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剛一病逝,他就上傳奏摺說其壞話,劉禪一怒之下將他處刑

2020-12-23 子淵談史

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劉備當年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將蜀漢的大小權力,基本上都交到了諸葛亮的手中,讓自己的兒子劉禪儘可能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接下這份責任後,諸葛亮嘔心瀝血,為了完成劉備統一天下的遺願,進行了6次北伐,想要以此打敗曹魏政權。結果諸葛亮還沒贏得勝利,自己先病死在了半路上,反而讓曹魏佔據了更大的優勢。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特別的悲傷,蜀漢上下全都在為其哀悼,但是有一個人卻暗自竊喜。諸葛亮前腳剛剛去世,這個人就上傳奏摺,罵了諸葛亮一通。劉禪看到這個奏摺後,一怒之下將其抓起來,而且還進行了斬首。

這個因為罵諸葛亮倍被斬首的人,名叫李邈。曾跟隨諸葛亮南徵北戰,多次帶兵攻打曹魏,期間,他曾認為諸葛亮的北伐,是一個錯誤的行動,於是就勸告諸葛亮儘快結束戰爭,結果卻被諸葛亮遣返回了蜀漢。因為這個事情,李邈對諸葛亮特別怨恨,覺得諸葛亮是在故意打壓自己。諸葛亮死後,他覺得劉禪對諸葛亮並沒有什麼深厚感情,於是就寫了奏摺指責諸葛亮之前的北伐,認為其行為是在勞民傷財,破壞國家的穩定。

他以為可以得到劉禪的認同,結果卻反而讓劉禪極其憤怒,將他抓起來直接處死。這件事也在蜀漢造成了一定的風波,不過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李邈非常的鄙視,因為他的身份和地位,遠不如諸葛亮,根本沒有資格對別人進行指責。

客觀來說,當初諸葛亮進行北伐,確實給蜀漢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諸葛亮當時採取的措施,卻也給國家提供了很多幫助。因此老百姓對諸葛亮特別支持。如果當年諸葛亮真的搞得大家天怒人怨,肯定也就沒有人願意跟他去北伐了。

相關焦點

  •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漢的擎天一柱就此倒塌。聽聞他的死訊,「軍中一發齊哭,哀聲動地」、「百姓聞之,如喪考妣」。對於後主劉禪來說,諸葛亮的死,對於他來說,更是猶如晴天霹靂一般。但是諸葛亮死後,劉禪卻遇到了一件尷尬事。那就是是否給諸葛亮立廟。原來諸葛亮死後,巴蜀百姓將他當成了神。
  • 姜維死後80年,他給劉禪的密信偶然被發現,後人:諸葛亮可瞑目了
    而在三國之中,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最為推崇的則是蜀國,這是漢室子弟建立的王朝,也是諸葛亮盡心輔佐的國家。只不過不幸的是,後來出了一個不成器的劉禪,最終造成了蜀國滅亡的慘劇。很多人都在此時心疼諸葛亮,他用盡一生的心血,最終依舊沒有辦法將蜀國帶上一統天下的道路。
  • 諸葛亮如果一統天下,他會除掉劉禪自立嗎?聽聽曹操如何說
    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一直把持著蜀漢朝廷大權,後主劉禪幾乎就是一個擺設,凡是重大事務都要由諸葛亮來決斷。有不少人都認為,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專權才導致了劉禪的懦弱。諸葛亮一生為蜀國盡心盡力,六次北伐,最終累死在北伐途中。諸葛亮如果一統天下,他會除掉劉禪自立嗎?聽聽曹操如何說。
  • 諸葛亮去世後,他的家產被劉禪清查,查完後摔了杯子,丟下七個字
    劉備三番五次的才將諸葛亮請出山為他輔佐,本來是一個無名的做草鞋草民,之後,成就了漢室蜀王,這些都是跟諸葛亮輔佐劉備,有著一定的關係,諸葛亮也想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輔佐劉備,最終把一個做草鞋窮鬼,變成可以在川蜀之地有著自己的軍事實力的蜀王,能與三國時期另兩位梟雄鼎立相對。這些都跟諸葛亮真誠和他的聰明智慧分不開的。
  • 諸葛亮病逝:出師未捷身先死
    公元234年10月8日,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漢大規模北伐行動至此結束。 幾個月前,諸葛亮率領數萬大軍出斜谷口,開始第五次北伐曹魏。 這次,他依然採用聯吳抗曹的策略,蜀軍在西線作戰,吳軍在東線作戰,讓曹魏兩頭不能兼顧。這是一個可行的策略,儘管效果沒完全達到。
  • 此人首創一成語,上表痛斥諸葛亮,劉禪的做法令人稱快
    馬謖在前敗績,亮將殺之,邈諫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誅子玉,二世不競」,失亮意,還蜀。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疏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
  • 都說蜀漢滅亡是劉禪無能,其實罪在此人,劉禪只是背了黑鍋
    至於成語叫做樂不思蜀,這句成語流傳了千年,專門用來諷刺那一些沒有抱負,只知道玩樂的紈絝子弟,而這句成語的出處就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劉禪,尤長靖是第二個皇帝,也是蜀漢最後一任皇帝。蜀漢與秦朝還有隋朝一樣,都是自二世而亡,同時,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擁有第一任,非常雄才大略的君主,若是沒有兩把刷子,他們的父親也不可能白手起家,將這樣一個輝煌的王朝建立起來,劉禪一生無所作為,後來被魏國抓走之後,他居然還只知享樂,很多人對其痛心疾首,於是就有了樂不思蜀。
  • 若諸葛亮北伐成功,他會廢掉劉禪自立嗎?你聽曹操怎麼說
    諸葛亮只可惜劉備不顧眾人的勸阻執意為關羽報仇,導致蜀國大敗一場,自己也鬱鬱而終。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一直都是諸葛亮的外交方案,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功。若諸葛亮北伐成功,他會廢掉劉禪自立嗎?你聽曹操怎麼說。
  • 劉禪給諸葛亮蓋了一座廟,卻惹來一場麻煩
    三國時期良臣勇將燦若群星,其中最耀眼的一顆,當屬蜀漢丞相諸葛亮。三國之中,以劉備的起點最低,一度靠編草蓆賣草鞋為生,但他卻能從一個落魄至極的窮漢,變身為地方數千裡、雄兵十餘萬的一國之君,第一功臣當屬諸葛亮。正是在諸葛亮竭忠盡智的扶持輔佐下,劉備才打下一片錦繡江山。諸葛亮最為可貴之處有兩點,一是他的傑出才幹,二是他的無與倫比的忠誠度。
  • 劉禪:敢侮辱相父立即處死
    劉禪:敢侮辱相父立即處死蜀漢後主劉禪被後世戲稱為扶不起的阿鬥,諸葛亮這樣的大才都沒輔佐劉禪成就霸業最終還被司馬家一統天下。雖然劉禪軟弱無能,但也不是沒有優點,他的最大優點就是性格溫順,他主政蜀漢期間竟然沒有出現激烈的政治爭鬥,劉禪也不像其他君主一樣一言不合就大開殺戒。不喜歡大開殺戒不代表不會殺人,性格溫順也不代表沒有脾氣,劉禪做皇帝幾十年很少發火,這一次卻相當令人動容!
  • 品三國:永安託孤,劉備真的願意放棄劉禪而將蜀漢交給諸葛亮嗎?
    而劉備也不例外,作為蜀漢君主的他肯定是有私心的。就算劉備真的是想將自己的江山社稷交給諸葛亮,那麼諸葛亮也沒有膽子敢接這個燙手山芋。但從劉備的初心來看,劉備說諸葛亮君可自取的意思也並非是讓諸葛亮代替劉禪當蜀國的君主,而劉備的真正意思則是如果劉禪沒有能力當蜀漢的明君,那麼諸葛亮就可行行使廢立之權將劉禪給廢除掉。劉備這樣說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一個君主將國家的統治權肯定是要交給自家人的,而並非是外人,所以說蜀漢也絕非是在外人的手中。
  • 此人差點被劉備處死,卻成諸葛亮接班人,一成語概括其才能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諸葛亮病逝後,後主劉禪任命蔣琬為尚書令。很快又加官為都護將軍,授予符節,兼任益州刺史。後來又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當時諸葛亮去世不久,蜀漢朝野人心惶惶。蔣琬的才氣遠勝眾人之上,處於群臣之首,既無悲傷的表情,又無欣喜流露,舉止神態和往常並無區別。時間一長,眾人都對他非常佩服。
  • 劉禪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你看他給五虎將賜的諡號,便知一二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劉備於白帝城病危時,曾對諸葛亮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沒有篡位想法,而蜀漢仍是毀在了劉阿鬥手裡。
  • 諸葛亮曾經諫言劉禪,苦口婆心說了一段話,劉禪沒有聽進去而亡國
    很多人都說這和諸葛亮大舉向外擴張有關係,諸葛亮每次對外徵戰,都會耗費大量的銀兩和財物,漸漸掏空了蜀國的國庫,讓蜀國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發展其他方面。這雖然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但是他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早在諸葛亮最後一次發動戰爭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自己的身體只能支撐到這場戰役了,若是這次還不能勝利,恐怕自己就看不見一統天下的那一天了。所以,他不僅做好了打仗的準備,同時,他還做好了後事的一些安排。
  • 李嚴假傳聖旨讓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背後的主謀真的是劉禪?
    可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諸葛亮又為何突然撤退呢?原來是天降大雨,蜀道難行,蜀漢糧草供應出現了問題。李負責督運糧草的李嚴害怕諸葛亮怪罪,居然假傳聖旨讓諸葛亮撤退。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 《三國演義》歷史上的劉禪真如演義中說的那樣昏聵不堪嗎?
    劉禪對自己的能力很清楚,對天下的形勢很清楚,對自己的手下有多大能耐也很清楚,可以說他很早就看清了形勢,也給自己留好了退路。 諸葛亮時候,他殺了三位功臣,因為他知道他們不僅不能保護蜀國,還會影響他的未來,他們沒有諸葛亮的能力,卻比諸葛亮野心大。在過去一直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講劉禪的高明,老子在的時候,安心當皇太子,等到老子死了,自己就全靠諸葛亮,用相父之稱,讓諸葛亮甘心為其賣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高明的用人之術。
  • 該成語故事源自諸葛亮,維持蜀漢幾十年穩定,最終卻被劉禪遺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將軍向寵本性善良,處事公正,精通軍事,臣認為軍營中的事務,可以都與他商量,一定能使軍隊配備得當。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強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滅亡的根源。先帝在世時,每當與臣談到這些事,都桓、靈二帝的行徑嘆息痛恨。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他的兒子是庸才,孫子卻很生猛?
    諸葛亮(181~234)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三國時蜀國丞相,有關他的戰績我這裡就不多講了,想必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對他一定很熟悉,我只從他的兒女教育方面講一講。(諸葛亮)諸葛亮結婚不算晚,在出山之前就和黃月英結為了夫妻。
  • 諸葛亮是運籌帷幄的權臣,為什麼不取代劉禪呢?有實力而無野心
    一、知遇之恩早在諸葛亮在隆中躬耕田畝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了諸葛孔明。諸葛亮當時是個未出茅廬,沒多少人認識他,要不然孫權、曹操怎麼不請他出山呢?當時劉備將諸葛亮視為知己,出入同行、寢則同床,十分器重諸葛亮。
  • 劉禪樂不思蜀,氣的諸葛亮大病一場,蜀國滅亡實屬難免
    然而,正是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年正依然堅持不懈地學習、刻苦鑽研,20歲左右的年正在農村以其文學風格而聞名。後來,他被稱為秘書官員,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蜀漢帝國。嚴正的運氣很差,他是蜀漢末年的一個官員,國力衰落,在中期有宦官黃昊。作為一個叛逆大臣的兒子,牛玉強在官場中如履薄冰,行事謹慎,但無論他如何努力,他從未擔任過600多個官職,只擔任過秘書史、秘書命史、秘書郎、秘書命這樣一個小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