?季風氣候是我國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我國擁有從熱帶、亞熱帶到溫帶所有的季風氣候類型,雨熱同期是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徵。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特徵在不同的區域,由於形成氣候的因素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徵。中國氣候類型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五種,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總體而言,我國的氣候呈現出:「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為什麼我國的氣候會呈現出上述特徵呢?
  • 2019初中自然地理知識點:世界的氣候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裡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
  • 哥薩克人被認為是到訪中國的第一批俄羅斯旅行者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歷史上,哥薩克人在西伯利亞開疆拓土並保衛俄羅斯領土,為沙皇效力也曾奮起反抗其統治,曾被用來作為嚇唬歐洲孩童的恐怖形象,但也因卓越的軍事才能受到拿破崙麾下將領的欽佩。「哥薩克」一詞最早出現在15世紀的文獻中。為逃離封建主迫害,躲避饑荒、乾旱,並免於疾病,這些積極且精力充沛的哥薩克人被迫從俄羅斯遷至第聶伯河、頓河、捷列克河、伏爾加河以及烏拉爾河下遊。
  • 【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比較!
    「副高西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30°S~32°S之間,如澳大利亞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狹窄地帶,夏季(1月) 時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冬季(7月)時受北移的溼潤的盛行西風控制,形成溼季(注意:冬溼夏幹)。這種類型的成因類似地中海氣候,實際上它是南半球熱帶沙漠氣候向地中海氣候過渡的一種中間類型, 冬季降水量沒有地中海氣候多 ,夏季氣溫卻高於地中海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