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高校分類評價改革 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2020-12-11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市教委今天舉行「回眸『十三五』 教育新發展」新聞通氣會,介紹上海深化分類評價改革、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取得的重要進展。  將評價納入法治化軌道,是評價權威性、規範性、持續性開展的前提。上海現已構建了完備的高校分類管理評價制度體系。《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率先提出要對上海高校進行分類管理、分類評價。上海2015年出臺的《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對高校分類管理的目標、依據做了明確規定。2018年上海頒布了《上海市高等教育促進條例》,將高校分類管理評價工作法制化。為進一步落實規劃和法規系列要求,2018年上海市委組織部、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市教育委員會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高校分類管理評價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對高校分類管理評價進行了系統設計,特別是對分類評價結果的運用提出了明確要求。

目前,上海對全部62所普通高校進行分類管理。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推動上海高校實現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的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按照主幹學科門類(本科與研究生)或主幹專業大類(專科)建設情況,將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個類別。根據「政府政策引導、高校自主選擇、社會參與評估」的操作原則,完成分類。目前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有13所,應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有17所,應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學校定位一旦確定,需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和應用技能型四套。每個類型的指標體系是共性和個性的融合,均設辦學方向與管理水平、辦學條件與資源、辦學質量與水平、辦學聲譽與特色4個一級指標,辦學方向、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支撐平臺、科研項目、學科專業、創新成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辦學聲譽、辦學特色等二級指標,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三級指標的名稱、權重和內涵上。指標設計堅持中國特色與國際水平相統,設立了辦學方向指標,對黨對高校全面領導落實情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考察,突出強調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成效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堅持國際化,圍繞高校的基本職能設計指標,重視對高校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考察。指標設計堅持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的銜接,分類評價是對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評價,每個類型三級指標大約有35個。同時還不斷豐富評價維度,除了綜合評價外,還開展增值評價、效益評價。指標設計堅持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結合,加大辦學特色指標權重,增加規定案例數。

分類評價自2018年開始試行,目前已經探索出一套系統完整、運行高效、公正公開的操作流程。為了確保數據真實有效,2020年還探索建立了數據「公示-整改-再公示」制度,將同類型高校的定量數據向本類型高校公示,逐條受理 「異議」並核查,約談數據問題較多的高校,要求學校對問題數據提交證明材料或整改。學校整改之後,再次對數據進行公示。這打消了學校對數據真實性的疑慮,提升了數據質量,維護了評價的公平公正性。

為使分類評價結果有效轉化為改革發展實踐,逐步加大了數據共享力度,每年都會針對政府部門和高校打造不同的研究分析報告。如2020年,針對62所高校提供了每校分析報告。每校分析報告中不僅有同類型學校間的橫向對比分析,還有學校三年結果的歷年對比分析;不僅有總體情況分析,還有單項指標分析;不僅有分析結論,還有改進建議。為了使分類評價成為撬動高校發展的槓桿,還通過舉辦沙龍、評選案例,促進高校的經驗交流。評價研究結果已在政府層面得到多方面運用,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遴選的主要依據,就是2018年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結果,每年市屬高校內涵建設經費分配、高校黨政負責幹部考核、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動態調整,也與年度結果緊密掛鈎。

上海高校分類評價開展了三年,對於學校改革發展的促進成效,已經初步顯現出來。從增值評價看,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公安學院、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等學校,發展勁頭很足,成效明顯。從效益評價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特色學校優勢凸顯。

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目的在於引起學校的內部變革,在評價「指揮棒」引導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一是學校的發展勁頭足了。自從2018年第一次推出分類評價結果以來,很多學校都打破了以前的封閉思維,認清了形勢、擴大了視野,在憂患意識、使命意識的同時,樹立了必勝信心。二是學校的目標準了。以前大多數高校的現實定位或者理想定位,就是綜合性、研究型。隨著分類評價的實施,很多高校開始按照與過去對標、與同類型高校對標、與行業兄弟學校對標、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標,重新定義自己、尋找到自身方位、凝練出自身發展目標,並根據目標定位,制定了趕超計劃。特別是通過評價拉長長版、補齊短板、厚實底板。三是學校的內部治理能力強了。內部評價機制是學校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水平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不少學校都加強了數據管理,建立了與分類評價相適應的自我評價體系。圍繞黨的全面領導、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規劃管理水平、校企合作、財務審計等工作的考察,很多高校都完善並實施了相關制度。

展望「十四五」,上海高校分類評價工作將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切實把「立德樹人」作為評價的根本標準,堅持「破唯」「增維」,強化特色評價,增強與教育部學科評估、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等其他評價體系的銜接。進一步拓展評價結果的綜合運用,探索拓展應用於招生計劃、人事編制、部分重大專項投入等領域,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整改跟蹤,深化問責機制,切實增強評價的權威性。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高校辦學質量?分類評價改革 讓上海高校辦學更具「個性」
    如何來評價一所高校的辦學質量?是看學校排名、科研成果還是學生的就業率?為克服高校同質化辦學傾向,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指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上海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
  •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推進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化發展-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要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指南,不斷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和高質量發展之路:立足國家戰略,科學構建分類評價體系;立足區域特色,精準定位學校發展目標,打造學科優勢;立足學校特色,重視教師發展;立足人才培養,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如何以分類評價撬動高教改革?滬17所應用技術型高校共話發展
    完善教育評價,科學定位用好「指揮棒」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從制度層面破題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道。「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這對未來新時代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應用型高校發展指明了方向。 評價是教育發展的「指揮棒」,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任務和目標,需要新的評價體系與原則方法進行導航。上海現已構建了完備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也已初步健全。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發揮分類評價導向作用 努力建設職業...
    「十三五」期間,為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以及科學發展,明確自身定位提高質量,上海實施了高校分類評估。其間恰逢上海實施高校二維分類評價,從一年試運行到兩年正式實施,指標體系不斷優化,評價方式不斷改進,對學校形成了良性和積極的評價導向。根據分類評價的引導,學校明確辦學定位,走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之路。學校持續深入探索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徵,以分類評價助力「夯基礎、補短板、強隊伍、揚特色、促發展」。
  • 分類評價讓上海高校越來越有特色
    來源: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 記者:彭德倩、吳金嬌、張炯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上海順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高等教育統籌,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
  •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推進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化發展_新聞_中國西藏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總體方案》指出,應「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地方本科院校應積極「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地方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
  •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活力,按照中共中央
  •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為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活力,切實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日前,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研究制定該文件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活力,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要求,現就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 高教頭條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習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重要講話中,對廣大教師提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要求,2016年教師節又勉勵廣大教師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改進人才評價考核方式。
  • 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董秀華:上海高教穩步推進 賦能教育與...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這是我們黨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 山東12所高校試點教師考核評價改革,名單都在這
    大眾網9月19日訊為推進落實《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遴選出齊魯工業大學等12所院校,作為我省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試點高校。
  • 《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方案》政策解讀方案
    在總體思路上,堅持頂層設計、整體推進;在主要目標上,以服務國家區域重大需求、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高校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高校區域功能布局,推進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優化人才培養層次結構。三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改進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四是著力改革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探索建立多元辦學機制,加快建立分類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差別化扶持政策,鼓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五是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建立依法辦學治校機制,構建社會有效參與機制。
  •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行動綱領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總體方案》的根本指導思想。 教育評價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難題。《總體方案》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共設計了5個方面22項改革任務。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要深化也要細化
    事實上,不止高校教師期待著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國家層面也頗為重視。近幾年,從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到中辦、國辦《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再到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等,國家接連出臺關於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的文件,調整評價指標。地方及高校也結合實際紛紛進行探索,高校長期被吐槽的「教得好不如寫得好」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 上海推進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上海推進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2019-06-09 18:46: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6月9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 教育部:對高校、教師的科研評價將實施分類評價
    今後,在高校科技評價及教師評聘、收入分配中,科技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過分依賴論文、項目專利等指標的情況或將得到改變。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於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對高校、教師的科研評價,將實施分類評價,不搞一刀切。
  • 陳旭: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陳旭在本文中提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旭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 廣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熱點問答
    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要求,統籌推進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積極有序推進各項改革,確保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穩妥進行、不斷深化。問: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