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有多可怕:這個時期的孩子似乎進入了一種「秩序期」,動不動就哭、好奇寶寶上線、情緒極其不穩定等等。有人把這個時期稱作「老母親的噩夢」時期。
前兩天跟大學舍友聊天,她說一點都不喜歡自己快2歲的兒子了。問她原因才知道,全職帶娃的她被這「熊孩子」折騰地快抑鬱了。
1、「毫無」徵兆的煩躁。家裡養了一隻貓,以前是他的玩伴,現在竟然說貓搶了他的窩,媽媽對貓比對他更好。提起貓就是一頓拳打腳踢,嚇得貓咪看見它都要躲起來。最關鍵的是他晚上非要睡在「貓窩裡」。全家人對他無計可施,如果不遂他願,就開始嚎啕大哭。
2、人際關係「崩塌」。有一次去別人家做客,看到其他孩子的玩具,非要全部據為己有,只能自己玩,不讓別人玩,把別人家當成了自己家,玩具搞壞不說,還因為搶玩具打了別的小朋友。讓老母親臉面掃地,很無奈只能匆匆帶他回家,以後也不敢輕易帶他出去了。
3、「倔強」不聽話。晚上只能讓爸爸媽媽睡在他兩邊,爸爸不能靠近媽媽,一旦靠近就開始各種打。出門必須聽他的想法穿衣服,有一次天氣很冷,非要穿夏天奧特曼的短袖,氣得媽媽無話可說。宛如一個偏執+重度強迫症患者,每一個細節都能迅速引爆他的情緒小火山。
4、什麼事都要自己「做主」。電梯只能自己按,不然又要坐回一樓重新坐上來,過馬路害怕他有危險抱過去,他必須重新回來再過一次。坐公交車非要自己下,如果你抱著他下去了,他非要追著公交車哭半天。只認一條路,如果沒按照他的路線走,不行!重新走一遍!
說真的,以前只是聽說「可怕的兩歲」,並不知道如此可怕。聽完閨蜜的抱怨,終於理解她的不容易。也很慶幸她提前給我上了一課。我家可可剛一歲,我還有時間去不斷學習,幫她平穩度過「可怕的兩歲」這段時間。
所以最近自己買了很多人推薦給我的書籍《可怕的兩歲》開始認真學習起來。育兒真的就像升級打怪獸,如果你的學習速度跟不上,很可能就會力不從心。
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s)。這標誌著孩子的成長進入了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父母也應該從「服務季」向「權威季」轉變。
這個階段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叛逆的是誰?當然是那些時時處處想要控制他的成年人。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處處反著來,按照他的意願來」。如果這時候父母不引導,很可能寶寶的行為會讓一家人苦惱不堪。
瑞士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到快兩歲這段時期 稱為感覺運動期(sensory-motor period)。他的意思是說,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是如饑似渴地收集外界信息。他們總是動來動去,以獲取有關外部環境的感官數據並對其進行編目分類。他們對環境的探索雖然隨意卻很廣泛。
一歲半左右,孩子會醍醐灌頂般突然意識到「我」 這個概念,這是個性和自我意識的萌芽。孩子開始去弄明白「我」是誰,開始對心理領地產生所有權意識。
1. 聲嘶力竭地哭喊:所有事必須達到他的要求,因為一些詞語不會說,通常願望不能滿足時,開始哇哇大哭,分貝很高,演技很棒。一旦願望達成,立馬止哭。演技秒殺奧斯卡影帝。
2、情緒極其不穩定,隨時爆發: 什麼事情都要他自己做主,電梯自己按、廁所自己衝、走路自己走、公交車自己投幣,一旦違反了他的意願,隨時隨地開始「撒潑打滾」,分分鐘讓你顏面掃地。
3、人際關係一塌糊塗:嚴格奉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一人生信條。搶玩具、打架,他也不知道得罪人,搶了別人的玩具還要扮鬼臉。你只能尷尬地跟別人道歉。
雖然這一時期很多父母覺得自己被小傢伙折磨得筋疲力盡,但是偶爾他也會溫柔,討好你。
具體說來從孩子「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要注意。
比如:
精細動作發展(fine-motor skills)與大動作發展一樣重要,這一時期給他提供足夠多的蠟筆、圖畫紙、積木等可以拼接的玩具。給孩子說明並演示如何玩,如何拆開等。
兩歲的孩子很危險,分不清什麼危險,到處搗亂,這時候家裡的一切危險物品都要收起來。把任何會危害孩子健康的東西都收起來。
比如:瓶子、刀子、藥品之類的。把家裡的改造得更加安全。
閱讀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種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
探究能力: 帶孩子一起閱讀,是兩歲孩子了解周圍事物的最佳方法之一。
想像力:閱讀能激發孩子想像力。想像力吸收靜態文字的精華,將其轉變為動態文字。缺乏想像力,語言就是空洞的,意義盡失。
協調能力:閱讀是身體與精神,即手、眼、腦相協調的過程。用手拿著書,翻動書頁,對孩子來說可以鍛鍊各種能力。
綜合能力:閱讀可以給孩子提供提高智商、創造力、情商的機會。
父母在這個時期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會把煩躁、叛逆、不愉悅拋在腦後。效仿父母愛讀書。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有什麼要領和秘訣嗎?」這是兩歲孩子父母最喜歡問的問題。
辦法其實沒有。但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配合度。父母可以通過「有效溝通三原則」,即具體、簡介、命令這三個原則來消除管教上的煩惱,向前邁進。
比如跟孩子逛商場,不要直接說:「逛商場的時候,媽媽希望你能乖乖的。」你試著說:「逛商場的時候,你必須待在嬰兒車上。」把語言具體到小事上,不要說「禁止」這個詞,因為兩歲的孩子無法理解。
能用5個字解決儘量別用10個字。因為兩歲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他只能明白你說的簡單句子,複雜句子理解不了。比如孩子爬桌子,你就告訴他「從桌子上下來」,他能聽懂。如果你說:「你要從桌子上下來,因為你可能會掉下來傷到自己,那樣我們要帶你看醫生,媽媽會心疼」等等。他其實只明白桌子、掉下來、醫生、媽媽等。所以說不要說太多。
有時候跟他商量,他就會覺得可以討價還價,這時候可以試著讓他必須這樣做。
《可怕的兩歲》中談到了關於孩子兩歲時期遇到的種種問題及解決方法。從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具體細節的問題(看電視、學步車、如廁訓練、入睡訓練、領地意識)、看管人選等等都有詳細的介紹。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儘管有時會惹出許多麻煩,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非常討人喜歡的,他們跌跌撞撞地走過人生的這18個多月的時間,一直在找尋「這是什麼」和「這是怎麼運作的」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只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方法,一定可以把「可怕的兩歲」,轉變成「可愛的兩歲」。需要的爸爸媽媽可下單。
我是可可媽媽日記 ,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專注研究兒童心理學及早教領域的全職寶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留言點讚評論收藏,本文由可可媽媽日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