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難忘的日子,我踩著三輪車,和我的妻子到處旅行

2020-12-23 相愛的原因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2298字,閱讀約5分鐘

說起白巖松,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央視「名嘴」,「一哥」,「當代魯迅」。哪裡有熱點,哪裡就有白巖松。白巖松的語言犀利犀利,一針見血,直指當代社會的弊病。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白巖松始終堅持衝在新聞第一線,努力將真相公之於眾。

他無所畏懼,只相信真理。20多年來,中國發生的事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疫情,無論大小,從來都少不了白巖松的聲音。前段時間,在與武漢市委書記的現場對話中,白巖松拋出了一系列直擊痛點的問題:「武漢的各種資源現在能承受得住嗎?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即將建成,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目前醫院床位和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做工作?」。

一連串的問題直擊靈魂。這是白巖松。他在乎的不是名利,不是民意。他關心的是人民的利益。這是個好記者。其實,白巖松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白巖松,與妻子朱紅軍的陪伴和支持是分不開的。白巖松曾坦言:是妻子讓我成為央視「名嘴」。

當你遇見你的妻子,你就愛上了對方。

與央視其他著名主持人有著優越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不同,白巖松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實付出了很多努力,經歷了很多坎坷。

白巖松,1968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他8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一個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很辛苦。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白巖松,比其他孩子更堅韌,更刻苦。他從小就很懂事,很勤勞。也正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白巖松吃苦耐勞,有責任感,遇事不輕易放棄的性格。

1985年,17歲的白巖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白巖松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雖然這份工作讓白巖松不太滿意,甚至讓他感到疲憊。但就是在這裡,白巖松遇到了一生的愛人。

夏日的一個雨天,白巖松在雨中散步,偶然看到一個女孩撐著傘向遠處走去。白巖松想起了戴望舒《雨巷》裡那個打著油紙傘的丁香模樣的姑娘。雖然只是一個身影,但那個身影從此深深地印在了白巖松的心中。

從那時起,白巖松就痴迷於女生。終於,在單位門口的地瓜攤上,白巖松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女孩。白巖松特別緊張,手心直冒汗。他握緊口袋裡僅有的一元錢,鼓起勇氣,略帶羞澀地對女孩說:「我現在很窮,只能請你吃烤紅薯。」女孩微笑著,沒有說話。

那一年白巖松22歲。這個女孩,也就是白巖松後來的妻子,也是一個知心搭檔--朱紅軍,陪伴並幫助他成為東道主界的「一哥」。

那時的白巖松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他能給朱紅軍的,只是用所有的錢給她買了一個烤紅薯。但他在非常害怕門鎖壞了的情況下,跑去給朱紅軍換門鎖。他只是在朱紅軍對兩人的感情有很多顧慮的時候,才緊緊握住她的手。這是當時白巖松能給妻子的全部,但也是一個承諾,我以後會努力給你更多

踩著三輪車跑來跑去。

在認識朱紅軍後的第七年,白巖松終於獲得朱紅軍父母的認可,與朱紅軍步入婚姻殿堂。那時的白巖松只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在媒體界也只是個新人。事業上沒有什麼大成就,和妻子的生活也很拮据。而且,由於工作或生活的原因,我經常要搬家,一年有一次搬家六次。

剛結婚時,白巖松和妻子住的是單身宿舍,非常狹小。生活用品有時擺在地上,沒有落腳的地方。後來,由於冬季寒冷,宿舍沒有暖氣,白巖松夫婦搬離了單身宿舍。為了省錢,白巖松租了一輛三輪車,載著他們的一點家具,去了他們下一個休息的地方。

白巖松和妻子在北京車水馬龍的車流中,推來推去。夕陽久久地拉著他們的影子,不時地擦拭著汗水,相視一笑。只要有彼此的地方,就有家。這一幕在白巖松的腦海裡活了很久。直到現在,我仍然感到溫暖和懷舊。

是的,那時候,是最一貧如洗的,但也是最純潔質樸的年代。只要有個人陪伴,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家。不管生活有多艱難,白巖松總會把他們的小家庭經營好。每次搬回家,白巖松都會把他們的回憶填滿整面牆,然後堅定地對妻子說,我們會有自己的家。

風雨同舟,相依為命。

時間永遠不會虧待那些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的人。在電臺工作了幾年後,白巖松在朋友的推薦下轉到《東方時空》做兼職策劃。幾個月後,製作人見他反應快,思維敏捷,語言犀利,便嘗試讓他擔任主持人。就這樣,白巖松走上了主持人之路。

起初,白巖松的普通話不標準,妻子就每天督促他練習繞口令和生僻字。後來,他終於有所建樹。白巖松獲得「金話筒」獎,正式調入央視。

隨著我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問題接踵而至。2020年,白巖松離開了《東方時空》,和同伴們在設置節目時遭遇挫折。白巖松一下子成了無業游民。由於長期的工作壓力和敏感的性格,白巖松患上了抑鬱症。

那段時間,白巖松幾乎每天夜以繼日睡不著覺,甚至經常在家裡對妻子發火。好在妻子朱紅軍很有耐心,能理解丈夫。她去內蒙古接白巖松的母親,晚上在白巖松失眠的時候給他讀小說。妻子的耐心陪伴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白巖松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現在的白巖松事業順利,兒子也非常優秀,和妻子的感情也幸福美滿。也許是騎著三輪車不斷移動的經歷,一直讓白巖松吃了定心丸,給了他力量,讓他明白,即使在那麼苦的日子裡,還有一個人和他在一起,和他風雨同舟,攜手並進

摘要:

白巖松的成功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幫助,也離不開白巖松自身的堅持和努力。正是因為白巖松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他克服重重困難,披荊斬棘,在新聞行業開闢了一片天地。任何時候,只要我們不服輸,堅定信念和目標,總有一天會到達彼岸。所以,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信心,有魄力地往前走就行了。

這裡是《相愛的原因》,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妻子:曾和丈夫踩三輪車四處搬家,把兒子培養成學霸
    她嫁給白巖松住單身宿舍,和丈夫踩三輪車四處搬家,做丈夫背後的女人,還把兒子培養成學霸,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她和丈夫踩三輪車四處搬家】 抱著結婚的目的而來,兩人剛在一起就告知了雙方父母,而朱宏鈞更是主動邀請父母來北京遊玩,看一下未來女婿。
  • 白巖松:我得過嚴重的抑鬱,幾度想自殺,是曾國藩一句話點醒我
    提起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憑藉著機敏的反應和犀利的語言風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潑而不媚俗,受到很多人喜歡。但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深明事理的名嘴主持人,曾經也飽受抑鬱症的折磨。妻子一直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來,白巖松知道妻子是擔心自己的,就把她推回房間,說到:「不用擔心我,你趕緊睡吧,睡覺是多舒服的事情啊。
  • 白巖松:就算是付出再多的辛苦,我也堅決不同意我的孩子上寄宿
    曾表示:就算是付出再多辛苦,我也堅決不同意我的孩子上寄宿。此觀點一出,立即引來眾多家長的不解,白巖松對此也做出了回應,為什麼自己那樣不贊同孩子上寄宿?,每天不再有人督促自己學習,不再有人提醒自己要自律起來;剩下的只有自己一個人,這時突然回歸平靜的孩子內心是發慌的,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被別人管的日子,一旦這種習慣被打破,孩子是很難獨立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這對於孩子涉足社會是件極為不利的事。
  • 白巖松為何從不沾花惹草,看他「雪藏」的妻子就明白,網友:服氣
    她感受到了白巖松的愛意。那個時候,白巖松還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朱宏均看著有擔當又上進的白巖松,選擇和他在一起。02白巖松買不起房子,結婚就在單位宿舍。幾個月裡,朱宏均就陪白巖松搬了6次家。雖然日子很苦,但是他們有情飲水飽。生活特別有盼頭。結婚沒多久,朱宏均就懷孕了。而白巖松的事業也漸漸有起色,他被臺裡領導委以重任,擔任《東方時空》的主持人。
  •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他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抑鬱時的經歷:一天,白巖松凌晨去廁所,結果一開燈客廳站著一個人把他嚇一跳,「誰?」「是我。」妻子囁嚅道。「你不睡覺幹什麼呢?」「我看你睡著沒有。」白巖松笑著把她推回房間:「你不用管我,自己趕緊睡吧,睡覺多舒服啊!長期被失眠折磨的白巖松,生活在他眼裡已經沒有意義了。
  • 白巖松坦言自己與抑鬱症奮鬥了5年,感謝《曾國藩》讓我走出來
    白巖松坦言自己與抑鬱症奮鬥了5年,感謝《曾國藩》讓我走出來最近央視名嘴、著名的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被推上了熱搜,白巖松坦言自己還與抑鬱症奮鬥了5年!。最嚴重的時候,每天都在想著怎麼自殺,和妻子只能書信交流,通過讀書開始接納自己的不足,慢慢地走出了抑鬱的陰影。
  • 白巖松鼓勵兒子假期玩,不惜和妻子「吵架」,結果卻培養出學霸
    比如在網上流傳著一句家長的言論:「你要是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這句驚掉人下巴的話,就是出自白巖松之口。其實,白巖松在教育兒子時,有非常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底層邏輯。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下,白巖松的另類教育法。
  •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白巖松:抑鬱症五年,三次想自我了結,治療中曾國藩語錄拯救我.後來的五年時間裡,他抑鬱不能自拔,拒絕與外人交流,就連日日陪伴他的妻子朱宏鈞他也只願意用紙筆進行交流,拒絕言語上的溝通,可是越是拒絕交流越是抑鬱,以至於他一度認為這個世上沒人能理解自己,而自己也理解了海子、海明威等人為什麼最後的選擇都是自殺結束生命,因此他三次想要效仿自殺,卻最終還是停留在了最後一步。
  • 我的旅行哲學,旅行,拯救不了平庸的生活!
    其實有的時候,我覺得,這種生活和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旅行相比,更能帶給我幫助。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走走,我們其實可以隨時開始一次不限時間的旅行。你能做的其實很多,其實你一點不寂寞。(二)在臺灣,有5位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他們是多年的好友,曾一起度過很多快樂的日子。然而,當青春不在、歲月遠去,匆匆流逝的時光只留給他們無數歡快的記憶和如今滿是病痛的身體。
  • 白巖松與抑鬱症抗爭5年,3次想自殺:曾國藩的一句話,拯救了我
    張國榮影視界和華語樂壇的巨星當年因為抑鬱症選擇了從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喬任梁也是因抑鬱而被發現死於家。而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白巖松。他可謂是人生贏家啊,主持人、記者、更獲大大小小獎項無數。1997年白巖松與朱宏鈞結婚,妻子朱宏鈞是白巖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時的同事。次年他們的兒子白清楊出生。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白巖松怎麼會患上抑鬱症這種病呢?
  • 白巖松:我曾3次抑鬱到想自我了斷,是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說到白巖松,大家知道是誰嗎?可能現在的年輕孩子們不太知道,但是像我們父母這一輩和我們這一輩,應當是都知道的,白巖松被稱為是「央視名嘴」,他作為一名主持人的同時,壓實一位著名的記者和作家,他見證過香港回歸、三峽長江截流等重大歷史事件。
  • 難忘的旅行作文400字(精選四篇)
    篇一:難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還有我一起去了一次都江堰的
  • 白巖松:因為《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我放棄了月賺千萬的機會
    白巖松也羨慕那些月入千萬的生活,但他還是保持了自己的清醒和覺悟,選擇走那條最踏實、最心安、最喜歡的路——新聞主持人。他拒絕在巨大的利益漩渦中失去本心。:「我總是害怕,因為我掙錢變得這麼容易了。然後我拿它幹嘛呢,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這麼多錢,衡量的標準不能拿外在的標準去衡量,說我掙多少錢,而是要看你是不是真的開心。我覺得我做這件事情(新聞主持人)是真的很開心呀,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 白巖松什麼時候說的「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
    近年來,在關於是不是讓孩子在校住宿的事情上,一些家庭教育自媒體作者動不動就拿白巖松的「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來說事,似乎父母讓孩子住校就是一個天理不容、大逆不道的事。白巖松這句話的出處是——在2014年11月10日央視《論道》欄目「人生的關係」訪談中,白巖松與龍永圖對話中,在談到家庭時白巖松是這樣說的「因為我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家庭,所以你就會去經營它,看重它,就像我絕不同意,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我跟我夫人為此會很辛苦,接送等等的付出很多。」
  • 白巖松:「日子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住校帶來的傷害,我很清楚
    記得我小的時候是從6年紀也就是初一就開始在學校裡生活,每周六中午放學回家,周日下午就要再回學校。在家裡還沒待熱乎就要返校了,當時也挺不喜歡這樣的。剛開始的一個月確實有點不適應,老想著回家,班級裡有的女生直接在課堂上哭了,就是因為想家。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公開表示過態度,「我和妻子過得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的。」
  • 瞬間上熱搜的我可以踩著你的aj親你嗎?是什麼梗?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如果不是經常要寫自媒體,感覺真的是落伍了,看到朋友圈到處都在說踩著你的aj親你嗎,剛開始還沒看懂是什麼意思,結果微博上搜就出現了一個我可以踩著你親aj嗎? 各種段子就開始到處飛行了。
  • 白巖松談愛妻:你不欺我少年窮,我定不負你糟糠恩
    白巖松一臉難以置信地說著。說起白巖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當今央視新聞主播的金字招牌,一些書、PPT的封面會打上他的名號來給自己進行宣傳,這光輝燦爛的結局,背後鋪墊著他和妻子一併努力的所有酸甜苦辣,十幾年來的婚姻生活,自有其道。
  • 白巖松:在我25歲時,這本書讓我讀懂了人性的複雜
    白巖松:現在還要新加40到50歲對我最重要的是要提前為學生們看的書,因為我已經開始帶研究生,50到60歲,剛過了一年,還是別給答案好一點。我懷疑和猜測有可能是正在看的《紅樓夢》。對於這樣的感悟,白巖松慶幸自己在25歲的時候可以主持《東方之子》,也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段讀到了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白巖松:1993年我25歲的時候開始做《東方之子》的節目主持人。
  • 三個月大的女嬰頭被三輪車撞凹 父母擔心無醫療費
    浙江在線08月22日訊 三個月大的女嬰,左頭部被三輪車撞凹了進去。她的父母都是貴州人,除了心疼,更多的是擔心醫療費的問題,因為撞人的三輪車師傅也是外地人。  郭先生在雙嶼客運中心附近開了家小賣部。前天早上9點,妻子抱著女兒和嬸嬸一同沿橋下東路去附近菜市場買菜。
  • 妻子生日,我提前下班回家送驚喜,看到開門人,我當場崩潰
    我和妻子結婚已經有十多年了。和平常的夫妻一樣。這麼長時間的平平淡淡,早已經沒了當初熱戀時的感覺。漸漸的我們之間感情有了裂紋。尤其是最近這些日子,我和妻子經常會為了一點瑣事爆發激烈的爭吵。爭吵過後都會進入很長時間的「冷對峙」。這讓我常常在懷疑我們彼此是否真的愛過對方。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受夠了這些年的生活。