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點聚焦
類比推理題型的形式是,每道題先給出一組相關的詞,要求你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係上最貼近、相似或匹配的詞。從以上的說明可以看出,類比推理題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快速、準確把握事物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具體來講,就是需要考生分析出題幹中詞項間的邏輯關係,在此基礎上,分析出選項中詞項間的邏輯關係,並比較、推理出在邏輯關係上與題幹最相似的選項。由於類比推理題目中的詞項繁雜,涉及的範圍廣泛,不僅要求考生有敏捷、清晰的邏輯分析、判斷能力,還要有開闊的視野及一定量的基礎知識儲備,這也是公務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二、命題趨勢導航
第一,題量相對穩定。近幾年,類比推理題量變化不大,一般為 10道,個別年份略有增減。
第二,二詞型目前仍是重點。二詞型是類比推理的基礎題型,也是分析事物間邏輯關係的基礎思維方式。
第三,二詞型變式和三詞型題目的比重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儘管二詞型題目是目前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的重點考查題型,但二詞型變式和三詞型題目的比重未來極有可能上升,達到甚至高於二詞型題目的比重。二詞型變式和三詞型題目之所以能夠佔有一定的比重,主要是因為其中的邏輯關係更隱蔽,更不確定。二詞型題目只要分析題幹就能把握整個題目的邏輯關係,而二詞型變式題目不能直接分析題幹,三詞型題目分析題幹時會找到多種邏輯關係,因此後兩種題型增加了比較、分析、推理的難度,佔用了考生更多的做題時間。
三、基礎知識
與圖形推理不同,類比推理注重兩個對象內在屬性的關係,而非外在形式上的相似,因此,事物屬性的豐富性增加了類比推理題目的難度。雖然類比推理題目對技能性要求並不高,但卻是對人的思維清晰度、思辨能力等心理品質極為有效的檢測。
(一)題型分類
在命題趨勢中已提及,根據題幹中詞項的數量和題目的考查形式,可將類比推理分為三類:二詞型、二詞型變式和三詞型。二詞型的基本形式為 A! B(A、B兩個詞之間存在某種關係)。
例:(2015·國考)小麥!饅頭
A烏賊!墨汁 B棉花!布鞋
C麋鹿!麝香 D葉綠體!細胞
二詞型變式的基本形式為 A對於 B相當於 C對於 D (其中 A、B、C、D四個詞的任意兩個都有可能是空白)。考生需將備選項中的詞分別與題幹匹配,綜合分析、比較兩組詞之間的邏輯關係,選出能使題幹中兩組詞的邏輯關係最貼近、最相似的一項。
例:(2015·上半年聯考浙江卷)海馬 對於 ( ) 相當於 ( ) 對於珊瑚
A海龍;海葵 B河馬;礁石
C木馬;海螺 D貝殼;海帶
三詞型的基本形式為 A! B! C(其中 A、B、C三個詞之間存在某些關係)。與二詞型相比,三詞型的詞項數量多,難度大,在事物關係的廣度和深度聯繫上拓展了類比推理題目,但其本質仍然是考查各詞之間的邏輯關係。
例:(2015·國考)鐵匠!火爐!鐮刀
A醫學家!試管!藥劑 B記者!攝像機!新聞稿
C科學家!科技文獻!新產品 D網民!網際網路!營銷
需要說明的是,二詞型變式不同於二詞型和三詞型,考生不能根據題幹直接分析兩組詞的邏輯關係,而是要先將選項中的詞代入題幹,將題幹補充完整,再尋找、分析詞組要考查的邏輯關係,最後比較兩組詞的邏輯關係並選出關係最貼近、相似的一項。換句話說,二詞型和三詞型題目直接尋找邏輯關係,且邏輯關係比較固定,而二詞型變式題目多了一個完形填空過程,使得詞組之間的邏輯關係不再固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題目難度。
(二)解題原則
事物屬性之間存在的聯繫,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總之千差萬別。而類比推理僅是根據屬性相似進行推演或比較,並不具體分析屬性間聯繫的性質,所以其推理的結論是或然的,並不確定。具體到類比推理題目,只要求尋找、分析、比較詞語間的邏輯關係,而不要求具體分析這些邏輯關係的性質,也不要求邏輯關係完全相同,所以,儘量選擇詞語屬性間的必然聯繫作為邏輯關係,才能選出正確選項。此外,類比推理的另一特點是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所以,不要深挖詞語外延中的特殊情況,只要符合一般認知,即可看作是詞語間必然的邏輯關係。據此,在解答類比推理時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