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高校如何持續握好分類評價這根「指揮棒」,如何抓牢人才培養的「牛鼻子」,如何把準內涵建設的「方向盤」……為了回答好這一系列問題,日前,上海17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校長齊聚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以沙龍的形式分享各自特色化辦學的經驗,暢談優化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的路徑,探討應用型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密碼」。
完善教育評價,科學定位用好「指揮棒」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從制度層面破題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道。「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這對未來新時代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應用型高校發展指明了方向。
評價是教育發展的「指揮棒」,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任務和目標,需要新的評價體系與原則方法進行導航。上海現已構建了完備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也已初步健全。
在總結上海高校分類評價工作時,上海市教委總督學平輝指出,自2015年起上海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經過這幾年上海在高校分類評價工作領域的持續推進,我們的校領導對於自身的類型認同、類型自信、類型定力逐步增強,我們的高校辦學定位逐步清晰,辦學特色逐步凸顯,內涵發展已成為大多數高校的自覺行動。」
「評價體系直接關係到教育的發展觀、人才的成長觀。」平輝說,「在教育評價上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標準,引導教育回歸初心。應用型高校要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既要遵循共性管理,又要追求個性發展。」
作為上海「應用技術型」高校第一梯隊的「頭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連續三年獲得分類評價第一名,「參與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的這三年,我們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應用技術』為辦學特色,做到五個『眼中有』,即眼中有學生、有教師、有地方、有產業、有服務,找準了屬於自己的那條『跑道』,這為我們在多個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奠定了基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柯勤飛深有感觸地說。
據柯勤飛介紹,近年來,該校入選全國百所應用型示範本科高校建設單位、首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重點建設單位、上海高校一流本科生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體改革領航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獲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一項項令人矚目的辦學成就背後體現的正是教育評價對高校發展的導向推動作用。
17所高校齊聚一堂,共探應用型高校發展特點
參加本次會議的17所「應用技術型」高校中,有相當數量的高校都緣自行業學校或專科學校,應用學科特色鮮明,與行業企業關係緊密。在分類評價的視域下,如何更加彰顯特色化辦學,成為了沙龍交流環節各個應用技術型高校談論最多的話題。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評價指標體系已越來越強調特色發展,但現有的指標體系在權重和自主性指標上仍有進一步挖掘和豐富的空間。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部分評價指標內涵界定不夠清晰,部分核心指標未能凸顯出應用技術型高校的特點。
上海電力大學相關負責人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與行業協會和企業在高校分類評價工作中的交流合作,進一步研究行業人才培養標準、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在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上的結合運用……
「強化差異化發展和錯位式競爭,著力在辦出學科專業特色上下功夫,爭取更多的『第一』和『頂級』,以特色提升競爭力,以特色擴大辦學影響力,以特色促進學校發展。」上海市教委督導室副主任戴勇道出了「應用技術型」高校未來發展的「制勝寶典」。
與會代表紛紛認為,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培養新時代應用創新型人才和提升勞動者素質的主力方陣,應用技術型高校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意義和責任擔當。隨著上海乃至全國範圍內高校分類評價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實施,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發展短板將被逐漸補齊,後發優勢逐步顯現,更多出彩還將繼續。
成立高校「評價研究基地」,輸出應用型高校發展的「上海經驗」
時值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起點,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對教育的策源和支撐需求更趨緊迫、新技術加快應用催生教育發展模式不斷變革、擴大新時代開放對更高水平教育開放融合都提出了全新要求。
在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桑標看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想要加快上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步伐,讓高校更大程度釋放內部能量,形成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同質化問題,而高校分類評價恰恰就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阿基米德支點」,改變了「一刀切」的評價模式,讓更多高校被「看見」,被「激活」。
會上,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支持下,「上海高等教育評價研究基地(應用技術型)」正式成立。據悉,基地成立後,將圍繞應用技術型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評價賦分機制及結果運用等開展前瞻性的深層次研究,旨在成為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的「智庫」。
「我們希望17所應用技術型高校通過加強研究和實踐探索,更好地將分類管理思想全面融入到高校自身的內涵建設之中,能夠為全國同類型高校分類評價工作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上海市教委督導室主任張慧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