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食品一直以來就不大受國人的推崇,油膩、易致發胖、高溫不健康等等原因更是讓油炸食品背負了「垃圾食品」的外號。然而有兩種油炸食品卻是例外,一是可以與豆漿產生神秘效應的油條,是南北老少都最為喜愛的早餐之一;二是炸雞排,以自身美味讓消費者忘掉油炸食品弊端,讓國內眾多年輕消費群體近乎痴迷。
小小的雞排,經廚師的手加工一番,便可為食客們帶來一場舌尖上的盛宴。一層薄薄的澱粉外殼,將雞脯肉的鮮美完全鎖住,加上不同口味的配料,雞排就能呈現多樣的口味,蠻橫的香辣、略帶清甜的果香、濃鬱醇厚的芝士……美妙而多樣化的口味是炸雞排能一直雄踞小吃市場的關鍵,很多創業者也想了解地道的炸雞排的做法和配料,進而開一家炸雞排店。
較之與大多數中國菜的烹飪過程而言,炸雞排的製作方法可謂是比較簡單,技巧點較少,幾乎只需掌握「敲、醃、裹、炸」四個字。
敲是指敲雞肉。將切好厚度適宜的雞脯肉,用肉錘或者刀背將雞肉敲鬆散,讓雞肉片變大變薄,這樣在醃製時可以更加入味,油炸的時候也更容易控制火候。
醃則是醃製雞肉。這一步極為講究配料,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雞肉的口味。常規雞排多是用鹽、胡椒粉、生薑、料酒等調料。但是一般市場經營的雞排店(特別是連鎖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秘方,以便調製出相應的口味。
裹粉為兩個方面。一是用醃好的雞肉裹醬料,水果醬、芝士、奶酪等都可以裹在雞肉片裡,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就是各種口味的爆漿雞排;二是雞肉片外部裹生粉、蛋液麵包糠,外皮的厚度很大程度影響著雞排口感,多則會掩蓋雞肉的鮮美,少則會讓肉質變老。
炸則是製作炸雞排的靈魂所在,直接影響著雞排能否成功升華。雞排表皮要呈金黃色但不可炸糊,內裡要熟透但又不能讓雞肉失去滑嫩。這是最為考驗廚師對油溫火候的把握,不經過一定的練習,很難把握。
炸雞排的做法大體如此,需要的配料在做法中也大致提及了一番,但是目前雞排的口味極為多樣。就以暴走雞排而言,香辣、爆漿、鹽酥、甚至水果味、藤椒味等層出不窮,所需的配料自然有著巨大差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嘗試一番,但是如果是創業者有意開炸雞排店,出於節約時間精力考慮,還是選擇一個強力的品牌商合作,通過專業全面的培訓後,然後再開店更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