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中考作文在有些地區是有議論化傾向到。特別是當前所能見到的關於疫情的中考例文,這樣的特點,更加鮮明。
先前講過幾篇文章,以及網上見到大多數例文,幾乎多是宏大敘事,要不就是抒發時代之情。有時代氣息,有英雄人物,有平凡到他者。
千人一面,多是傳聲筒——就是沒有自己。
本著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原則,給大家支出了招數,如果非要運用通用材料,也是有方法寫好文章的:見本號初中語文,作文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下筆容易寫好難,怎麼辦?
一句話總結,就是材料雖然普通,努力做到中心突出,四平八穩,分數也不會太低。
但是真正適合初中生寫的文章,依然是形象生動的記敘文。
可是記敘文是非常難寫的,許多同學在本號留言,為此做過課程,視頻專欄《領悟佳篇之妙處,寫作才有源頭水》的第9/10/12次課程,皆就疫情的話題,條分縷析從素材收集,到手法運用等事項。
這裡還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再補充說一說。
當然要結合例文,:
標題叫《春天必定會來》,這樣設計標題是一語雙關。
和議論文不同,記敘文的含義要形象生動,當然可以體現在標題上,這個標題就含蓄有力量。
再看一看開頭,許多同學覺得自己沒東西寫,這是不是每個人所經歷的情形?
再看下一段,如此的心情也是每個人都經歷過,比較不一樣的是借景抒情。即使你從前不會,現在你也要學會。
心情不好,原來是和生日有關。
大人可能會覺得事情有主次,孩子們自有孩子們的心思,這一段當然也是有真切的情感,也有對生活觀察和體會。
爸爸去當志願者是亮點。為什麼是亮點,後文分析。
所有的好看的文章,所有的故事都要講求一波三折。因為疫情帶來的平靜如死水的生活,總要被一點什麼事情給打破:
突然媽媽的電話鈴聲響了,接了電話後,她便匆匆地裝備起來,準備出門。「媽媽最不想出門,今天怎這麼著急呢?」 我滿心疑問,加上被疫情所囚禁在家裡十幾天,憋得難受,早有出逃去的衝動,就決定趁機溜出去。
平靜的死氣沉沉的生活當中,激起的一點點波瀾。孩子氣的「我」,當然會有一些反應,而且不顧後果,付諸行動:
文章的開頭寫了景物,這一段依然寫景物。而且還直接寫了心情,更寫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小區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相信在我們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許許多多的中學生是見到過的,那麼大家能不能寫到你的文章裡?
真正的作文的功夫,其實是在這樣細處的。
小區的另一個變化,是要憑出入證進出,這也正好給了小作者一個特定的視角。
當他看到媽媽原來是給自己生日定製了蛋糕,他的情感起了變化。這樣一種類似的情感變化,每個人都是曾經經歷過的,但是能不能夠把這樣的經歷,用文字表現出來呢?
人生底色看語文這個號,無論是文章還是視頻,但凡涉及到作文的,都是希望能夠促進大家如此具體的寫作能力的提升。
許多的讀者和家長詢問有沒有最管用的方法,或者有沒有什麼絕招?
真正的管用的東西,就是對生活仔細的體察,對人之常情的理解。以及把這樣的理解行諸文字。
「大大的蛋糕盒子,襯著媽媽顯得更加瘦小。」
這樣的句子絕不僅僅是靠技巧寫出來的,技巧當然是有,最最主要的,是情感。
當然,此句中能看到化用《背影》流淚的痕跡。不過,修稿過程中,我替換成了別的詞,什麼詞?大家自己到上文去找。
為啥要替換?情感要真實,語言要新鮮,用一句比較專業的術語叫做語言的陌生化。
順著情感的脈絡,當然是「後悔」。為啥要後悔呢?各位同學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如果是你,你也會後悔的。後悔之後的表現,也是理所當然。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些瞞著大人的秘密,這是不是人之常情?
這兩段是文章的結尾,之前和大家說過的,爸爸去當志願者是亮點。
在結尾這個地方,大家看倒數第2段的紅色字體,「我」吹滅蠟燭之後所許的願望,是不是把這一種溫暖和愛由己及人?
而父親雖然沒出場,是不是也見證了他的品行?
「我」之所以會有此種的願望,是不是也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內心有愛,才有希望,才能照亮世界,親情可以溫暖一家,而把這種愛投向社會,確實可以早日驅逐陰霾,所以這個結尾,並不是單單的扣題。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
剛才我對這篇文章的分析,完完全全的可以站到寫作技法的角度,但是基本沒有,而是站到了現實的人的情感角度,即使這樣的分析比較粗略,也足以啟發認真讀此文的同學。
假如今年的中考,真的讓大家寫一篇疫情中我所經歷的事情,且要寫成記敘文,各位是不是也能因這篇文章中的情感和事件,而得到一些啟發,真真正正的寫出自己的經歷呢?
中考英語,四種疑問句詳細總結及考點歸納
初中語文,考場作文不僅要有生花的妙筆,更需要尋找好的素材
語文思維,化靜態為動態,景物更生動,主題更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