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信箱: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做「權威式」家長or"陪伴式"家長?

2020-11-27 江西衛視金牌調解

老師好:

本人有一個問題想求助各位老師,希望得到老師們的幫助。這件事就是女兒的教育問題,我今年45歲,老公已去世,女兒13歲讀初中。她的問題很多:脾氣不好、頂嘴、不尊重父母、不主動做家務、做事拖拉、教訓她兩句就說我煩、學習態度差、行為懶散。

她是讀寄校的,星期六日才回來,但放假在家也不怎喜歡和我溝通,說不上幾句就吵架,還喜歡玩手機遊戲。為了讓她好好學習,我在手機裡報了幾個網課希望成績會提高些,但她手機一到手就忘記了當初許下的承諾,當初說好並寫下承諾書,手機只能上課學習的時間用,現在死活也不交還,整天捧著手機,如果硬來就還手打我,已經試過幾次了,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心如刀割。



劉鋒,發展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江西衛視金牌調解觀察員,江西師範大學教師,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培訓學院特聘講師。擅長婚姻家庭關係諮詢、家庭子女教育、學生心理諮詢與心理幹預。



親愛的家長:

你好!你的來信反映的,是家庭教育常見的典型問題:中年家長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並且最終成長為自己期待的樣子;一旦得償所願,便「父慈子孝」;一旦稍不如意,便「雞飛狗跳」。

但凡出現「雞飛狗跳」的景象,一定是家長的「角色定位」出了問題。在親子關係中,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把自己定位為居高臨下的「教育者」、「管理者」、「道德制高點掌控者」。這類家長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我是為你好」,「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這種「單向權威」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探索世界的權利和自我成長的動力;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其反抗意識、叛逆意識就如影隨形。特別當「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家長若不懂得時調整自己,親子關係就一定會演化成一場水火不容的「親子大戰」。今天,你家的母女關係就是這個樣子。

「單向權威」式的角色定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孩子應有的理解、洞察、等待、尊重,把孩子當成了任由家長操控的「物」,而不是與家長有著平等的人格尊嚴的「人」。家長之所以為家長,不僅因為我們生養了孩子,更主要是因為我們比孩子更早幾十年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理應比孩子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的樣子;我們理應更懂得如何去認知和適應這個世界。然而,現實世界是紛繁複雜的,「理應」的事情常常並未成為現實。這時,我們就不能「不懂裝懂」地去教育孩子怎麼「愛」,而是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怎麼「愛」。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相交平等、相處開心的親密關係。

談完大道理,接下來具體分析你家面臨的具體問題。

作為喪偶的單親母親,你大概免不了經歷又當爹又當媽的生活艱辛,我特別能理解你的苦衷。但我想特別提醒的是,這種特別的家境應該影響到了你與女兒相處時的脾氣與態度。因為從女兒「脾氣不好、愛頂嘴」等負面行為表現就能看出: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是父母性格脾氣的一面鏡子。所以,「複印件」出了問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直接修改「複印件」,而是修改「原件」。喪偶,是你無法掌控的意外事件,但由此生活苦難而衍生出的負面情緒,請千萬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俗話說,「為父則強、為母則剛」。既為人母,我們就得學會扛住艱辛,為女兒撐起一片快樂成長的天地。

為什麼孩子年紀小小就離開母親和溫暖的家,去讀寄宿學校?這是你於心不忍,但被迫無奈的選擇嗎?我不知道,你女兒這種寄宿學習方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學校寄宿生活,是否遭受過什麼傷害?比如,同學欺負?又比如,獨立生活能力不足而遭受他人嘲笑?我相信,不管如何,這種生活方式對孩子是有傷害的。因為,孩子在童年期,對母親有一種天然的依戀。與母親共同生活,母親的關愛與呵護會給孩子提供相對充分的安全感;如果過早剝奪這種依戀,那麼,孩子的孤獨、無助感就會增強,從而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難以與母親建立相互信任、彼此依賴的親密關係。再加上,學校又不大可能提供相應的「母愛補償」,為在校住宿的低齡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出足夠充分的努力,那麼,孩子「學習態度差」、「行為懶散」、「做事拖拉」就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至於玩手機、打遊戲問題,其實就是上述問題的衍生,也是孩子心靈空虛、目標缺失、學習動力匱乏的表現。恰逢現在正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一旦你的教育行為沒有顧及她的現狀和感受,她這種叛逆行為就會變本加厲。

最後,談談你最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怎麼做?

如果有可能,把孩子接回家住,由寄宿生改為走讀生。讓孩子生活在母親身邊,感受到更多的母愛和家庭的溫暖;作為母親,你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上,而不是學業上;多傾聽她的心聲,多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內心的痛苦與訴求,多耐心引導她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當孩子感受到了充足的愛,孩子內心才會充盈、飽滿,她的學習動力才會增強;在母女關係更加親密後,耐心陪伴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幫助她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最終,通過母女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你才有可能幫助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歡迎關注:江西衛視金牌調解

相關焦點

  • 當父母更年期遭遇子女青春期 專家介紹如何相處
    一位40多歲的母親,進入更年期後,變得多疑、心煩意亂、好發脾氣。這時,她在北京某重點中學的15歲的女兒進入了青春期,表現得非常叛逆。於是,更年期的母親與青春期的女兒戰事不斷。母親很痛苦,但又不知該怎樣處理此事。諮詢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後,母親給女兒寫了封「道歉」信。
  • 旅日華人父母與子女矛盾衝突: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自有青春期的衝動和叛逆,而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很多家長也正好處於更年期,更年期的煩惱加上工作的身心疲憊,很容易與青春期的孩子發生衝突。這個問題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是子女教育中一個突出的問題,而華人家長面對接受異國教育的青春期子女,在正常的兩代人之間的隔閡以外,還要加上中日兩國文化的衝突,語言交流的障礙,因而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所受困擾更加深刻,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矛盾是華人社會子女教育中一個繞不開的結。
  • 智慧的家長應該這麼做丨「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④
    開欄語德清縣關工委、縣婦聯、縣教育局聯合縣新聞中心特開設「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該信箱專為廣大家長朋友解答關於養育孩子的各類問題。打她罵她,怕孩子易敏感做傻事。但這事如果放任不管,又怕她吃虧走歪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侯老師,您能幫忙解答下嗎?
  • 被「青春期」撞成「更年期」?
    一個溫潤如玉、彬彬有禮的知識青年,分分鐘被氣出「更年期」,我們自己也很無辜。只是生氣也就罷了……可往往與「青春期」同時進行的還有孩子們的「學習困難期」。日益加重的學習壓力碰上逆反、自我中心等問題,孩子們很可能從單一的困難走向全面的沉降,這也正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
  •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叛逆期的到來?
    因此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應該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那麼,孩子叛逆期的到來有哪些表現呢?一是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與小學相比,家長能明顯感覺到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家長相處,親子關係變得火藥味十足。有些學生開始反駁、頂撞老師、家長,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幹;有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二是孩子極不願意和家長談心。
  •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真難搞,不僅不聽,還要跟你對著幹!糟心!」「我們家小孩不跟我吵架,但一回到家關上自己的房門,不跟我們交流!」家長常常會問:孩子進入青春期就叛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個體發展的相關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做出應對。
  • 「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④ | 我的孩子早戀了,怎麼辦?智慧的...
    「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④ | 我的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開欄語德清縣關工委、縣婦聯、縣教育局聯合縣新聞中心特開設「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該信箱專為廣大家長朋友解答關於養育孩子的各類問題。
  •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專家建議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開啟良好...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胡弘 劉姍姍 王喆隨著結婚生子時間的不斷推遲,如今不少家長進入更年期時,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兩期」如何相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昨日,江城心理專家提醒,處於更年期的家長一定要多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如有必要可向醫生求助,調試好身心狀態。要學會和孩子建立「界限感」,同時親子之間也要多理解溝通。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他們的主要表現為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孤獨與合群,高傲與自卑,多變與固執等。
  • 家長式領導的利與弊
    在傳統大家庭中,父親通常是具有最高權威和影響的角色,一方面他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以便更好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為;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對家庭成員的關愛以贏得他們的支持;同時還要不偏不倚、大公無私地維繫自身形象和領導地位。  顯然,家長式領導風格蘊含了父親和其他家庭角色在地位上的差距,代表了一種從長權力距離情境中演化而成的領導風格。
  • 《中國式家長》讓你做一次「虎爸虎媽」
    遊戲頭條中國首家顧問式新媒體定製屬於您自己的媒體內容導語:和現實生活中一樣,在《中國式家長》的遊戲裡,保持良好形象是很重要的。《中國式家長》的開發者是獨立工作室「墨魚玩」,工作室創始人楊葛一郎說,他希望今年能推出英文版。這款遊戲售價9.99美元,它的成功似乎並不是因為人們想用它來報復自己成長中的遭遇。恰恰相反:一些粉絲寫道,這款遊戲讓他們可以從家長的角度來體驗童年,把他們玩哭了。
  • 更年期女性遇上青春期孩子怎麼辦?
    女性從40歲開始就或多或少地出現脾氣暴躁、心煩意亂,記憶力下降的現象,這說明更年期症候群就出現了。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恰巧遇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很多女人都處理不好母子(女)間的關係,通過各種資料了解到這個階段女人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1、首先作為母親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
  • 當孩子步入青春期,家長該學會這8種陪伴方式
    那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有這麼多的變化,家長該怎麼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呢?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但到青春期就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 毀娃代表:直升機式家長
    本來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異常敏感,也算是正常現象,家長好好引導即可。直到這位媽媽介紹起自己有多麼不容易、多麼辛苦的時候,我才發現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我做的都是為他好難道都看不出來嗎?」物極必反可能這位媽媽並不知道,孩子的各種異常表現也許並不是青春期突然出現,而是一直慢慢積累在這個特殊時期爆發了。
  • 市第五中學舉辦家長「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心理講座
    (文/耿宇 圖/郝思偉)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家校聯合工作,11月24日下午,吉林市第五中學心理教研組長耿宇老師結合初中生青春期身心發展的特點,為全體家長做了題為《健康心理,快樂人生》的專題講座。
  • 欣欣媽:收起中國式父母的權威,「贏得」孩子更重要……
    ,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一種大家長式的權威。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對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你不能那麼做。同時我們也會經常給孩子制定很多「遊戲規則」,譬如我們經常會和孩子說,寶寶你現在就上床睡覺,媽媽就獎勵你起來可以看20分鐘的動畫片!寶寶你如果現在不把飯吃了,下午爸爸就不帶你去公園了!
  • 欣欣媽:收起中國式父母的權威,「贏得」孩子更重要……
    「經常聽到孩子家長抱怨,小時候非常聽話的孩子,怎麼越大越不『懂事』了?孩子到了青春期,怎麼這麼叛逆,說什麼都沒用!其實這些問題的癥結,很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我們父母一直以來與孩子溝通的習慣。作為一言九鼎的父母,『贏了』孩子很容易,『贏得』孩子卻需要智慧和技巧……」說起「中國式」的父母,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一種大家長式的權威。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對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你不能那麼做。
  • 兒子不做作業媽媽氣得跳江,青春期battle更年期,老母親該咋做?
    學校放假,遭殃的往往是家長,既當老師輔導作業監督學習,又當爸媽管吃管住管生活,還要和孩子上演各種鬥智鬥勇的戲碼,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勢必會有無數場「世界級大戰」爆發。更有甚者,有的家長明明年紀輕輕,卻因為家裡「神獸」遲遲不開學,被氣得更年期提前。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的battle之中,參與其中的人深受其害,雙方都在叫苦連天。
  • 開學季,放養式家長和嚴厲式家長,最大區別是什麼?你是哪種?
    (放任)式的家長和嚴厲(權威)式的家長,關於這兩種家長,他們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看完這篇內容後,家長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屬於哪一種呢? 那麼放養式的家長是怎麼做呢? 放養式的家長,在傳統認知方面,一直都被認為是開明的家長,
  •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怎麼辦:學會對話捨棄聽話,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丨壹心大哥編輯丨笨拙的老狼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怎麼辦這個話題,一直是我們大多數70後、80後的父母常常會覺得有點困擾的地方,就是我們常常想要跟孩子多親近一點,多了解他們一點。所以今天我就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怎麼辦這個熱門話題跟大家隨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