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自然山水詩,與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有哪些不同?
鄭板橋也有表現類似的農村風光的詩歌,如《範縣詩》十畝種棗,五畝種梨,胡桃頻婆,沙果柿稗。春花淡寂,秋實離離,十月霜紅,勁果垂枝。爭榮謝拙,祖採於斯,消煩解渴,拯疾療飢。桑下有梯,桑上有女,不見其人,葉紛如雨。小妹提籠,小弟趨風,掇彼桑葚,青澀未紅。既養我蠶,無市我繭,抒袖在堂,絲絮在批。暖老憐童,秋風裁剪。維篙維族,蔬百其名,維筐維磕,百獻其情。蒲桃在井,置草在坪,棗花侵縣,麥浪平城。小蟲未翅,窈窕厥聲,哀呼老趙,望食延頸。
比較起來,陶詩平淡恬和、清新脫俗,使人讀來有超脫塵世之想。表達的是詩人逃脫塵俗、返樸歸真的愉悅心情。而鄭詩卻是入世的,充滿了塵世生活的氣息。雖然表達的也是內心的喜悅,但卻是因為農村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收穫景象而欣悅。陶詩中的農村是文人的眼睛審視下的農村,詩歌無法脫去封建文人的審美趣味而鄭詩卻是以普通農人的視角來寫,表現的是勞動人民的審美趣味。這是鄭板橋的這類詩歌的特色所在又如《喜雨》一詩:宵來風雨撼柴扉,早起巡簷點滴稀。一徑煙雲蒸日出,滿船新綠買秧歸。田中水淺天光淨,陌上泥融燕子飛。共說今年秋稼好,碧湖紅稻鯉魚肥。
詩歌以諭快的心情描繪了農村春耕時的風光清晨雨歇、雲蒸霞蔚、燕子翻屹,廣闊的水川中片水色天光,小河中船隻來往穿梭,都載滿了碧綠的稻秋。人們臉上也是掩不住的喜悅,似乎看到了將來「稻豐魚肥」的好收成。詩中選取農人的視角,描述的是農人所喜愛的圖景,表現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有的學者認為「板橋筆下的田園,是真正的農家田園,比陶淵明來得徹底,比王維來得真實,這不是詩人詩中的時髦點綴,而是真正把心貼在農家土地上,由衷發出的心聲。」仁「子這無疑是一種確論,鄭板橋的這些詩歌己經從詩歌內容、意境創造甚至語言表達上完全脫去了封建文人的審美情趣,從而刻畫了為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描述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處境,表達了他們的心聲。
鄭板橋更多詩篇中,表達的是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如果說鄭板橋關乎民生疾苦的詩表達的是「哀」、描寫自然風光的詩是「喜」,則這類述懷的詩表達的是「怨」和「怒」。詩人無論是在詠史、詠物,還是在紀遊出行、酬唱贈答,都在不停地敘說著內心的這種情懷,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抨擊。這一類型的詩歌又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的社會的抨擊,如《飲李復堂宅賦贈》四月十五月在樹,淡風清影搖窗戶,舉酒欲飲心事為,主客無言客起去。主人起家最少年,胖駒初試珊期鞭,護辭出入古北口,囊筆侍直仁皇前,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讚嘆心不然。
蕭蕭匹馬離都市,錦衣江上尋歌妓,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裡。兩嬰世網破其家,黃金散盡妻李惠,剝啄催租惱吏頻,水田千畝翻為累。途窮賣畫畫益賤,傭兒賈豎論非是,昨畫雙松半未成,醉來怒裂澄心紙。老去翻思踏軟塵,一官聊以庇其身,幾遍花開上林樹,十年不見京華春。此中滋味淡如水,未忍明良徑賤貧。詩歌敘述摯友李復堂本為通天之刁卻為世所忌,窮困潦倒,只得賣畫自給,淪落到讓商賈俗儒來指點品評的遭際。
詩人對友人的這種處境表示極度的憤慨卻最終舉杯無一言,透露出內心的無限悲涼和對這個社會的深深地失望。鄭板橋一生大多歷盡坎坷、貧寒潦倒,其所結交的朋友也大多是懷才不遇之輩。因此,鄭板橋在與友人的詩歌贈答中往往會表達對這個嫉賢妒能的社會的強烈不滿,或是激昂悲憤或是憂傷低徊,既為自己也為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