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與王維齊名的詩人,一首禪詩出了一個成語,令歐陽修望塵莫及

2020-12-17 有伴陪你讀詩詞

一般寫靜多寫夜晚,如王維《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常建的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寫的卻是清晨之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悠閒適意的情調。詩人大概也是一個過著隱居悠閒生活的人,所以他大清早的便去古寺遊興。破山寺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掩映著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走到小路的盡頭,繁茂繽紛的花木簇擁著一座禪房。

詩人舉目四望,只見豔陽高照,天地生輝,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歌唱;詩人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

佛教講「性空世界」,在這禪房外,鳥性悅,人心空,無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禪味佛理感化人心,淨化靈魂的奇妙作用。此刻此景此情,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尾聯兩句以聲襯靜,營造出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可是如果人心空,萬籟寂,那因何又能聽到鐘聲呢?

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四庫全書總目》稱常建「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宋代歐陽修對「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句也是倍加稱讚,他曾感慨地道:"我常喜誦常建詩云:『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一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佛的熱烈嚮往和執著追求。

成語曲徑通幽便源自這首詩。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杜甫最孤苦無助的一首唐詩,寫出了兩句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一首小詞八句話,五個典故,開闢了宋詞新天地,辛棄疾深受其影響

相關焦點

  • 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
    和王維齊名的詩人盧象,也有一首《竹裡館》文:枯木《竹裡館》【唐】盧象唐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就拿詩詞來說,尤其是盛唐時期,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瀚若星河,隨便擷拾出一位,足以震鑠古今。然而也正因為星輝熠熠,後世取捨不同,使得不少才華橫溢的詩人和作品,名不見經傳,然而在當時卻名噪一時。這裡要說的是,在唐代開元年間的一位詩人,曾經和王維、崔顥比肩,有國士之風。
  • 小詩人在寺院牆上寫首詩,無一靜字句句是靜,歐陽修想學無從下筆
    而本期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卻讓歐陽修一直相仿卻不敢動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首詩詩名為《題破山寺後禪院》,作者為唐代小詩人常建。常建其人,雖有才卻官場不得志,長期在四處漫遊,善寫山水詩,詩風接近王維和孟浩然。一日他在清晨遊覽一座寺院後,在寺院牆上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全詩短短40個字,讓他一詩成名,其中「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10字更是千古名句。
  •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詩歌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
  • 王維最美的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僅20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古代中國以詩歌著名,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詩歌開始層出不窮的出現,尤其是到了唐代,帝王也開始對詩歌越來越關注,一首好詩不僅承載著詩人的愛恨情仇,也向世人傳遞了一個朝代的繁榮與衰敗。,除了這些著名的詩人,還有宋代的歐陽修、元代的馬致遠、清代的龔自珍等等,他們的名字早已經名流千古,他們的詩也已經被後人傳頌。唐詩宋詞,唐代以詩歌文明,宋代以詞句稱霸,唐代出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等數不清的詩人,宋代則出現了王安石、柳永、蘇軾等數不清的詞人,同時家中的女子也不甘落後,從宋代開始,文壇中出現了李清照這樣的女詞人。
  • 情如父子倆詩人:漫話唐代詩人王維、裴迪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王維與裴迪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書畫樂亦佳。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才高趣雅,不孤芳自賞,在眾多朋友中,最要好的是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裴迪。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寄崇梵僧》這詩中的調調,不需要專家解讀,只需要一個心境,一個靜下心來讀書的感覺即可。話說春還不還的,只是「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閒。」這是什麼,是一種嚮往,是一種追求,一亂一閒一自在,落花共山窗,啼鳥自語,詩人的境就是他的內在。
  • 他是與李白齊名的書法大家,曾寫下一首詩空靈縹緲,讀後回味無窮
    張旭到底有多牛,他是可以和李白齊名的。唐朝的李白擅長詩歌、裴旻(mín)擅長劍舞,而張旭擅長書法,此三人在唐朝被稱為「三絕」。《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漁人誤打誤撞,來到一個與世無爭的地方,這裡沒有戰爭,百姓安居樂業,雞鳴狗吠,一派祥和。大詩人張旭受到了啟發,故作此詩,名為《桃花溪》。從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張旭的這首詩其實就是寫對桃花源的嚮往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 王維的詩:孟城坳_王維的詩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西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孟城坳即孟城口,就在輞川風景區內。  小詩《孟城坳》寫得精練含蓄,耐人尋味。王維新近搬到孟城口,卻可嘆那裡只有疏落的古木和枯萎的柳樹。這裡的「衰」字,不僅僅說「柳」而已,而是暗示出一片衰敗凋零的景象。有衰必有盛,而何以由盛而至衰,令人不堪目睹!這就透露出悲哀的感情。  接著,詩人給自己排解。
  • 北宋詩僧的一首禪詩,禪意深遠,頸聯尤其發人深省
    珍惜身邊遇見的每一個人,認真對待讓我們悲喜交加的每一件事。陶淵明曾說,「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許多失意,經歷多了,就看得淡泊了;李白也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很多鬱悶,遭遇多了,也變得豁達了。下面分享北宋詩僧的一首禪詩,禪意深遠,頸聯尤其發人深省。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作品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
  • 搖滾人生之王維
    搖滾路上,行走著王維!王維開始學的是繪畫,就是美術生,但他的畫看不到學院派的痕跡,山水畫和人文畫讓王維收斂了大把粉絲。蘇東坡,文藝界大咖,是王維忠粉之一,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1200多年前的杜牧遊歷赤壁,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詩歌到了晚唐時期應當說整體是在下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那都是遠不及盛唐和中唐,不過這一時期的杜牧卻又是別具一格,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他與李商隱齊名,還被後世並稱為「小李杜」。杜牧的詩總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後期的詩,那都是寫得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懷古詩,那更是與眾不同,比如這首《赤壁》,那就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當年杜牧遊歷了古戰場赤壁,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不僅僅成就了一首經典,同時裡面誕生了一個成語,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頻繁地使用。所以說杜牧對於漢語,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武威故事|詩人王維在涼州
    詩人王維在涼州唐朝時期的武威,是西部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鑑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涼州設置了河西節度使,布駐重兵,用以抵擋吐蕃。大詩人王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737年出使河西,並駐留武威達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膾人口的詩篇,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武威的深厚感情。當時的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邊察訪軍情,一邊犒勞對吐蕃作戰有功的將卒。
  • 讀經典 唐代大詩人王維6首經典禪詩,你讀過幾首?
    詩寫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並寓含長久羈留他鄉的思歸之念。詩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遊玩,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最後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遊,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 2021年公考常識: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作品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3.詩魔——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詩佛的詩有三大特點,也正是這三大特點讓後世文人墨客望塵莫及。第一,就是他寫文意境高,作為山水詩人,他總是能將自然間再平凡不過的景色,提煉出精華,再用唯美的文字加工出來;第二,他的文章如詩如畫,詩中有畫是後世對他最大的褒獎,除了他再沒有任何一個詩人能做到每首詩皆是一幅水墨畫;第二,每個字都極盡所用,他極少用繁複字,基本上全文無一生僻字,往往只是數十個字,就能將我們引入那美如畫的詩卷中。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孤獨,讀了令人百感交集!
    當然唐詩的各類非常的多,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有,譬如有的詩人專門描寫田園風光,有的詩人則是喜愛描寫愛情,有的則是喜歡描寫自身的一個遭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了詩裡,這樣也就使得唐詩,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力。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唐詩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的孤獨,一開篇便是令人感受到了詩人筆下的孤獨,那便是柳宗元的《江雪》。
  • 「一位詩人三首詩」系列之四 王維: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一位詩人三首詩」系列之四王維: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才華橫溢,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其詩、畫成就都很高,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題目僅僅一個字,卻唯美至極!
    唐代最傑出的詩人,莫過於李白杜甫,而李白杜甫之外最傑出的詩人,歷來莫衷一是。但有詩家說: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摩詰,便是王維,還有一種說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雖說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但王維確實稱得上是唐代最超群的詩人之一。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